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汇安全、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建与崩溃

来源 :历史教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杜绝既往侨汇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机构试图采取武装护汇、定点取款、凭保取款、预存印鉴、三家联保、取消邮政委托代理、从严设立代理处等一系列措施来建构新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以防控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侨汇安全,维护侨汇信用.然而,这些措施导致侨乡民众领汇的手续繁难,增加了隐性汇兑成本,损害了侨乡民众的经济利益,引起华南侨乡社会舆论的激烈反弹.侨汇逃港成为可供华南侨乡民众选择的与之博弈的有力经济手段.随着内战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战后新建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瓦解和崩溃.
其他文献
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通西域是中希两大文明接触、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二者相隔达两个世纪之久,但都为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丝绸之路开通之时,希腊化世界东西两端的希腊化王国都还存在.公元前后,尽管希腊化王国已经消失,但希腊化世界的遗产及其信息却借助丝绸之路经中亚、印度进入中国,从而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佛教艺术、地方钱币和其他遗迹遗物中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这些信息虽然辗转而来,难免失真变异、模糊不清,语焉不详,但它们还是可觅可见,显示了汉唐之际中华文明与希腊化文明及其他丝路文明的深度互动与融合.
辛亥南北议和酝酿阶段的朱芾煌具有双重身份,不仅代表袁氏父子,也代表京津同盟会会长汪精卫.朱芾煌赴武昌与鄂军政府订立推袁之约,为此后南北议和确立了大前提.后续议和过程中,朱芾煌作为南京临时政府驻京代表,在推动清帝退位、南北合一方面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朱芾煌与袁氏父子的密切关系,又使他招致一些革命党人的误解与攻击,再加上他早早退出政界,潜心研究佛学,所撰南北议和日记亦未能流传,于是他的贡献逐渐湮没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