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训练,“如果”把各类作文给学生制定一个个固定的模式,甚至把“承、起、转、合”以“填空”的形式要学生按老师的定式“填写”作文,“就会”使学生的作文训练走进“新八股”的歪道,这是课程改革所不能容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写出具有个性特点、新颖别致的好文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在作文命题中求创新
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天经地义,这是作文的套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打破了这个常规,让学生在作文前发挥其主动创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命题,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要说的话。其作法有:
(一)半命题作文。只给学生半个题目,另一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补上,然后按自己拟就的题目作文。如“六十年后——国庆六十周年畅想”“我终于”等。
(二)材料作文。一般不给学生定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拟定作文题目。
(三)话题作文。针对当前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热点话题(如中小学生减负等),让学生自拟题目,自行立意,自选材料,自定作文体裁。
由于在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就启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在自我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这就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对同一个材料、同一个话题,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拟出几十个不同的题目,持好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写作,写出好多具有个性颇有创意的文章。如我曾以微软电脑奇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小学时坚持到西雅图图书馆义务劳动,总是认真地把放错地方的图书归回原位的事迹,让学生阅读后自拟题目作文,结果好些同学拟了颇有创意的作文题目。如“电脑奇才与整理图书”、“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业贵有恒”、“富翁的财富”等等,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定式。
二、在作文审题中求创新
以往的作文,特别是中考作文训练,老师最担心学生审题偏差,标新立异,因为这样最容易被评卷者判为偏题离题,打入差类文,那就彻底失败了。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往往都是给学生圈定范围,扣上几道保險系数,不让学生超过雷池一步。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近年来,我有意识地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写,求新立异,大胆写出有独到见解、有个人风格的作文来。如在写“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时,在全班几十个同学的文章里,就很难找到立意雷同的。有的同学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有的同学惊叹大西北无际的荒漠;有的面对三峡、葛洲坝的雄伟工程赞颂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有的面对长江中下游肆虐的洪水诉说人们破坏自然环境遭到的无情惩罚……凡是在学生大脑的储库里储存的素材,全都调动出来了。
三、在作文表达方式中求创新
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文,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往老师担心学生写错文体,造成考试失分,近两年的中考作文在这方面已作了改变,对作文体裁不再作硬性要求。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结合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各类体裁的作文,还让学生就一个题目、一则材料或一个话题,练习写多种体裁的文章。如我以“机遇”、“争论”、“理想”、“宽容”等题作文时,就不对学生作文体裁作任何要求,学生可写记叙文、可写议论文、可编写小故事,也可写成夹叙夹议或兼有抒情的散文。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材料,用他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作文,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出血肉丰满的文章来。
四、在作文评改中求创新
作文评改历来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负担。只写不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消失;全收全改,老师应付不了,效果也不大,吃力不讨好。有人主张多作少改重讲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挥棒所划定的圈圈。我认为作文评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再创作的好机会。每次评改,我都让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创见。如一次作文完毕,我印发学生一篇《六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让全班同学评改,要求同学们在评改中不拘泥于语句,重点放在立意谋篇上,看谁能提出更有创见性的意见。结果班上的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认为文中一些想象不合理,有的认为写的变化太保守,有的认为未来的学校科学馆不应停留于课本知识的实验,有的认为图书馆也不应仅提供文字书籍读物,有的同学甚至对原文进行再创作。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见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母校六十年后的发展变化来一番设计,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支持学生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作文命题中求创新
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天经地义,这是作文的套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打破了这个常规,让学生在作文前发挥其主动创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命题,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要说的话。其作法有:
(一)半命题作文。只给学生半个题目,另一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补上,然后按自己拟就的题目作文。如“六十年后——国庆六十周年畅想”“我终于”等。
(二)材料作文。一般不给学生定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拟定作文题目。
(三)话题作文。针对当前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热点话题(如中小学生减负等),让学生自拟题目,自行立意,自选材料,自定作文体裁。
由于在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就启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在自我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这就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对同一个材料、同一个话题,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拟出几十个不同的题目,持好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写作,写出好多具有个性颇有创意的文章。如我曾以微软电脑奇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小学时坚持到西雅图图书馆义务劳动,总是认真地把放错地方的图书归回原位的事迹,让学生阅读后自拟题目作文,结果好些同学拟了颇有创意的作文题目。如“电脑奇才与整理图书”、“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业贵有恒”、“富翁的财富”等等,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定式。
二、在作文审题中求创新
以往的作文,特别是中考作文训练,老师最担心学生审题偏差,标新立异,因为这样最容易被评卷者判为偏题离题,打入差类文,那就彻底失败了。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往往都是给学生圈定范围,扣上几道保險系数,不让学生超过雷池一步。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近年来,我有意识地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写,求新立异,大胆写出有独到见解、有个人风格的作文来。如在写“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时,在全班几十个同学的文章里,就很难找到立意雷同的。有的同学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有的同学惊叹大西北无际的荒漠;有的面对三峡、葛洲坝的雄伟工程赞颂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有的面对长江中下游肆虐的洪水诉说人们破坏自然环境遭到的无情惩罚……凡是在学生大脑的储库里储存的素材,全都调动出来了。
三、在作文表达方式中求创新
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文,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往老师担心学生写错文体,造成考试失分,近两年的中考作文在这方面已作了改变,对作文体裁不再作硬性要求。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结合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各类体裁的作文,还让学生就一个题目、一则材料或一个话题,练习写多种体裁的文章。如我以“机遇”、“争论”、“理想”、“宽容”等题作文时,就不对学生作文体裁作任何要求,学生可写记叙文、可写议论文、可编写小故事,也可写成夹叙夹议或兼有抒情的散文。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材料,用他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作文,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出血肉丰满的文章来。
四、在作文评改中求创新
作文评改历来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负担。只写不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消失;全收全改,老师应付不了,效果也不大,吃力不讨好。有人主张多作少改重讲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挥棒所划定的圈圈。我认为作文评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再创作的好机会。每次评改,我都让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创见。如一次作文完毕,我印发学生一篇《六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让全班同学评改,要求同学们在评改中不拘泥于语句,重点放在立意谋篇上,看谁能提出更有创见性的意见。结果班上的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认为文中一些想象不合理,有的认为写的变化太保守,有的认为未来的学校科学馆不应停留于课本知识的实验,有的认为图书馆也不应仅提供文字书籍读物,有的同学甚至对原文进行再创作。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见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母校六十年后的发展变化来一番设计,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支持学生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