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近年来,一些学者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但究其本质离不开“健康体育”。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首先需要探讨“健康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对大学体育教学价值目标作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健康体育”提出浅显的构想。
一、“健康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一)“健康体育”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在體育锻炼中品位健康向上的高质量生活”等新观点,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在今天,“健康”一词不仅仅是指个体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是指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即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这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即我们高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二)“健康体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一项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学生身高普遍增高,肥胖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体能普遍下降。部分学生经常感觉身体乏力,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易打瞌睡,偶有失眠,睡眠质量不高,易焦躁、发怒,害怕与人相处等现象明显。经调查,35%的大学生平均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到2小时,甚至一部分同学从没有踏入过体育场。
50%的学生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注重营养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因而根本无法认识到健康体育的必要性。由此可见,实现“健康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二、“健康体育”的价值内涵
所谓“健康体育”,主要是从增进“健康”这一价值目标出发,体育教学不僅要关注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要注重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故高校体育教学应从传统的增强体质、培养技能模式向健身模式转移,把培养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融为一体,实现健康教育和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将体育精神融入人的素质培养中。其价值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技能
强健的体魄是“健康体育”的首要内涵,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体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通过各种体育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及掌握各种自我训练的方法,是“健康教育”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般人对体育训练的功能理解都停留在强身健体,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功能。当代大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需要富有竞争意识,能承受各种压力的人,用体育精神来激发人的拼搏精神已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三)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的参与和协作,体育精神的内涵也在于“参与”,而不在于“获胜”,着眼于“团结协作”,而不提倡独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很好的参与竞争与合作是大有帮助的。
三、实现“健康体育”的构想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无论在教学思想、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过于传统,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主体对体育教学没有形成共同的意识,以至于体育教学形同虚设,丝毫没有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度不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膨胀,高校受到经费限制和时间、高校扩建施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体育场地的扩大、器材设施的增加和完善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影响了学校学生体育教育教学建设。
2.教师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层次不一。大多数体育教师虽是体育专业出身,但我国传统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强调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尚且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对体育理论教学只占用了很少的时间,大多数体育教学中,老师只起着示范作用,学生“依葫芦画瓢”,无法真正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在原理,这对掌握其本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个人单独开展体育锻炼。
3.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缺失。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环境方面的安排较多,却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及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而现在的教育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
4.体育教学内容单调。长期以来,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要求,多是进行竞技项目的教学,而非适合学生以及学校体育的课程教学。
(2)在课程内容上过于单一,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动作示范,而对体育理论、终身体育观的教学方面有所缺失。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必将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与“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行程没有达到预期。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践行“健康体育”的构想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道德品质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细化。
2.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首先就是要树立多维综合评价观,即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测评时(即考试),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进行测评。多为综合体育评价的实行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海南省教育厅2016年教学改革课题资助性项目课题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探索——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njg2016-97。
一、“健康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一)“健康体育”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在體育锻炼中品位健康向上的高质量生活”等新观点,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在今天,“健康”一词不仅仅是指个体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是指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即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这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即我们高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二)“健康体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一项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学生身高普遍增高,肥胖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体能普遍下降。部分学生经常感觉身体乏力,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易打瞌睡,偶有失眠,睡眠质量不高,易焦躁、发怒,害怕与人相处等现象明显。经调查,35%的大学生平均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到2小时,甚至一部分同学从没有踏入过体育场。
50%的学生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注重营养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因而根本无法认识到健康体育的必要性。由此可见,实现“健康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二、“健康体育”的价值内涵
所谓“健康体育”,主要是从增进“健康”这一价值目标出发,体育教学不僅要关注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要注重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故高校体育教学应从传统的增强体质、培养技能模式向健身模式转移,把培养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融为一体,实现健康教育和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将体育精神融入人的素质培养中。其价值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技能
强健的体魄是“健康体育”的首要内涵,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体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通过各种体育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及掌握各种自我训练的方法,是“健康教育”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般人对体育训练的功能理解都停留在强身健体,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功能。当代大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需要富有竞争意识,能承受各种压力的人,用体育精神来激发人的拼搏精神已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三)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的参与和协作,体育精神的内涵也在于“参与”,而不在于“获胜”,着眼于“团结协作”,而不提倡独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很好的参与竞争与合作是大有帮助的。
三、实现“健康体育”的构想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无论在教学思想、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过于传统,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主体对体育教学没有形成共同的意识,以至于体育教学形同虚设,丝毫没有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度不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膨胀,高校受到经费限制和时间、高校扩建施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体育场地的扩大、器材设施的增加和完善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影响了学校学生体育教育教学建设。
2.教师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层次不一。大多数体育教师虽是体育专业出身,但我国传统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强调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尚且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对体育理论教学只占用了很少的时间,大多数体育教学中,老师只起着示范作用,学生“依葫芦画瓢”,无法真正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在原理,这对掌握其本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个人单独开展体育锻炼。
3.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缺失。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环境方面的安排较多,却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及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而现在的教育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
4.体育教学内容单调。长期以来,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要求,多是进行竞技项目的教学,而非适合学生以及学校体育的课程教学。
(2)在课程内容上过于单一,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动作示范,而对体育理论、终身体育观的教学方面有所缺失。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必将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与“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行程没有达到预期。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践行“健康体育”的构想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道德品质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细化。
2.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首先就是要树立多维综合评价观,即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测评时(即考试),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进行测评。多为综合体育评价的实行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海南省教育厅2016年教学改革课题资助性项目课题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探索——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Hnjg20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