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建设途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关键是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是目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群;七个共同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七个共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96)
  [作者简介] 廖明菊(1979—),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造价;苏 超(1963—),男,广西柳城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职业教育;余金凤(1966—),女,广西南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农业工程、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70-02    [收稿日期] 2019-12-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2019年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启动“双高计划”,特别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群,关键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必须要走一条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加强内涵建设的道路。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建设途径。
  一、目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各省区提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精准”,即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以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根据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缺乏系统分析和调研,导致专业设置缺乏规划,造成专业同质化发展,不能跟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1]
  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确存在着利益诉求不同的根本性分歧,导致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合作意愿不强,参与企业数量相对缺乏。此外,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协调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热情,影响了合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校企合作形式较单一,深度不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工学交替,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这就需要企业深度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但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由于条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不能深入参与教学活动,合作深度不够。
  4.教学师资难以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特别是高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企业经历几乎为零,虽具备较为理想的教育理论基础,能够胜任各基础课教学任务,但确实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2]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七个共同”建设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水电技能为核心的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类高职院校,一直承担着培育优质水利高职人才的重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满足行业对现代水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2008年,学院开始加大力度开展水利类专业群建设,努力开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示范专业建设,同时辐射带动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六大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水利类专业群,并努力探索水利类示范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的国家形势和政策下,根据学院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加强水利类专业建设,创建“水”“电”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群,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院校发展定位需求,是摆在学院面前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可以从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入手,即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校企合作共同研究与行业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依托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广西建工集团海河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紧扣现代水利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西水利“十三五”规划,瞄准水利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智慧水利等提出的现代水利建设的要求,成立由行企业专家、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融入企业文化和水利精神,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动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重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做好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通过加强行企校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和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构建以满足水利建设岗位能力需要为目标,以具备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三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双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开发水利类专业群课程和教材。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课程模块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紧密性;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共同开发方面,注重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和典型案例的融入。
  3.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增强专业群教学团队综合实力。依托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与集团内的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探索企业与职业院校相互兼职的工作机制,聘请合作企业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顾问。同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通过校企“七个共同”合作实践探索,打造数量充足、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4.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实训实习平台。依托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和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服务、创业”六位一体的广西水利综合实验研究与应用基地,实现了实践课程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利用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同做强企业创新创业班,将实训基地打造成多位一体的信息化实训平台。与广西东盟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湖水库管理处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共建水工建筑实训场集控网络中心,将水库运行数据、监测数据等信息、图像实时传输到校内课堂,实现实时互动远程互联网教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应,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企合作利益诉求不一致问题,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合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与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基本能力、通用能力、岗位能力训练要求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开展与国赛、省赛比赛标准一致的竞赛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通过深化校企“七个共同”,深度推进专业群专业内涵质量和特色建设,这对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群,增强专业群为区域产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北伟,贾新华.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104-107.
  [2]楊正理,张家海,陈海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237-238.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议题式教学备受关注,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议题式教学更能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文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例,阐述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以探索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中职;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2
期刊
[摘 要]在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作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的一线教师,参加了202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学培训项目:CLIL(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其教学理念及方法旨在将教学内容、语言学习及能力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基于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有趣的、丰富的、具有挑战的、极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在项目实施中,该文作者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创新和创业的号召越来越强劲,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大学生科技比赛,发扬了高校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科创协会通过组织大学生学习科技知识、不断实践创新、转化科技成果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创新精神。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方法。该文根据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电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参赛经验,针对专创融合型大学生科
期刊
[摘 要]2020年的特殊环境导致线上教学的盛行,这就迫使每一位教育者进行诸多思考,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长。该文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全息·融合·迭代”的教学主张,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进行学习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息;融合;迭代;活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7;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
期刊
[摘 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建立和发展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该菌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基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是今后开展病原菌检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珠;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
期刊
[摘 要]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三维语法理论;虚拟语气;语用功能 
期刊
[摘 要]音乐存在于哪里?有关这一术语现代音乐哲学的问题,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是非常独特的。它的独特在于可用视觉(阅读乐谱)与听觉的不同感知方式来获得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果。视觉与内心听觉、听觉与脑海中“画面”的想象,又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更加奇特的是不同的人感知到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探其原因,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时间构造;情感论;音乐教学;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三大核心任务,构建“同心圆”式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和辐射体系,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的有效循环系统,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肿瘤生物治疗科技水平,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同心圆;跨学科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期刊
[摘 要] 在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利用所建设的教学科研基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科研基地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科研基地;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期刊
[摘 要] 以小微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结合“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三个模块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生对专业实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和输送“全科型”管理人才,同时对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