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淡风轻的五月,我们一行结识于户外穿越活动志趣相投的20余位朋友,制定了穿越方案,从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乡出发,向东北行进,以达里诺尔湖为终点,重装三天穿越了浑善达克沙地。
  回来已经十多天了,阔别了旷野蓝天,再不能见低草和牛羊,满眼大量复制和低廉的工业品。然而,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候,闭上眼睛在记忆中去感受,仿佛依然能够踩踏在柔软的细沙上,耳边呼呼有风声作响。
  虽然记忆会逐渐褪色,手中的DV却把那些日子定格成永恒。
  
  浑善达克沙地景观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因为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
  本着记录穿越活动过程为目的,我们制定了以下拍摄方案:在设备方面,我们选择了小巧轻便的佳能mv750i,其他设备除了三脚架不再另外携带。
  拍摄计划制定方面,由于该片属于记录性质,导演主张主题形成于拍摄发现之中,就是内容先行,主题后行,所以基本上采用跟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适量摆拍镜头。具体拍摄技能上,由于室外环境光线充足甚至大多时候称得上是强烈,所以建议选择手动挡进行拍摄,可以自如进行光圈调整,避免曝光过度。
  
  行沙摄色
  
  坐了一宿夜车,5月1日早晨9时,车行至浩来呼热乡。简单的修整之后,我们一头扎进了细软的黄沙,畅游在望不到边际的沙海。
  初踏路途,大家刚从城市解脱出来,还没闻够清新的泥土味儿,体力又正充沛,一路上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甚至说说笑笑。
  随着行进,体力逐渐消耗,景色重复单调,队友们的情绪渐渐陷入低谷。第一天行程几乎结束的时候,我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沙尘和风雨。在身体极端劳累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大家坚强地挪动着步子,虽然缓慢,却始终向前。迎着沙雨后明媚的阳光,沙中绿洲突然出现在眼前——大片绿色的草甸,这也是我们计划中的营地。沙地有一个特征,它的反光率比较平均,色调趋近一致。摄像机对同色调景物表现不丰富,如果用光不好,就容易使景物的结构和线条不清晰,欠缺变化,减损画面的表现力。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拍摄时最好选用侧逆光。侧逆光有利于塑造景物轮廓线条,并且使影调形成明暗起伏,增加同颜色物体的色调反差,更能产生投影效果,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使景物更具有立体感。同样对于丘陵、草原、黄土高原等景物拍摄也适用该原则。
  最佳的拍摄时期为日出、日落时分,这两个时刻光线色温偏低,色调偏暖,丰富丘陵和草原的色调,加重沙漠、沙地和黄土高原的暖调。
  由于反光率平均,对于沙漠、草原等景物,更不适合于在阴天等漫反射光条件下进行拍摄。在阴天,极难通过光线形成景物的明暗反差,使人感觉无聊和沉闷。
  
  扎营
  
  户外穿越另一个乐趣在于扎营:观赏日落、品味余晖、仰望银河、倾听大自然的呼吸,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最妙的是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以地为席以天为被。
  尽管为了安全和舒适起见,帐篷是必备的,行者很难真正躺在野外。但是帐篷里并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自然,眼睛闭上,有幅画面更加清晰:大地母亲中,有个小小身躯正安然入睡。沙地有三个特性,抓住这三个特性拍摄,就能够展现出沙地独一无二的风情。
  第一是展现沙地广阔荒凉、满目黄沙的宏大气势。不拍摄者最好寻找到一个制高点,这样有利于视觉效果形成。
  


  第二是展现日出和日落。古有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于沙漠黄沙无边,地平线清晰可见,大漠落日别有风情。再次是脚印。由于沙的特性很容易留下行者脚印,让沙漠的自然线条与脚印相互衬托,可以很好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神似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意味无穷。
  第三是拍摄沙地中的人家。一味的黄沙难免让人感到沉闷,浩瀚的沙海中突然出现点点希望之绿,更能让人体味“生命”的意境。
  
