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对产妇不同的时间段经行康复训练,讨论不同时间段的盆地康复对产后尿失禁以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做盆地康复训练的产妇66人作为训练组,产后大于六周小于八周的35人,产后大于八周小于十周的31人,另外选取产后6-8周的来院复查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共50人,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评估以及问卷调查了解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与盆底肌的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在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之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六个月,训练组较训练前Ⅰ类肌纤维肌力有增高,尿失禁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产妇在生产后的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的损伤很难依赖自然力达到修复效果,电刺激联合生物法能够增加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阳性率。产后的康复训练时间对康复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产后;盆地康复;尿失禁;康复时间
由于盆底肌肉的松弛和损伤造成女性盆底功能出现障碍性疾病,据调查盆腔病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见的盆底疾病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通常在产后早期的时候盆腔脏器脱垂症状并不明显,产妇也不会有不适的反应,但是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13年左右,患者就会出现因为相关的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并感到痛苦[1]。产后早期是人体机能相当薄弱的时期,当然也是康复最佳时期,亚洲很多国家中的医院对产妇产后的康复训练都很重视也积极有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的盆地康复训练进行随访与对照,阐述联合生物低频电的刺激所体现的治疗原理,评价时间段的不同对女性产后的训练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做盆地康复训练的产妇66人作为训练组,产后大于六周小于八周的35人,产后大于八周小于十周的31人,另外选取产后6-8周的来院复查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共50人,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评估以及问卷调查了解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与盆底肌的强度并进行比较[2]。康复训练之前产妇病例显示,所有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症状与尿失禁现象均为轻度,无妊娠合并症和分娩的并发症,体内没有电传导一类器械。三组产妇妊娠时间、妊娠周数、胎儿大小没有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产后大于6周小于8周的产妇与产后大于8周小于10周的产妇共同作为训练组进行产后的盆地康复训练,采用神经肌肉的刺激法进行盆底肌训练,先用电刺激频率为8-32Hz,脉宽为320~740μs,训练患者自己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并学会腹部收缩和分开会阴[3]。然后给予20-80Hz,脉宽20-320μs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提供训练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模块让患者根据模块自行学习与训练肌力,提供给各种场景反馈训练的模块,训练患者盆底的肌肉处于收缩的状态在各种情景中,提供给患者会阴-腹部的协调收缩训练模块,训练患者不要为了憋尿就不呼吸,每次训练30分钟,嘱咐产妇进行肌肉收缩训练。
对照组进行产后健康教育,讲解分娩和妊娠对盆底肌能的影响,嘱咐其定期复查,并进行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脉宽为320~740μs电刺激频率为8~32Hz的生物反馈,20-80Hz,脉寬20-320μs的生物反馈,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与观察。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做处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在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之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六个月,训练组较训练前Ⅰ类肌纤维肌力有增高,尿失禁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表1产后不同时间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比较
组别 例数 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 产后6个月尿失禁阳性率(%) 康复训练前Ⅰ类肌纤维肌力(级) 产后6个月Ⅰ类肌纤维肌力(级)
训练组 66 29.0 5.9 1.80±0.67 4.54±0.31
对照组 50 30.1 25.3 2.26±0.55 2.25±0.22
3 讨论
Ⅰ类肌纤维是盆底肌的部分构成,Ⅰ类肌纤维属于慢收缩纤维,可以维持持续张力,它的特点是强直收缩,持久并不容易疲劳[4],Ⅰ类肌力如果下降会出现阴道的松弛和泌尿系统反复的感染,子宫等器官脱垂,体位性的持续漏尿等等,妊娠对盆底结构的功能也容易造成影响,例如盆底肌的松弛,因为在妊娠过程中,腰部会向前突出,腹部则向下突出,所以重力轴线整个前移,腹腔与盆腔脏器的中心都指向盆底肌,并随着妊娠的子宫体积、重量不断增加,压力的越来越大都施加于盆底部的支持组织,导致盆底肌和韧带松弛[5]。妊娠期的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增加了阴道膜的膨胀,宫颈环受到的合力也在增大,导致盆腔器官下移,尿道闭合压也下降,所以发生了压力性的失禁。
产妇在生产后的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的损伤很难依赖自然力达到修复效果,在亚洲国家许多医院均采用产后42d开始的训练方式,但是在欧美国家采用的则是在产后2到3个月才开始训练,我国妇女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找到适合我国产后妇女的最佳时机,对治疗的规范化尤其重要。产后的康复训练时间对康复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产后早期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的治疗对康复训练有着很好的疗效,在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方面也安全并有效,产后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差距不明显,所以康复训练医师可以建议不同产妇合适的开始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2]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3]张燕,田丽君.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67-69.
