再见了,我的大学生活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花开,往年的6月,大学校园里常常充溢着喧闹与匆忙、兴奋与伤感。今年却不同以往,这里变得格外安静。受疫情影响,北方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季被完全改变——线上答辩、视频面试、拍云毕业照……许多人还没返校就“被毕业”了。即便有部分学生回到校园,但不足1个月的“最短毕业季”,只能算作一场向母校的仓促告别。对于北方民族大学2020届19个学院的4800余名本科毕业生而言,不管有没有“仪式感”,毕业都意味着一段美好时光的结束,也是另一场人生旅途的开始。
  环境设计专业的侯邓梁大四上学期一直在实习工作,原本计划过完年之后就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一边做好毕业答辩一边制作简历,万万没想到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毕业设计和制作简历需要的一些资料和作品集都在学校的电脑里,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在家完成,只能期待尽早返校。虽然学校放宽了答辩时间,“云答辩”也让他们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讲解PPT来完成,但很多企业招聘在6月底就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自己的简历却尚未完成,这让自己很焦虑。从长沙返校的他,也只在学校匆匆呆了不到2天,便又启程回长沙专心求职。
  对于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侯邓梁总会不时生出惆怅与感慨,“原以为会有半年的时间跟同学从容告别,结果离开的时候还是冬天,再回来已经是夏天,好多同学都见不到,不知再见是什么时候了。大家每天都会在班级群进行互动,谈论最多的就是没有毕业典礼、没有聚会、没有合照”,遗憾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同学说,这些云毕业照看着看着就哭了。”
  当然,也有同学不忍就这样草草告别学生时代。“当学校通知外省毕业生可申请返校时,我们立马提出申请,不想错过与母校告别的机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余雪薇和马思琪说道。疫情之下,对于返校的毕业生,学校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提前申请,进行审核筛选后再分批、错时返校。一些外省的毕业生也因此放弃了返校申请。
  经过审核筛选,余雪薇和马思琪在6月初回到学校,在核酸检测呈阴性后,他们着手办理离校手续。对于不能回校的同学,校方会将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材料依次邮寄到学生手中。
  除了打包好自己的行李,余雪薇和马思琪还承担着帮助宿舍其他不能返校同学整理行李的重任。重新迈入校门的那一刻,心绪是复杂的,“眼睛立刻变得湿湿的,觉得太不容易了”,余雪薇说。这段短暂的返校时光,让他们总会生出恍惚的感觉:学校的环境没有改变,还是那样温暖而美丽,但偌大的校园只有毕业年级的学生,每天行走在校园,零零星星的路人让他们觉得这还是那个熟悉的校园吗?积压在心里的离愁别绪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对于未来的打算,余雪薇和马思琪也出奇一致:备战公考!马思琪坦言:“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就业渠道,各大企业也响应号召降低招聘门槛。然而,每一个岗位所面临的竞争者也就更多,压力也更大。”权衡之后,他们还是选择参加公考。返校之前,大量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家复习,对于公考也是做足了准备。
  往年这个时候,学校会掀起春夏校园招聘热潮,现在,学校却一片安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马伟阳说,绝大部分企业招聘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发生,他努力向一些企业网投简历,面对新的招聘模式,已参加过很多视频活动的马伟阳对“云面试”也是得心应手,但他还是更倾向于线下面试,“这样可以更直接了解公司环境,感受员工工作状态,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今年的校园里,除了部分返校的毕业生,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校招的志愿者,专门帮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收拾打包邮寄行李,大三的李晴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当时学校招募本省学生志愿者时,在家中复习考研的李晴果断地报了名,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多外省的学生不能返校,志愿者们和各学院老师一起对每一位毕业生的每一件物品通过视频确认是否需要打包。这些忙碌的身影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每个班的同学情谊,更是全体师生的浓厚感情。
  面对毕业季,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刘老师表示,学生压力大,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也不小,“要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工作,让学生们顺利就业”。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就业范围也多少受到了疫情影响,很多学生从往年到外省自由发展局限到在本地择业。地域限制、用工需求延缓都让毕业生甚至家人陷入焦虑。北方民族大学的“责任到人工作制”发动各学院老师将相关企业资源积极推送给需要的学生。除此之外,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和家长不断地沟通,通过校、生、家三方联动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
  站在畢业关口,或考研公考、或就业创业,每个毕业生都要做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选择。疫情暂时打乱了计划,但也给大家更充分的时间对职业规划进行思考。
  随着疫情逐步散去,生活终将回归正轨。青春正好,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以铭记时代和牢记历史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以筑梦青春和团结奋斗夯实各民族学生砥砺成才道路。5月4日下午3时,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青春诗会通过互联网直播,全校各族青年师生齐聚云端,用主题青春诗会献礼“五四”。校领导刀波、李俊杰、李红燕和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与在云端的全国各地2万余名师生、学生家长一同观看了这场主题青春诗会。  校党委书记刀波充分肯定了本场主题青春诗会的
