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绘画艺术及其多元化表现探讨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日新月异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专业绘画艺术领域有了革命性的新突破。在以数码化为时代背景的今天,数码艺术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数码绘画艺术已成为了当下时尚与主流的绘画艺术形式,应用于大众。
  截至目前数码绘画艺术仍作为一个新生的艺术形式展现给大众,其理论平台、构建理念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针对数码绘画艺术及其多元化表现进行探讨,并且对其发展方向和新艺术形式的催生进行阐述和展望。
  关键字:数码绘画艺术;CG 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前景
  一、绪论
  壁画是人类接触最早的绘画形式,通过文化的不断衍生与创新,至今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绘画媒介的改变,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而日益璀璨,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现代出现的各种新的文艺思潮,这催促着科学技术与视觉艺术加紧融合,并由此产生了 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艺术,泛指一切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创作的视觉艺术。
  目前已有很多人认为,数码绘画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一样,而这一新绘画形式绘制起来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使更多的人走进了这个崭新的科技领域,并且已被大众所认可和喜爱。因此数码化媒体成功的作为了这一数码时代的新表率,同时也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宠儿,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数码绘画艺术生命力是否长久,它将归于何处,这都是我们要进行探讨的课题。
  二、绘画艺术的变革——新时代的数码绘画艺术
  数码绘画是数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数码绘画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与传统绘画艺术完全不同,并且其绘制过程中反复修改与复制功能使得绘画创作更高效、更便捷。数码绘画艺术是在传统绘画艺术基础上的升华,本章节从数码绘画艺术的理论建构着手,对数码绘画艺术进行定义,并探讨其发展的基础,为数码绘画的“创作特性与表现方式”打下理论基础。
  (一)数码绘画艺术的定义
  数字绘画简单的来讲就是电脑绘画,在制作形式上来讲是电脑软件和数字绘图工具在电脑上进行创作的产物。成都大学美术学院钟远波教授其著作《数字绘画》一文中定义数码绘画艺术是以计算机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媒介,利用程序的编辑,进行计算机批量信息处理,把每个微小的像素元进行编码从而组成虚拟的视觉图像,呈现在大众眼前。西南民族大学文艺学教授汪代明其著作《数字媒体与艺术发展》中定义数码绘画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绘图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合成制作,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一种新兴的绘画形式。数字绘画艺术主要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创作,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而传播从数字绘画诞生至今。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码绘画艺术诞生,其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完美的将绘画艺术学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作为新时代的宠儿,其涵盖行业众多如电影、出版、包装、广告、漫画、动画、游戏、互联网等。数码绘画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改变了传统绘画艺术,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代表,其发展空间之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二)数码绘画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微处理技术形成,计算机进入了微型时代。在这一时期中人类首台以 PC 命名的个人计算机问世。在此之后,美国苹果公司更是将技术革新,发明了鼠标与图形界面技术,在这一基础上,适合平面图像处理的专业计算机与计算机软件被开发,绘图艺术迎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人类对科技的革新永不止步,专业的视觉艺术设计系统、相应的优秀图像处理及绘画软件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被开发,使得视觉语言以计算机虚拟空间为主要媒介,向大众交流与传播。
  (三)数码绘画在 CG 艺术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作为CG 艺术视觉表现之中的一员,其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像影视特效当中的数字绘景和概念设计、游戏设计当中的原画与概念设定、三维动画艺术中部分的绘画、CG 插画与漫画更不必多说,以及其他各类设计当中,都可以看到数码绘画艺术及其表现手法。从越来越多的传统绘画设计师热忱于数码绘画艺术可以证实以上观点。 CG 艺术是一座建筑,数码视觉技术则是它的基础,那么数码绘画则是它的承重结构,也就是骨架,数码绘画支撑起了整个 CG 艺术。
  以独立的数码动画与数码绘画的形式存在,这是CG 艺术的主要存在形式。像数码摄影、虚拟现实等,都表现了CG 艺术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都是 CG 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 CG 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码绘画将起着视觉表现基础的作用。怎样才能使数码的特性来传达视觉的方法和技巧被更好的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想要创作出更好的数码艺术作品,就必须掌握一定技术方法和视觉原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方面的知识内容,而这也正是数码绘画艺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无限创新——多元化的数码绘画艺术
  本文的重点研究之一,数码绘画艺术多元化表现的探讨,更加促进了数码绘画艺术的发展前景。作为现代艺术与主流设计的创意媒体之一,数码绘画的多元化及其诸多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像之前提及到的影视特效当中的数字绘景和概念设计、游戏设计当中的原画与概念设定、三维动画艺术中部分的绘画等领域,全部体现了数码绘画艺术的身影。正如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哲学家马丁那富有预见性地宣称的那样,“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图像的时代”,这一说法在今天看来早已被证实。而在这样一个数码图像爆发的科技时代,最大的影响就是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的数码化的相辅相成。
  (一)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的数码化
  作为大众的修图软件 Photoshop 大家并不陌生,“图层、选区、蒙版、滤镜”强大的绘图功能贯穿创作始终,在传统的绘画艺术中是闻所未闻的。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力量,采用独特的技术操作,与之伴随而来的是绘画创作的新思维。正是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产生了数码艺术特征。大众在对艺术欣赏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数码艺术特征从不认可到认可甚至是依赖的心理过程就是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与审美数码化的过程。   科技服务于大众,艺术来源与大众的文化需求,数码艺术从根本上讲是面对普通大众的,是雅俗共赏的商业艺术。从技术和风格随时代的变化来看,它的发展与更新换代都在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它也影响着大众审美的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性我们可以在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在创作上的共同参与中可以看出,目前大众对于 CG 艺术不仅仅是欣赏者与消费者,有时更是参与者与受益者。
