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相融合,但同时又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那么,如何来衡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如何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正确处理教学形式
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形式应当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软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充分的为教学内容服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将一些不易用平面图形进行表达的内容用三维立体图形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屏幕渲染过度,附加信息和无效信息过多,这样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能只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而脱离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做到直观形象、变静为动的特色,使教学课堂的时空界限得以延伸,更可以很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感官的能动性,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如果一味追求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背景过于复杂,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和声音等,效果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如果真正能从围绕教学主线来开展对多媒体的运用,那确实能起到传统口授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要让多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成为“雪中送炭”,而不能仅仅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
正确处理教学效果
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效果是指真正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教学效率则是指教会学生这些知识与所花费的精力时间的比值。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但往往却忽略了很重要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效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既要考虑教学效果,也要考虑教学效率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中,正确处理效果与效率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实现要借助于计算机,但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其是软件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图片精美、形象生动、声情并茂,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能够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甚至可以把原来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去完成,从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容量和信息量的增加就一定意味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当正确处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
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学活动中的两大支柱是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自主学习思路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实质上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主题,辅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一个主导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人机互动,教师先展示出预先设置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将结论与标准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现代教学思想的理念是要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教学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上,使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枯燥为愉快,并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段,突破教学的时空局限,开阔视野,使学生能置身于这种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但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自我表现”,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平台,所谓的交互性就是一种将电视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我们正是要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正确处理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如何处理先进的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问题,多媒体教学同样不例外。那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取而代之,还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这是值得大家探索的问题。
目前来说,大家通常会认为“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机械,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通常一节课下来写板书就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的方式,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种观念导致有的教师干脆放弃了传统教学手段,完全利用多媒体进行内容的呈现,学生整堂课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但是实践证明,最终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教育未来学家托斯顿·胡森认为,“学校中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之间也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说明,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不是计算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先明确这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来配合,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准确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处理好与普通教学用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能真正的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多媒体对传统教学技术起到的是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或表现效果不好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表现,而并非是取而代之。
做好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提高工作
显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同时就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同传统教学手段和以往的电教手段相比,对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毕竟要想在教学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作基础的。那么,首先就应当在教师中普及计算机和多媒体相关知识,尤其要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中文处理的方法,为学习和掌握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需要掌握PowerPoint等多媒体幻灯片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些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技术,之后还应当向更高层次发展,逐步掌握Authorware、Toolbook等多媒体编著系统的使用和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进而推动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它给教育教学领域带来的冲击,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不加选择地将其做为首选教学手段;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抵触排斥。应该将它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互融合,坚持以“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题、以练为主线”的原则,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杨颖文)
正确处理教学形式
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形式应当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软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充分的为教学内容服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将一些不易用平面图形进行表达的内容用三维立体图形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屏幕渲染过度,附加信息和无效信息过多,这样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能只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而脱离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做到直观形象、变静为动的特色,使教学课堂的时空界限得以延伸,更可以很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感官的能动性,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如果一味追求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背景过于复杂,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和声音等,效果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如果真正能从围绕教学主线来开展对多媒体的运用,那确实能起到传统口授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要让多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成为“雪中送炭”,而不能仅仅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
正确处理教学效果
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效果是指真正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教学效率则是指教会学生这些知识与所花费的精力时间的比值。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但往往却忽略了很重要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效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既要考虑教学效果,也要考虑教学效率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中,正确处理效果与效率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实现要借助于计算机,但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其是软件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图片精美、形象生动、声情并茂,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能够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甚至可以把原来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去完成,从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容量和信息量的增加就一定意味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当正确处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
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学活动中的两大支柱是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自主学习思路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实质上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主题,辅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一个主导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人机互动,教师先展示出预先设置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将结论与标准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现代教学思想的理念是要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教学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上,使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枯燥为愉快,并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段,突破教学的时空局限,开阔视野,使学生能置身于这种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但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自我表现”,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平台,所谓的交互性就是一种将电视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我们正是要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正确处理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如何处理先进的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问题,多媒体教学同样不例外。那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取而代之,还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这是值得大家探索的问题。
目前来说,大家通常会认为“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机械,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通常一节课下来写板书就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的方式,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种观念导致有的教师干脆放弃了传统教学手段,完全利用多媒体进行内容的呈现,学生整堂课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但是实践证明,最终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教育未来学家托斯顿·胡森认为,“学校中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之间也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说明,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不是计算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先明确这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来配合,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准确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处理好与普通教学用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能真正的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多媒体对传统教学技术起到的是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或表现效果不好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表现,而并非是取而代之。
做好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提高工作
显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同时就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同传统教学手段和以往的电教手段相比,对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毕竟要想在教学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作基础的。那么,首先就应当在教师中普及计算机和多媒体相关知识,尤其要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中文处理的方法,为学习和掌握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需要掌握PowerPoint等多媒体幻灯片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些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技术,之后还应当向更高层次发展,逐步掌握Authorware、Toolbook等多媒体编著系统的使用和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进而推动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它给教育教学领域带来的冲击,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不加选择地将其做为首选教学手段;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抵触排斥。应该将它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互融合,坚持以“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题、以练为主线”的原则,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杨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