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花是指用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在坯胎上描绘纹样、后挂透明釉在1300℃高温中烧成的陶瓷,由于它以蓝花、白地、(也有白花、兰地)为基调,使其特别雅致、清沁;因而从它产生开始,一直都在陶瓷装饰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青花产生于唐、宋,但成熟的青花应该是元代,而且元代青花的艺术成就之高,是令人感叹和惊讶的。然而,青花分水技法却产生于明代成化年间。当时主要是双勾分水。一般是先用青料勾好物体或花卉纹样后,再用以青料调制的水料用特制的“鸡头笔”填入物体之内,使其色彩平和、温润,几乎没有笔触,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艺术效果甚佳。因而一直被人们延用,一直至清代,但它始终没有跳出其一开始的装饰模式。
  二十世纪初,景德镇涌现了一批陶艺家,他们秉承了传统的青花分水技法,又加以现代装饰意念,他们把中国文人写意画的艺术理念融入到陶瓷装饰之中,使景德镇青花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了新的气象,这样一种艺术现象的产生使我们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们有必要对这一历史现象形成和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宋代景德镇是以生产青瓷为主,因为宋代文人喜欢饮茶,斗茶成风,然而宋代文人们崇尚青色,因而青瓷就成为了这一时代的主要风格。而元代,因元人尚白,又加之元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陶瓷生产,并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这就开创了御瓷在景德镇生产的先河。元代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陶瓷外销急剧的增加,加上伊斯兰装饰风格的融入,客观上也刺激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元后期战火漫延,使大批北方文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景德镇加入了陶瓷艺人的行列。为文人画渗透到陶瓷装饰领域提供了人才的准备,但这时文人画在陶瓷上并没有大量的涌现,只是了若星云般的,偶尔也有一些类似文人画风格的陶瓷画面出现。
  非常奇怪的现象是明代二百多年的统治,各朝代之间的更迭都没有很大的起伏,只是到了晚明时期,民窑的崛起才使文人画在陶瓷上大量的涌现,而且艺术成就之高令人折服。笔者就这一现象曾同许多陶瓷界前辈们做过探讨,但得到的回应是各有千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出土的陶瓷残片来看明晚期民窑的画风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成就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一现象的存在同当时社会政局的动荡是分不开的。加上战争频繁,大量的文人为生计而从事绘瓷行当。这在《浮梁志》上有少量的记载。众所周知,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载的历史。景德镇离鄱阳湖又这么近即使战火不烧至此地,战局也会影响至此,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事实。
  这一历史现象一直延至清代早期。笔者从曾拾到的清代一些民窑陶瓷残片中看到有些残片真有“八大”的风范。但令人不解的是当清代社会进入鼎盛时期时,反而走进了一味模仿的死胡同里,那种生龙活虎的民窑画风荡然无存,这可能同满人的审美习俗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清末民国时期,民窑之生动画风又在陶瓷上涌现,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陶瓷艺人,他们踌躇满志,从刚平息的战火中、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加上他们对新生活充满了激情。创作了一大批扛鼎之作,已故青花大师王步就是其中一员。他们不仅秉承了青花传统的技法,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开创了一代新的风貌。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热情高涨,对生活充满希望时、创作激情也象山泉一样喷发。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对外交流的机会更多,许多国画大师和著名教授都曾来此亲临指导,加上陶瓷装饰理论在艺术界的广泛普及、中国国画艺术广泛的被现代陶艺家们采纳,使其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两面性,由于绘画形式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因而使许多人误以为陶瓷装饰就是在瓷上画画,画得越多越好,越满越好,殊不知陶瓷设计不是简单的在瓷上绘画,而是根据器皿的造型进行全面的设计。它无不体现时代的特色,以及陶艺家们对社会、对人生和他自身的文化修养。
  那么为什么中国画艺术同陶瓷青花分水技法能有机的结合呢?首先是两者都同属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因而有着其共同的文化共性。其次是中国画那种笔墨在宣纸上的效果,特别是没骨画的技法、同青花分水技法有着异曲同工的巧合。因而它们能较容易的相结合。特别是那种构图严谨表现力强的中国画更容易用青花分水的技法加以表现。
  


  笔者从事陶瓷工作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特别钟情于青花艺术,所以自然而然对青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我从事青花创作的体会来看,青花分水对表现那种面积较大的物象效果似乎更好一些,但要画得那么惟妙惟肖,对陶瓷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以及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陶瓷设计人员,首先要具备对陶瓷工艺非常的熟悉(包括配料、配水、施釉、窑温等)。其次是要有扎实的绘画能力,从而能表现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境界和哲学内涵。最为重要的是陶艺家必须努力学习,要不断的把握时代的脉搏,中国绘画界有句名言叫“笔墨当随时代”。那么,绘制青花瓷更是如此,因此各时代的青花无不体现那一时代的风貌特征,因而也就形成了那一时代的风格,就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实。
