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局限性癫患儿卡马西平(CBZ)血药质量浓度,探讨其疗效与发作时损伤程度、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局限性癫患儿2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体质量等服用不同剂量CBZ,服药至血药稳态后,于下次给药前清晨空腹采集血样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CBZ浓度,结合年龄、发作时损伤程度等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服用治疗量CBZ,<1岁组
【机 构】
:
471003 河南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局限性癫
患儿卡马西平(CBZ)血药质量浓度,探讨其疗效与发作时损伤程度、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局限性癫
患儿2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体质量等服用不同剂量CBZ,服药至血药稳态后,于下次给药前清晨空腹采集血样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CBZ浓度,结合年龄、发作时损伤程度等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服用治疗量CBZ,<1岁组中CBZ血药质量浓度低于治疗窗达44.5%(4/9例),而12~14岁组CBZ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治疗窗占25.0%(3/12例);有意识或知觉损害血药质量浓度4~<8 mg/L组总有效率[29.7%(27/91例)]优于8~12 mg/L组[16.3%(13/80例)](χ2=4.2788,P=0.0386);演变为双侧的惊厥性发作血药质量浓度4~<8 mg/L组总有效率[18.7%(17/91例)]差于8~12 mg/L组[35.0%(28/80例)](χ2=5.8468,P=0.0156)。治疗窗内血药质量浓度4~<8 mg/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14/91例)]低于8~12 mg/L组发生率[28.8%(23/8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2,P=0.0342)。
结论患儿CBZ血清浓度受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而影响临床疗效,应加强血药质量浓度检测,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与脑电监护(VEEG)资料,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1.研究对象: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17例NCSE病例,诊断符合Kaplan等的诊断标准;2.资料分析:17例NCSE患儿的临床特征、原发病因、脑电图监测等;3.治疗方法:氯硝西泮0.05 mg/(kg·次),每天2次静脉注射,疗效欠佳者合用其他止痉药物;4
目的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探讨夜惊症患儿的临床发作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9例夜惊症患儿进行24~72 h视频脑电图监测,观察患儿临床发作时视频脑电图的特点。结果39例中27例在监测过程中有临床发作,其中10例视频脑电图监测有异常变化,7例为局限性或广泛性异常,3例为样放电;12例在监测过程中无临床发作,3例脑电图监测有异常变化,其中2例为局限性或广泛性异常,1例有样放电。结论夜惊症儿童脑电图可
目的探讨夜间较大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夜间和清晨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9例新诊断的完全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的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均予丙戊酸钠片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量,分2次给药。试验组夜间剂量为清晨剂量的2倍;对照组夜间剂量与清晨剂量相同。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儿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试验组28例完全控制发作(80.0%),总有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发作性癫(ADNFLE)患者CHRNA4基因序列的变异性,探讨其与ADNFL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ADNFLE的主要来源于广东和广西的6个家系,其总成员66例,发病24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例作为健康对照。提取二基因组中DNA并特异性扩增CHRNA4的1~6号外显子片段,对其进行纯化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对比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
生酮饮食(KD)疗法治疗癫的适应证包括葡萄糖载体蛋白1缺陷症,丙酮酸脱氢酶缺陷症,肌阵挛-失张力癫,结节性硬化症,Rett综合征,严重的婴儿肌阵挛型癫,婴儿痉挛症,Landau-Kleffner综合征,Lafora病,其他类型难治性癫,难治性癫持续状态,部分线粒体病,Ⅴ型糖原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疾病。脂肪代谢途径先天缺陷的患者不能使用KD疗法。近来,KD正在不同年龄段和多种新的适应证如肿瘤、老
生酮饮食(KD)疗法用于临床始于1920年,无论是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短期疗效评估,还是长期大样本KD治疗病例的随访,均显示KD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国内近几年开始在儿科癫临床应用与推广KD疗法。KD疗法的治疗管理甚为重要,包括KD治疗团队的组建、KD专项治疗门诊、KD专项病案的管理与研究以及组织KD治疗的关爱活动等。现介绍KD治疗的相关问题,包括KD启动患儿评估、KD治疗安排、KD安全性与依从
目的探讨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EEG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30例确诊癫的患儿(癫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间隔1年)行长程视频EEG及血清NSE水平检查,同时检测74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水平。结果癫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全面性发作与局灶性发作2种发作类型之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治疗后血清NSE水平低于
生酮饮食(KD)是一个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尽管其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公认,但严格的饮食控制降低了其耐受性和可操作性。"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和"低血糖生成指数治疗(LGIT)"是近年在KD基础上发展起的2种新疗法。其本质上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但脂肪比例较低,患者更易耐受,操作更简便,疗效接近KD,不良反应较KD小,可作为成人和儿童难治性癫患者的首选饮食疗法,
目的通过对苯巴比妥(PB)进行模拟临床用药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不同给药时程幼鼠脑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探讨治疗血浓度下抗癫药物对幼鼠脑发育的影响及其对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儿童癫的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将40只(雌、雄不拘)日龄18 d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9 g/L盐水对照组(对照组)、PB组。根据给药时程又将每个给药组分为2周短程及4周长程给药组,共4组,每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并探讨奥卡西平(OX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14 d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52)和对照组(n=48),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质量浓度0.5 g/L)建立慢性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按照Lado癫行为分级,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持续状态的大鼠,且2周后出现自发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