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追问与沟通联想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阅读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规范的认知,尤其是人文情怀的熏陶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因此,对于阅读,我们总是更多一分期望和谨慎。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几乎耗去我们课程全部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其实际收获却每每在学生的个别体验中打了折扣。也就是,一个新的文本,如果没有老师的介入,多数的学生总还是不改其茫然。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到底给了学生什么?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真的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有用吗?我们知道,有效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潜入的有深度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不仅需要“知识”作为依托,更要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作品质上的保证。我们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在相同知识条件下,思维品质的优劣使得阅读最后体验到的价值景象全然不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致力于阅读效益研究,应该注意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建立。
  阅读的思维品质,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和方法的心理学角度的表述。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深切地体认到“细节追问”和“沟通联想”两点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一、细节追问
  阅读本质上是对作者心灵活动的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所提供的“心灵的符号”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解析。
  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质疑发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质疑发问的权力总是牢牢地控制在教师这边。教师把他所能理解的那点东西,设计为一些“问题”,然后领着学生去解答,就算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看到,在考试答题时,有些同学常常被命题者设计的问题,弄得不知所措,就是因为自己在阅读中缺乏质疑发问的心理准备。试想,如果许多问题在阅读中早就意识到了,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还会心存恐惧吗?我们的学生缺乏质疑发问的习惯和能力,确实是我们没有给过他们独立修炼的机会。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本来,阅读活动的展开就应当是以学生的阅读愿望为动力的。他们在个人的阅读体验中,已经“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尤其是“渴望弄懂什么”,我们只有适时地关注这些,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组织相关活动,才可能赢得学生心灵上的呼应。所以,反观传统,我们在课堂上只是一厢情愿地拿一些自以为是的问题去操控他们,别说对应当前新课标所确认的自主学习精神的建构显得不太明智,就是对学生的阅读期望也会是一种“无意的伤害”。
  阅读中积极质疑发问,其意义毋庸置疑。但怎样去作为才使得问题更有质量,这是需要考虑的。我们认为对文本中语言细节和内容细节的追问,更易牵动主题精神。因为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只有不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考量,才有可能真正逼近作者的“灵魂”。比如,“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个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小说开头极尽夸张地写路瓦栽夫人的梦想有何用意?”(莫泊桑《项链》)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都是源于细节的追问。
  对细节的追问,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问“是什么”,二是问“为什么”。比如:“‘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它们’指的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般问“是什么”是对“原意”的理解,问“为什么”则是对“用意”的探究。后者的思想价值通常要高于前者。
  二、沟通联想
  问题提出来之后如何解决,最好的方法与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炼答案。那么,这就需要让学生形成另一种思维品质:沟通联想。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只要我们有沟通联想的习惯,找到答案是完全可能的。
  沟通联想一般有两个向度。
  一是文本内的,也就是在同一个大语境下寻找内容的联结点。要坚信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有“瞻前”而“顾后”的习惯,总会从行文的蛛丝马迹中察觉一些什么。比如,“‘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缘由’是什么?”(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只要联系语境稍作贯通,是可以确定“惨象”和“流言”两个事实的。面对这样的提问,只要有沟通联想的思维品质,找到答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文本外的,包括对“知识”和“生活”的沟通和联想。有些问题,需要调动相关的知识才能准确的解读,比如,“诗歌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孔雀徘徊地飞?”(《孔雀东南飞》),像这种问题如果不懂“比兴”,是难以解答的;“比兴”就是一个知识点。再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怎么解读?”其实就是一个互文,如果不懂,也是不能准确解读的。因此,对相关知识的沟通联想,是必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些问题,非还原具体的生活不能彻悟,比如陶渊明的诗,就一定要能够把它和陶渊明的生活沟通起来,你才可能悟出其“真意”。
  阅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确实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从每年高考阅读题的得分总是偏低可以反映出来。我们教了许多知识给学生,可学生仍“不会读书”,其实,这原因还在我们,需要好好反思。
  (作者单位:东莞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语文教学的识字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识字 识字兴趣 识字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58-01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深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凭借着自身特有
基因技术的研究,使人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我们不得不在这一对矛盾的撞击中寻求人类社会发展之路.
Big6不仅是一种解决信息问题过程模式,还是学习和教授信息与技术技能的途径,本文通过教学案例介绍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正>4月28日,由两岸文化出版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史迹图片特展"在台南市揭幕,在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中,笔者感受到,郑成功已经深深植根于台湾民众的心中。图片特展精彩开幕4
本文阐述ICU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功能锻炼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几种功能锻炼的方法、效果评价工具、安全防护措施等,并分析影响锻炼实施的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功能锻炼、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与机会越来越多,网络对学生语言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对网络信息传播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特殊表达方式是常常出现于课文句子中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掌握特殊表达方式的用法,就会给理解带来困难,甚至导致误解。所以,掌握必要的文言特殊表达方式,对教
通过对《洛神赋图》对《洛神赋》图像阐释的大致梳理,有助于人们对当代“语-图互文”方式进行反思:不同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不同艺术形式的“互文”在产生“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