  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高度发展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加上对外交流的频繁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使青花艺术进入了一个多角度全面发展的阶段。但传统的青花绘制技术这一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才是青花的神。有了这个神,才能保留它那独特的艺术语言。其次是不断的融入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地在发展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青花艺术长久地在世界艺坛立于不败之地,使其在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为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王锡良、秦锡麟、王恩怀三位大师联袂创作  8月22日上午,瓷都景德镇的王锡良、秦锡麟、王恩怀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相聚在一起,共同品评他们命名创作的《人民颂》献礼纪念瓷。这套精品纪念瓷是三位大师用近四个月的时间,联袂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人民颂》将在下个月作为礼品瓷进军北京,向“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人民颂》制作精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精品纪念瓷《人民颂》(一套三件),主题词《人民颂
期刊
一、民间文学(3项)  1.景德镇民间故事142篇(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2.景德镇民间歌谣46首(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3.景德镇民间谚语440句(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二、民间音乐(4项)  4.景德镇民歌90首(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5.景德镇民间器乐曲35首(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6.景德镇曲艺音乐59首(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  7.景德镇民间瓷乐艺术(景德镇市民俗博览馆)  三
期刊
7月12日上午,由景德镇市政府授牌设立的首批陶瓷名家艺术馆——李菊生、周国桢、刘远长个人陶瓷艺术馆,分别举行揭牌仪式。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智勇向三位艺术家的艺术馆赠送花篮表示祝贺。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市委常委、农工部长占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出席。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以及我市陶瓷艺术界的艺术大师和艺术名流,全市社会各界代表和大师作品收藏爱好者参加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冯林华代表市委
期刊
摘要:艺术创作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其提出了艺术作品要来源于生活的更高要求。所以要创作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基本功,更要注重深刻的了解生活,体会生活。  关键词:艺术 生活    每个人对于艺术都有不同的理解。就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艺术是对于生活和思想状态的一种体现。当人们在一件艺术作品面前停留的时候,很多人读出的可能都是不同的东西,其
期刊
我第一次见到王乃水先生是2006年10月在他家中,王先生家住景德镇市茶叶坞莲花山一幢独门独院的自建二层楼房,在闹市中显得有几份静意。当我们一行跟随王昌虎(王乃水之子)登上二楼,见王先生正躺在竹椅上歇息,王昌虎介绍说,父亲因病刚从上海手术回来,身体尚虚弱。但王先生仍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邀我品茗赏画。在王先生的客厅、卧室、画室到处可见他的山水瓷画作品,当你与这些作品对视并细细品味后,心灵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
期刊
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办,《景德镇陶瓷》杂志社和乔生图片社协办的《第二届江西省陶瓷艺术作品展珍藏版》面世获得空前成功,出版书籍全部卖断。应这本书陶艺家的邀请,于2007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这本《2007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珍藏版》。  全书收录了330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宝刀不老的大师,更多的是充满活力的新秀。  书型为大16开,330页,铜版纸印
期刊
历时3年,一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由“当代官窑”国家用瓷办公室、景德镇珠山画院制作,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行,中国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步嫡亲传人王恩怀、景德镇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袂创作的“永久和平”国礼珍藏青花梅瓶烧制成功,并将在全国部分重点城市与公众陆续见面。  据了解,《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高48.5cm、口径9.2cm、底径17cm、周长95cm。采用青花工艺
期刊
陶瓷雕塑花釉装饰瓷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商代就有青、黄釉,是陶瓷装饰始祖。景德镇艺人集历代名窑之大成,不断创新,大大丰富了色釉陶瓷艺术宝库,釉料有的时候是陶瓷雕塑作品的“化妆师”,一些毫不起眼的陶瓷雕塑作品,经过花釉“美容”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花釉对陶瓷雕塑的装饰,在传统中大多数采用通体的色釉装饰,由于釉体本身存在的厚薄之分和透明之别,因此所装饰的陶瓷雕塑又各有不同,花釉在有凹凸纹面的雕塑上
期刊
摘要:在历代陶瓷艺术作品中,骏马始终是重要的创作题材,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骏马,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结合当代审美观念,显示出新的特色。  关键词:艺术陶瓷 骏马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史中,骏马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骏马,与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源远悠久的马文化,综合了历代流传的马的民间传说故事,马的养育技术、马的造型艺术,反映了马和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中
期刊
“灾情牵动大师心挥毫赈灾献真情”景德镇市29位陶艺家现场作画义卖    本报讯灾情牵动大师心,挥毫赈灾献真情。5月16日上午,景德镇市著名陶艺家王锡良、王隆夫、周国桢、汪桂英、陆如、黄卖九、熊汉中、戚培才、戴荣华、唐自强、何叔水、熊钢如、徐庆庚、裴足喜、李林洪、刘平、李菊生、冯杰、舒惠娟、许国胜、乐穹、陆军、杨曙华、吴能、宁勤征、龚循明、张景辉、李文跃、吕金泉共29位艺术家会聚一堂,现场创作陶瓷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