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研究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成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60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谨遵医嘱行为的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配合服药、按时休息和进食的概率与对照组对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住院的时间,由此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激励式心理护理;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09-02
因为儿科患者(患儿)年龄较小,心理尚未成熟,很多患儿在住院的时候对医生和护士都比较排斥,害怕医生和护士。因为对医院环境比较生疏,患儿不能够像在家一样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再者医院的治疗流程会让患儿产生反感心理,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1]。激励式心理护理指的是对人动机持续激发的心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激励使精神一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当中。患儿可能认为医院是非常恐怖的地方,原因是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要接受各种治疗,如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还要服用令人作呕的药物,更甚者要面对死亡。为了减少患儿因为住院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正确发展其以后的人格和治疗顺从性,淄博市淄川区医院采用激发式心理护理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儿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成效。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60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心智都正常。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实验组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5~13岁,年龄均值(7.67±1.92)岁;疾病种类:扁桃体炎14例,流行性感冒20例,肺炎13例,腹泻16例,手足口病14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患儿44例,女患儿36例,年龄6~12岁,年龄均值是(8.21±1.24)岁;疾病种类:扁桃体炎11例,流行性感冒22例,肺炎14例,腹泻17例,手足口病13例,其他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儿心智都正常;有感冒、肺炎等疾病症状。
排除标准:心智不全者;有精神障碍者;有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施行传统护理,护士在患儿住院后1 h内到病房中详细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情况,并且施行普通的医疗护理:①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②室内通风2次/d,20 min/次;③保持患儿皮肤、衣服整洁、干净。
实验组患儿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式心理护理:①患儿在进行侵入性诊疗和服用药物的时候,最好家属在旁陪护,给予心理安慰。②向患儿介绍病房时,如有正在接受治疗的顺从性较高的其他患儿,可以当作患儿学习的目标。③患儿进行治疗和服用药物的时候,播放儿歌或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痛苦。④施行奖励体制。依据患儿的爱好,使用小星星等形式对依从性高的患儿进行奖励,并在病房里举行小星星评比活动,提升患儿的主动性。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可以适当的使用诙谐的语言或者微笑的表情,来降低患儿的紧张情绪。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遵守医嘱行为的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间。
遵守医嘱行为主要包括: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配合服药,按时休息和进食等。
住院时间是指患儿从住进医院到完全康复离开医院的天数。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配合服药,按时休息和进食的概率与对照组对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从4~14 d,平均(4.90±2.20)d,对照组住院时间从4~13 d,平均(6.70±2.90)d。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23,P<0.05)。
3 讨论
激励式心理护理主要是指施行护理的时候能使患儿精神状态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使患儿的甲状腺素升高,分泌更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使患儿的血糖升高,患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增强[2-3]。对于儿童患者施行激励式心理护理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患儿的治疗顺从性,使患儿和护士的关系更加融洽,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程度[4-5]。研究表明[6],导致患儿对医院有恐惧心理的原因有:①患儿对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环境的不熟悉;②因为疾病的原因,造成身体上的疼痛与痛苦;③有既往住院史,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导致再次入院有反感情绪;④患儿感受到家属的不安心理,亦或护理人员对患儿不友好。
因为医学上护理方式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偏向于更加注重关心患儿的心理变化,心理上的安慰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施行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亲和力强的行为等,这些会对患儿及其家属产生很大的影响。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利用对患儿长期的健康宣教和增设目标提高患儿的顺从性,并且创建奖励制度和积极的竞争活动来激起患儿的竞争思想。减轻患儿由于病痛而导致的恐惧心理,提升诊治的顺从性和减少住院治疗时间。在生理上,当机体一直是愉悦的时候,身体会以更好状态应对各种疾病,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疾病恢复得也会更快[7]。在心理上,患儿被鼓励以后,大脑一直处于愉悦中,感受到疾病带來的痛苦有所减轻,而且乐观的心态,可使患儿谨遵医嘱,治疗顺从性也会提升。此次激励式心理护理后,实验组谨遵医嘱行为提升,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儿惧怕的心理,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娟,王丹.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咽喉部术后的临床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06):669-670,672.
[2]周杨.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129-137.
[3]田秀英,谭汉梅.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3,124.
[4]周丽华,胡碧珠.儿科住院肿瘤患儿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217-219.
[5]李晓晨,常久静,祖玉新,等.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唇裂Ⅱ期修复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329-331.
[6]陈立蓉,陈启容,刘扬,等.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18-219.
