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其中包括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和对校长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主导地位,校长的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思想观念、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
【关键词】提高质量;校长;师风师德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发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校长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决策、正派的作风,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长在高校当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这既是校长职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一位好校长的关键。其次,校长还要树立好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政绩观”,而这其中,核心便是“学生观”。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一位好校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爱学生,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决定校长办学成就的关键。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会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办学理念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校长要躬于实践,敏于行动,切不可做思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校长的智慧和知识、观点和理念是在行动中产生的。空谈误国、实干兴教。
3.要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方法。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要求校长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心理弹性,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内部分配制度、考核奖罚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校长自己要成为科学的行家大家,“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一个知识贫穷、胸无点墨的校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无异于隔靴搔痒、盲人摸象。所以,作为校长更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第二,要重视素质教育,对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理解。坚持以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标准,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用脑与用手的结合,研究“教”与研究“学”的结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要增强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不断地深入课堂听课,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评价。另外,要特别注重教育科研,舍得花钱,有兴趣投入人力,物力,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4.要重视教职工素质的提高。校长要保证让素质良好的教职工在学生中工作。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教学能力,还要创造条件,挖掘他们的潜力,将他们的成就需要引发为动机,辅助他们走向科研之路。这样便可在学校形成教学氛围,使教师群体将注意力集中到促进学生学习上。
二、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二十六条专门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文件要求“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训特别是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制定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办法,完善高校科研学术规范,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师德师风都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品质。大力弘扬良好的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
1.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自古便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师德究竟是指什么呢?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不但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与时俱进,接纳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道德意识和教育水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基于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时,他才会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精神动力。
学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坚持正确导向,锐意改革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和反对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成长和发展相结合,将师德评价与职务聘任相结合,将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创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动力机制,以保障师德建设取得实效,为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高校是多种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师德建设既要面向教师队伍,也要面向职工队伍、教辅队伍,应按照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思路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和职务培训计划,面向全体员工加强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二是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师德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对新教师则强化岗前培训,建立导师制度,把师德教育寓于业务锻炼之中。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重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并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保证。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建立一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精干的管理人员队伍,为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校的历史重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2001.等
【关键词】提高质量;校长;师风师德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发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校长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决策、正派的作风,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长在高校当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这既是校长职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一位好校长的关键。其次,校长还要树立好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政绩观”,而这其中,核心便是“学生观”。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一位好校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爱学生,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决定校长办学成就的关键。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会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办学理念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校长要躬于实践,敏于行动,切不可做思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校长的智慧和知识、观点和理念是在行动中产生的。空谈误国、实干兴教。
3.要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方法。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要求校长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心理弹性,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内部分配制度、考核奖罚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校长自己要成为科学的行家大家,“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一个知识贫穷、胸无点墨的校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无异于隔靴搔痒、盲人摸象。所以,作为校长更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第二,要重视素质教育,对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理解。坚持以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标准,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用脑与用手的结合,研究“教”与研究“学”的结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要增强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不断地深入课堂听课,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评价。另外,要特别注重教育科研,舍得花钱,有兴趣投入人力,物力,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4.要重视教职工素质的提高。校长要保证让素质良好的教职工在学生中工作。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教学能力,还要创造条件,挖掘他们的潜力,将他们的成就需要引发为动机,辅助他们走向科研之路。这样便可在学校形成教学氛围,使教师群体将注意力集中到促进学生学习上。
二、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二十六条专门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文件要求“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训特别是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制定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办法,完善高校科研学术规范,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师德师风都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品质。大力弘扬良好的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
1.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自古便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师德究竟是指什么呢?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不但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与时俱进,接纳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道德意识和教育水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基于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时,他才会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精神动力。
学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坚持正确导向,锐意改革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和反对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成长和发展相结合,将师德评价与职务聘任相结合,将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创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动力机制,以保障师德建设取得实效,为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高校是多种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师德建设既要面向教师队伍,也要面向职工队伍、教辅队伍,应按照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思路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和职务培训计划,面向全体员工加强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二是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师德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对新教师则强化岗前培训,建立导师制度,把师德教育寓于业务锻炼之中。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重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并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保证。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建立一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精干的管理人员队伍,为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校的历史重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20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