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意外生成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学设计的束缚,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学生的智慧就会得到尽情展现,课堂也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只要教学存在,就有教学“节外之枝”生成。其实,优秀的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总能让“节外之枝”成为悠然不尽、余味无穷的宝贵资源,正是这些“节外之枝”,能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让课堂开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花”。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意外 智慧
  在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间,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我们措手不及,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这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一、催化“课堂生成”,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法给学生以情绪上的安全感,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和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学会赞赏学生,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趋向准确、周密;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一个不经意的提问、一个不出众的学生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中必须“催化生成”,应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用我们的真诚赏识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激活课堂智慧,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教师的教学预设,而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掌控课堂生成,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生成有价值,有的价值不大或无价值,有的对教学有利,有的不利。我们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里全都处理完,这就要求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生成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进行筛选,对于那些次要或无用的生成资源,我们可以转移话题、果断地截住话头,不可过分展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使教学目标在节外生枝的问题中逐渐淡化,课堂也会游离出主题与文本。
  总之,语文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如何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如何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物理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改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教师,要针对学生物理学习的状况挖掘有效的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进行系统的读写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语文系统训练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读写训练的最佳容量;拓展读写训练的生活视野;寻求读写训练的最佳形式。此外,还要不断优化训练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办法,准确把握训练的深浅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训练 系统化  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对学生整个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读写能力的提高在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侧重句子、语法的分析,而忽略了写作者真正传达的内涵,导致学生无法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最终阅读教学演变成词汇语法教学,使学生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新出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注重体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新出路 体验  初中英语阅读
期刊
课堂转型就是把“以教师讲授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转化到“以学生对知识、能力、情感的自主建构为中心的课堂”。即课堂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场所,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自我建构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指出我们的教育(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是当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老生常谈”并不为过。既然大家一直都在谈,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不够高,还需要改进。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这个“语文课”是指一节语文课呢?还是指整个小学阶段的
期刊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定位一直都比较模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章制度,没有一个统一而细致的标准。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必须不断地作出改变超越自我,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多方面要求。  一、师生和谐是班主任工作的保障  班主任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指导者与管理者,而师生之间又总会因为自身认识上的差距而不能完全在情感与行为上达到一致,所以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了一
期刊
【摘要】基于体验的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实施的为了环境的教育,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感悟,变静态知识和间接经验为环境情感和环境伦理,进而从自我做起把以保护环境为初衷的环境教育目标付诸于行动,形成综合环境素质。  【关键词】环境教育 体验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趋于全球化的环境问题,在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合作学习成为了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也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期刊
【摘要】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多年的发展后,个人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建构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并不注重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和电脑的实践操作上过于层次
期刊
如今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独裁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师道尊严;学生也不再唯教师命是从,不再是学习、考试的机器;如今的家长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现状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以所谓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惩罚学生,教师不能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应视他们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教师一定要从“目中无人”转变为“以人为本”,否则,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