  目的地:达里湖
  
  达里湖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由于我们自南向北穿越,最后到达湖的南岸,并没有亲眼见到许多鸟。因为鸟类每年迁徙,四五月份,正是众多鸟群聚集在北岸的时间。据去过北岸的朋友描述,也正是如此。喜欢摄像和摄影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沙地中的风力比我们意料的要大,这对于手持小DV的拍摄者能否端稳机器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三脚架。
  同样由于风沙过大,从保护DV角度来考虑,最好配备UV镜,使镜头在使用时免受沙粒的侵扰。
  在沙地尤其需要注意保护DV和DC,一旦它们掉落到沙里要及时地、尽可能地吹净沙土,避免细小的沙子进入机器,影响功能,甚至再严重时损坏机器。真实案例是,有人使用卡片DC的不小心将其掉落在沙地里,拾起来没有吹掉表面浮沙就直接关机,最终导致伸出来的镜头被沙子卡住,不能自动缩回镜头并关机。
  除此以外,在沙漠拍摄同样需要保护自己,轻便雨衣、防晒霜、指南针都是必备装备。
其他文献
AG-HMC43测评  自Panasonic公司推出AVCCAM系列以来,这种专业的无带化的高清记录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且后期软硬件的支持也越来越丰富。近日,Panasonic又在国内发布了AVCCAM产品线最新一款产品AG-HMC43MC,可以让更多的影像从业者和宣传机构以不高的价格享受到专业级的画质和方便快捷的操作。      专业级成像    AG-HMC43采用的是Panasoni
期刊
书接上回,说完了拍摄利器“无敌兔”,这次我们来说说“红一主教——RED ONE”。 RED ONE系统是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视频拍摄系统,它由怪异另类的亿万富翁Jim Jannard(吉姆·扬纳德)创办的由Red Digital Cinema公司发布的,Jim Jannard不但有钱,还有很多身份,他是图片摄影师出身,还是Oakley服饰公司创建人,从生产太阳镜到生产摄像机,RED ONE好像并没有
期刊
关于DV作品进入公共播出平台的话题,我们似乎已经讨论了很久。    在本世纪初,凤凰卫视的《DV新时代》栏目成为DV爱好者最早的“播出记忆”。虽然不久那个 “时代”就过去了,但是,直到现在,提起《DV新时代》,DV影像创作的前辈们仍然对其念念不忘。因为在那个时候,能够开办这样一个栏目的确是开先河之举。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2005年5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DV Show》栏目正式开播,作为一个以教
期刊
好莱坞大片的开创者  如今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也有了暑期档的概念,前些日子上映的《变形金刚2》在国内又掀起了好莱坞大片的热潮。其实,从1994年开始成批的引进美国商业电影,好莱坞大片的概念在中国的电影迷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场面,大制作,明星云集,精彩情节不断,绚丽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中国大部分年轻影迷的观影趣味正是由《真实的谎言》、《未来水世界》、《狮子王》这样的电影培养
期刊
“参加电影节,就好像和恋人的第一次约会,兴奋、紧张、期待、愉悦,在复杂的情绪中享受着那一份美妙的体验。”从东京刚回来的郭敬泽导演如是说。  6月,郭敬泽的短片《翼》(英文名:Dark River)入围在日本举办的2009 SHORT SHORTS亚洲短片电影节(Film Festival Asia Short Shorts)最佳短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作为中国内地唯一入围并获邀参加的导演,郭敬泽理所
期刊
Rode公司全球营销总监Colin Hill专访  Rode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以生产麦克风著称的专业厂家,在BIRTV2009前夕,《大众DV》有幸采访到该公司全球营销总监Colin Hill先生。他看上去精力充沛,因为工作关系一年会到全球五十多个国家,而且谈吐也非常风趣和幽默,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个吉他高手。就让我们通过对Colin Hill的采访,了解更多Rode公司的前世今生。    《大
期刊
背景是游泳池,池中极不和谐地漂着几艘无帆的船。  船在池里制造了这种不安性和水进入船的声音加剧了恐慌与不幸感;身着古老服饰,面貌诡异的东方女子立在船头,不知所措地喊着“芒种”……  这是《芒种》,我的实验电影。    主题:为什么是“芒种”    《芒种》的命名是以拍摄时的时间来确定的。是一次艺术行为的时间记录,它作为艺术行为的坐标,暗示这是一次有关时间意义的开始。  《芒种》的主题是由形式和可想
期刊
我们6月8号出发以来,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途径13个国家,走过了15000多公里的旅程,这篇文字也开始写于布加勒斯特,结束于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柏林。素材积累了70多个小时。两台DV经过无数次摔摔打打,仍然顽强地工作着。    包袱 绝对不能卸掉    用“艰难”来形容我们的搭车一点也不夸张。带着行李和拍摄设备,使我们搭车之外的徒步成为绝对的“魔鬼训练”。  国外的很多出租车实在贵得离谱,还特
期刊
9月中旬,由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南方电视台主办的“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在广州举行。“2009南方多媒短片节”作为国内首个多媒短片节,是广东南方电视台2009年重点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南方短片节是由专业影视制作人、业余影像爱好者、学生以及广大影像制作者共同参与的短片比赛;是这个影像爆炸的时代,由电视媒体发起的对独立短片的良性引导和有力推动。通过无限的数字技术DV、手机甚至照相机等进行短
期刊
“任何形式的合作都需要磨合交朋友如此 谈恋爱如此合作当导演 尤其如此很多人在磨合的过程中分开我们 都坚持了下来”    一个导演一台戏,如果两个导演要同做一台戏,加上语言和文化障碍,难度系数陡然上升。而这样一个合作,可以连续四年在许多年轻导演身上得到实施,这其中的合作故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纪录片合作项目“世界城市交响”(Shooting the Global 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