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征象对比分析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CT、HRCT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经临床确诊为DPB患者4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CT及临床特征.结果 ①左肺上、下叶受累及无明显差异,右肺则以中、下叶受累及多发(χ2=6.243,P<0.05).②CT特征对比:右肺以结节影较多见(χ2=5.700,P<0.05),左肺 则以树芽征较多 见(χ2=7.400,P<0.01);两肺发生双轨征、黏液栓、印戒征、轨道征、蜂窝征的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肺下叶发生结节影的几率大于左肺上叶(χ2=9.409,P<0.01),而左肺上叶发生树芽征的几率大于左肺下叶(χ2=4.468,P<0.05),右肺上、中、下叶各CT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累及肺叶及分型比较:累及4个肺叶(17/47)>累及5个肺叶(13/47)>累及3个肺叶(12/47)>累及2个肺叶(5/47);混合型(19/47)>Ⅰ型(13/47)>Ⅱ型(10/47)>Ⅲ型(3/47)>Ⅳ型(2/47);Ⅰ型以累及2个肺叶为主,Ⅱ型、Ⅲ型及Ⅳ型均以累及4个肺叶为主,混合型则较多累及5个肺叶(P<0.05).④临床特征对比:咯血患者4例,Ⅱ型、Ⅲ型各1例,混合型2例;肺部啰音及肺功能下降几率均以Ⅲ型、Ⅳ型、混合型为高,冷凝集试验异常以混合型多见(P<0.05).⑤痰细菌培养对比:Ⅱ型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其他分型高(χ2=3.915,P<0.05),各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枝杆菌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B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其他文献
不断加快的生话节奏使城市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其居住的小区附近就成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首选之地。可以想见,简洁、优美、自然的小区绿化及景观不品会在其中发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具有多分化潜能,且来源广泛、分离简单,同时具有低免疫原性,这为异源性组织工程器官的构建提供了可能.现就ADSCs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Na_3PO_4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单晶WO_3纳米棒,通过SEM、TEM、EDX和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他无机盐(Na_2SO_4、NaNO_3和NaCl)对WO_3纳米晶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WO_
通过对TiN/SiC、TiN/TiB_2和TiN/SiO_2纳米多层膜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展示了通常溅射沉积态为非晶的SiC、TiB_2和SiO_2薄膜,在立方结构的TiN晶体层模板作用下的晶化现象,
以纳米TiO2为原料,通过煅烧反应制备了纳米K2Ti6O13晶须,对晶须合成中温度和时间诱导的相变、形态演化和生长机理等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作原料可显著降低晶须合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表面改性剂,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在羰基铁粒子表面均匀快速地包覆不同厚度的SiO2纳米壳层,并研究了SiO2纳米壳层厚度对羰基铁/SiO2核壳复合粒
目的 分析脑内环形强化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脓肿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脑内病变表现为环形强化的影像学特征,其中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CT、MRI检查资料.17例均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