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谈基于微课的线上教学实施策略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设备的全面覆盖,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室不再是实施教学的唯一途径,书本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技术的革新催生了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投入.正是教学技术的革新,让学生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依旧可以线上学习的形式回归课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课程不被耽误,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落后.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领域,仅有对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不够的,要想让教学研究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才能真正促使一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就是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规律,才能让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有效的知识建构活动,是形成新的数学认知(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的过程.
要让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地,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就是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把握准确了,那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是有可能的.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建立起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学情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寻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数据逐渐成为学情分析的有效手段.当前有许多平台或软件支持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运用新的手段分析学情,既是满足应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数据中看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尤其是要能够从数学学科核
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将STEM教育融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在阐述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为例,探究了初中数学与STEM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强,使得数学学习时需要学生展开较高强度的思维活动.能触碰、操作的实物,以及看得见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现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更生动、更形象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学习更高效.文章认为,可以从创设可视化场景、鼓励动手操作、展开思维过程、教师提示点拨这些方面入手,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彰显“微探究”的“大价值”.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微探究应用价值有两点:第一,能够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二,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微探究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弥补学生在某一个能力或某几个能力上的不足,还能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在客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