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新性思维表现为: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三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物理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呢?
一、民主式教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可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1.强化主体性参与策略
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让更多的时间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教学中把小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思维才会有广度和深度。
2.方法教育显性处理策略
科学重在探究未知,科学也正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物理学是记录科学探究成果的历史,也是总结物理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历史。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更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应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设计权,由学生群体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特点,精心选择、设计物理问题和实验课题或其他研究课题。
3.沟通交流合作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坦诚、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理解的伙伴关系。
4.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策略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学中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使青少年的创造力乃至科学素养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教师主导,加强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
物理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无论是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培养积累资料的能力
注意积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知识的积累既能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又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
3.培养提问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指导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三、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学生心理的发展,使他们有迫切使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挖掘和创新,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運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
1.融入“物理化”情境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有要学好、用好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情境,使物理教学有适当的难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形成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养成探索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发挥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辩论、评论,把探索习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3.求异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求不同方向答案的思维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思路、多模式、多解法的变通思维,使学生敢于“求异”,从而促使他们较快地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性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创造性思维如果充满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虽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艰难的,但只有这种教学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民主式教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学民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可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1.强化主体性参与策略
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让更多的时间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教学中把小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思维才会有广度和深度。
2.方法教育显性处理策略
科学重在探究未知,科学也正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物理学是记录科学探究成果的历史,也是总结物理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历史。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更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应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设计权,由学生群体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特点,精心选择、设计物理问题和实验课题或其他研究课题。
3.沟通交流合作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坦诚、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理解的伙伴关系。
4.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策略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学中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使青少年的创造力乃至科学素养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教师主导,加强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
物理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无论是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培养积累资料的能力
注意积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知识的积累既能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又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
3.培养提问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指导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三、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学生心理的发展,使他们有迫切使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挖掘和创新,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運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
1.融入“物理化”情境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有要学好、用好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情境,使物理教学有适当的难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形成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养成探索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发挥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辩论、评论,把探索习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3.求异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求不同方向答案的思维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思路、多模式、多解法的变通思维,使学生敢于“求异”,从而促使他们较快地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性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创造性思维如果充满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虽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艰难的,但只有这种教学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