[4] 饶建芬.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107-107.
[5]刘玉冰,谭鹰,曾彩芬等.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0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5):210-211.
关键词:产后;盆地康复;尿失禁;康复时间
由于盆底肌肉的松弛和损伤造成女性盆底功能出现障碍性疾病,据调查盆腔病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见的盆底疾病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通常在产后早期的时候盆腔脏器脱垂症状并不明显,产妇也不会有不适的反应,但是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13年左右,患者就会出现因为相关的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并感到痛苦[1]。产后早期是人体机能相当薄弱的时期,当然也是康复最佳时期,亚洲很多国家中的医院对产妇产后的康复训练都很重视也积极有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的盆地康复训练进行随访与对照,阐述联合生物低频电的刺激所体现的治疗原理,评价时间段的不同对女性产后的训练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做盆地康复训练的产妇66人作为训练组,产后大于六周小于八周的35人,产后大于八周小于十周的31人,另外选取产后6-8周的来院复查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共50人,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评估以及问卷调查了解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与盆底肌的强度并进行比较[2]。康复训练之前产妇病例显示,所有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症状与尿失禁现象均为轻度,无妊娠合并症和分娩的并发症,体内没有电传导一类器械。三组产妇妊娠时间、妊娠周数、胎儿大小没有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产后大于6周小于8周的产妇与产后大于8周小于10周的产妇共同作为训练组进行产后的盆地康复训练,采用神经肌肉的刺激法进行盆底肌训练,先用电刺激频率为8-32Hz,脉宽为320~740μs,训练患者自己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并学会腹部收缩和分开会阴[3]。然后给予20-80Hz,脉宽20-320μs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提供训练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模块让患者根据模块自行学习与训练肌力,提供给各种场景反馈训练的模块,训练患者盆底的肌肉处于收缩的状态在各种情景中,提供给患者会阴-腹部的协调收缩训练模块,训练患者不要为了憋尿就不呼吸,每次训练30分钟,嘱咐产妇进行肌肉收缩训练。
对照组进行产后健康教育,讲解分娩和妊娠对盆底肌能的影响,嘱咐其定期复查,并进行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脉宽为320~740μs电刺激频率为8~32Hz的生物反馈,20-80Hz,脉寬20-320μs的生物反馈,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与观察。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做处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在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之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六个月,训练组较训练前Ⅰ类肌纤维肌力有增高,尿失禁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表1产后不同时间的尿失禁阳性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比较
组别 例数 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 产后6个月尿失禁阳性率(%) 康复训练前Ⅰ类肌纤维肌力(级) 产后6个月Ⅰ类肌纤维肌力(级)
训练组 66 29.0 5.9 1.80±0.67 4.54±0.31
对照组 50 30.1 25.3 2.26±0.55 2.25±0.22
3 讨论
Ⅰ类肌纤维是盆底肌的部分构成,Ⅰ类肌纤维属于慢收缩纤维,可以维持持续张力,它的特点是强直收缩,持久并不容易疲劳[4],Ⅰ类肌力如果下降会出现阴道的松弛和泌尿系统反复的感染,子宫等器官脱垂,体位性的持续漏尿等等,妊娠对盆底结构的功能也容易造成影响,例如盆底肌的松弛,因为在妊娠过程中,腰部会向前突出,腹部则向下突出,所以重力轴线整个前移,腹腔与盆腔脏器的中心都指向盆底肌,并随着妊娠的子宫体积、重量不断增加,压力的越来越大都施加于盆底部的支持组织,导致盆底肌和韧带松弛[5]。妊娠期的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增加了阴道膜的膨胀,宫颈环受到的合力也在增大,导致盆腔器官下移,尿道闭合压也下降,所以发生了压力性的失禁。
产妇在生产后的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的损伤很难依赖自然力达到修复效果,在亚洲国家许多医院均采用产后42d开始的训练方式,但是在欧美国家采用的则是在产后2到3个月才开始训练,我国妇女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找到适合我国产后妇女的最佳时机,对治疗的规范化尤其重要。产后的康复训练时间对康复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产后早期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的治疗对康复训练有着很好的疗效,在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方面也安全并有效,产后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差距不明显,所以康复训练医师可以建议不同产妇合适的开始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2]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3]张燕,田丽君.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67-69.
[4] 饶建芬.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107-107.
[5]刘玉冰,谭鹰,曾彩芬等.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0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5):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