[7]徐志萍.儿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286-287.
关键词:激励式心理护理;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09-02
因为儿科患者(患儿)年龄较小,心理尚未成熟,很多患儿在住院的时候对医生和护士都比较排斥,害怕医生和护士。因为对医院环境比较生疏,患儿不能够像在家一样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再者医院的治疗流程会让患儿产生反感心理,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1]。激励式心理护理指的是对人动机持续激发的心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激励使精神一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当中。患儿可能认为医院是非常恐怖的地方,原因是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要接受各种治疗,如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还要服用令人作呕的药物,更甚者要面对死亡。为了减少患儿因为住院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正确发展其以后的人格和治疗顺从性,淄博市淄川区医院采用激发式心理护理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儿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成效。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160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心智都正常。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实验组男患儿46例,女患儿34例,年龄5~13岁,年龄均值(7.67±1.92)岁;疾病种类:扁桃体炎14例,流行性感冒20例,肺炎13例,腹泻16例,手足口病14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患儿44例,女患儿36例,年龄6~12岁,年龄均值是(8.21±1.24)岁;疾病种类:扁桃体炎11例,流行性感冒22例,肺炎14例,腹泻17例,手足口病13例,其他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儿心智都正常;有感冒、肺炎等疾病症状。
排除标准:心智不全者;有精神障碍者;有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施行传统护理,护士在患儿住院后1 h内到病房中详细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情况,并且施行普通的医疗护理:①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②室内通风2次/d,20 min/次;③保持患儿皮肤、衣服整洁、干净。
实验组患儿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式心理护理:①患儿在进行侵入性诊疗和服用药物的时候,最好家属在旁陪护,给予心理安慰。②向患儿介绍病房时,如有正在接受治疗的顺从性较高的其他患儿,可以当作患儿学习的目标。③患儿进行治疗和服用药物的时候,播放儿歌或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痛苦。④施行奖励体制。依据患儿的爱好,使用小星星等形式对依从性高的患儿进行奖励,并在病房里举行小星星评比活动,提升患儿的主动性。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可以适当的使用诙谐的语言或者微笑的表情,来降低患儿的紧张情绪。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遵守医嘱行为的发生概率和住院时间。
遵守医嘱行为主要包括: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配合服药,按时休息和进食等。
住院时间是指患儿从住进医院到完全康复离开医院的天数。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配合服药,按时休息和进食的概率与对照组对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从4~14 d,平均(4.90±2.20)d,对照组住院时间从4~13 d,平均(6.70±2.90)d。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23,P<0.05)。
3 讨论
激励式心理护理主要是指施行护理的时候能使患儿精神状态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使患儿的甲状腺素升高,分泌更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使患儿的血糖升高,患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增强[2-3]。对于儿童患者施行激励式心理护理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患儿的治疗顺从性,使患儿和护士的关系更加融洽,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程度[4-5]。研究表明[6],导致患儿对医院有恐惧心理的原因有:①患儿对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环境的不熟悉;②因为疾病的原因,造成身体上的疼痛与痛苦;③有既往住院史,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导致再次入院有反感情绪;④患儿感受到家属的不安心理,亦或护理人员对患儿不友好。
因为医学上护理方式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偏向于更加注重关心患儿的心理变化,心理上的安慰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施行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亲和力强的行为等,这些会对患儿及其家属产生很大的影响。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利用对患儿长期的健康宣教和增设目标提高患儿的顺从性,并且创建奖励制度和积极的竞争活动来激起患儿的竞争思想。减轻患儿由于病痛而导致的恐惧心理,提升诊治的顺从性和减少住院治疗时间。在生理上,当机体一直是愉悦的时候,身体会以更好状态应对各种疾病,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疾病恢复得也会更快[7]。在心理上,患儿被鼓励以后,大脑一直处于愉悦中,感受到疾病带來的痛苦有所减轻,而且乐观的心态,可使患儿谨遵医嘱,治疗顺从性也会提升。此次激励式心理护理后,实验组谨遵医嘱行为提升,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儿惧怕的心理,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娟,王丹.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咽喉部术后的临床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06):669-670,672.
[2]周杨.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129-137.
[3]田秀英,谭汉梅.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3,124.
[4]周丽华,胡碧珠.儿科住院肿瘤患儿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217-219.
[5]李晓晨,常久静,祖玉新,等.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唇裂Ⅱ期修复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329-331.
[6]陈立蓉,陈启容,刘扬,等.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18-219.
[7]徐志萍.儿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