  (二)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数码化的表现及影响
  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下,大众的审美习惯早已被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趋向,数码艺术多元化的表现渠道,早在大众心中生根发芽,影迷们期待这惊心动魄的好莱坞的科幻、魔幻大片;玩家们期待着他们钟爱的游戏新版跟新;动漫迷们期待效果更加逼真的 CG 动画;包括时下流行的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 视频技术等,都可以说明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数码化的相互影响。换句话说大众审美数码化的事实可以通过大众对数码艺术的关注程度和接受程度反映出来。
  大众的文化需求,表现了对审美数码化的认可,这对传统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影响却是正面的。随着大众审美数码化的需求标准提升,人类文化的消费分成产生了变化。数码艺术产品的市场额度逐步加大,促使着传统文化消费市场会转型。如以漫画、动画、游戏为代表的 ACG 数码文化娱乐形式,对电视、电影等传统的娱乐方式更有取而代之之势。总的来说,大众的文化需求方向与审美数码化的表现及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影响的,同时大众对审美数码化的多元表现是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它是循循渐进发展着的,对现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非 ACG 文化与产业莫属。它是当代社会中数码绘画艺术多元化表现的最重要方面。
  四、大众文化的需求方向
  ——数码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艺术领域中数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数码艺术的内容涵盖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及四维空间,从广告设计、纯艺术创作到影视制作等多种领域,我们的创作理念不再受到条件的限制,数码绘画艺术形成其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创作物体的每一种运动、每一个角度,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可以完全绘制并仿真模拟。并且在多维空间中我们的视角更为宽广,运用科技的力量加绘画艺术的知识研究在虚拟空间、环境中每一个物体的细部变化,“物体展示、幻想表现、动画设计、三维模拟”,已成为新的艺术展示领域,数码绘画艺术已成为现代绘画艺术主流,它反映了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行为准则,是传统艺术之后的一种新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发展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决定了其未来的主导地位,其本身数码艺术特性,自带强大的商业气质,因此,数码绘画艺术领域对未来的影响不可小视。
  总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永不停息的,科技与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方兴未艾的数码艺术正向人类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在发展中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数码绘画艺术由于计算机科技的产生而应运而生,也必定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表现的当代文化底蕴及其艺术价值会得到大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虽然其发展历史较短,但纵观其艺术形式与设计理念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数码时代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与文化价值。我经过本课题的探讨与研究,从中认识到,现代数码艺术形式不单纯的是使用工具和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其艺术理念的创新和当代社会大众文化需求的体现与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恭亦.数码绘画艺术研究与实践[J].上海艺术家,2011,(1):80-81;
  [2]弓可立.浅析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J].丝绸之路,2014,(2):67-68;
  [3]曹译文.浅析数码绘画的数字化艺术特征[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7):196-196;
  [4]弓可立.数码绘画艺术及其多元化表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朱大发.试论传统绘画与数码绘画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4-25;
  [6]孟显波.绘画艺术的延伸与发展——数码艺术[J].美术大观,2006,(10):59;
  [7]刘一.数字时代CG电脑绘画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
  [8]林宏瑾.浅谈数码绘画在二维动画制作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143-143。
  作者简介:
  何方园,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众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入侵检测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攻击检测的不均衡性和对攻击的响应时间较差的问题.将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到入侵检测领域,构造了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的入侵检测模型,并把
摘 要:汉川马口窑艺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其独特的人物造型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绘画是不可分离的。  关键词:汉川马口窑;人物绘画造型;转换  一、引言  汉川马口窑是湖北的特有文化,其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在中国陶艺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川马口窑不仅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更是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范例。汉川马口窑陶器是审美与实用、观念与现实、艺术
核转录因子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DNA损伤修复、促细胞凋亡、促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等功能,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行进和促进细胞凋亡发挥肿瘤抑制功能。原癌蛋白MDM2为p53
随着转基因产品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转基因标识制度。各检验检疫口岸应转基因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制造商、消费者等多方面需要,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产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针对维甲酸受体(RAR)β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诱导RARβ基因沉默,并观察其对肺癌细胞A549株的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依据设计siRNA的原
目的:检测MDM2基因对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是否具有转录活性调节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MDM2序列,并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cDNA3-FLAG载体中的FLAG序列融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