期刊
夏渐入盛,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西沟沿村的芦笋种植基地里,一株株芦笋破土而出,到处绿油油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芦笋清香。  西沟沿村距离市区30多公里,是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共 682 户1951 人,建档立卡时共有贫困户103户287人,贫困发生率为14.71%,是周边出了名的穷村、落后村。  自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利通区共向西沟沿村派出了3批驻村工作队。其中,第三批驻村工作队以产业发展为突破
期刊
福建与宁夏,在党中央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战略搭起的桥梁中紧紧相连。  莆田与西吉,跨越千里,山海相连,心手相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1997年开始,一场扶贫协作“接力长跑”奔跑在路上。  23年来,送技术、引资金、抓项目、聚英才,莆田的帮扶在西吉一一落地;闽宁示范村、闽宁希望小学、工业园区,西吉大地上深深烙刻下莆田印记。  23年,是一段携手脱贫共赴小康的行程。  23年里,西吉留下了太多动人
期刊
走进吴忠市,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听到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王兰花热心小组将兰花芬芳洒遍吴忠,民族村支部书记马自霞奉献乡亲不言后悔,好校长汤莹丽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自2010年以来,吴忠市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精心培育,分领域、滴灌式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十进”活动,广泛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600余场次
期刊
5月18日上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举办的党务工作者政治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银川能源学院开班。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汪继宏出席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为期4天,旨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自治区国资委“国企党建质量巩固年”活动部署,进一步强化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政治能力和业务素质,增强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本领。  来自集团各基层党支部的69名党务工作者参加了此
期刊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张韵声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大格局。  张韵声委员认为,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中履行司法保护职责,是唯一参与未成年人犯罪侦查、逮捕、起诉、审判和监督改造全过程的政法机关。司法保护外的其他保护,也都与检察司法保护履职密切相关。比如对涉罪未成年人的“问题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校园欺凌犯罪依法惩治和预防,通过
期刊
中学上地理课时,对黄河上的牛鼻子峡、盐锅峡、朱喇嘛峡、野狐峡、拉干峡之类觉得好玩的名字很好奇,觉得这么搞笑的名字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地理课本有点不可思议。三门峡就容易接受得多,因为三门峡的烟盒我就收藏了好多。但青铜峡让我震撼了,这个峡是青铜浇筑的吗?是不是有很多铁血的故事?少年的我疑惑了很久。  但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骄傲了,因为青铜峡是俺们宁夏的。  后来查了资料,和大禹有关。说大禹劈山开峡,疏导河
期刊
许多年后,如果被问及最难忘的年份,2020年大概会第一时间跃入很多人脑海中。对于这一年的高考生来说,关于这个特殊年份的记忆无疑会尤为深刻。  按照惯常的比喻,高考是一场他们必须为之厉兵秣马的“决战”,春节过后的一百多天则是发起最后冲锋的关键时间。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原本应是学生时代最短的一个寒假似乎变得望不到头,冲锋的“战场”从熟悉的教室移到了“云端”,平日里耳提面命
期刊
小区附近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幼儿园,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天,幼儿园里会格外热闹,院子里站满家长,孩子们表演节目,欢笑声穿过铁栏杆的院墙能传到很远。这天举办的是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毕业典礼。  今年,从幼儿园里的树枝抽芽到玉兰花盛开,再到树荫避日,半年过去了,这里一直都很安静,只是偶尔会见到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在进出。因为疫情,幼儿园一直没有复园。  想想,有点为这些孩子们遗憾,没有像样的典礼,美好的幼儿园生
期刊
6月13日,夏日的一个周末,午后阳光炽烈,气温逐渐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大多数人此时已进入了慵懒的午睡时间,在银川市德胜工业园区的宁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德胜仓库里,却传出阵阵孩子的欢笑声——十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围坐在宽大的桌子前,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与孩子们聊童书。  一场亲子绘本讲读会正在举行。  宁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德胜仓,原本是为周边新华书店各门店和其他民营书店配送书籍的仓库,在保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