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需要较长的过程,因此很多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有的学生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产生厌烦的情绪。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培养这一目标,就应该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遵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着眼于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一、 搭建宣泄平台,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有许多“情绪”需要向他人渲泄、表达。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
日记是他们表达感情最好的平台。为此,我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每周写四篇日记。当然到初二初三时数量可以减少。刚开始只要求数量,不要计较日记的质量,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篇的字数越多,加分越多。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或者说每次只写几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鼓励,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两个月之后要求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一般是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并用红色波浪线勾划出来,每用一个加一分,用得多而且准确就奖励越多。教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提出一个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一级级攀登。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每周发生的事情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的素材,如学校举行手工制作比赛,就可要求学生写比赛场面;或者创设一些情景,如举行背古诗活动,要求学生描写活动场景;或者引导学生摘抄优秀作文,并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
二、训练手段形式多样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砺炼、积累,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每周进行大量的练笔,只是为写优秀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不能完全代替完整的作文教学。日常系统的作文教学还是不能缺少的,作文教学可以用以下做法。
活用素材。平常学生写日记已经积累了的大量写作素材,所以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时鼓励学生要活用这些素材。如写“我学会了
”这道作文题,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参加演讲比赛这一素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到花大量时间写的日记是有利于写作的,以后就更有兴趣利用日记积累写作素材了。
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因为学生水平的差异,同一次作文训练,有些学生可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有些可能连最基本的一件事都写不好。如果教师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作统一标准,那学习困难生可能永远都不可能达到要求,也就会失去写作兴趣。所以每次作文训练,都可以实行差异教学。如同样的训练开头,优秀学生可以用直入情节法、用整齐的句式法开头,而学习困难生可用开门见山法。同样是写“我学会了 ” 这道作文题,就可要求优秀学生不但要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立意新颖,还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优秀档次;而学习困难生只要能围绕中心写清楚一件事,内容完整,有适当的感悟就能得到优秀的评价。这样就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验成功。
师改自改互改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或疲劳等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文章的,即使看也不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给文章的修改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每一次写完作文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快速阅读学生的作文,指出最主要的缺点,并打分,但不在原文帮学生改。之后要求学生按要求改,如果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来高分就能得到奖励。因为部分学生水平有限,自己很难修改,因此我让学生尝试小组轮流批改评讲作文的方式,人人参与,相互合作。长期坚持评改,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也能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 搭建宣泄平台,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有许多“情绪”需要向他人渲泄、表达。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
日记是他们表达感情最好的平台。为此,我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每周写四篇日记。当然到初二初三时数量可以减少。刚开始只要求数量,不要计较日记的质量,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篇的字数越多,加分越多。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或者说每次只写几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鼓励,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两个月之后要求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一般是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并用红色波浪线勾划出来,每用一个加一分,用得多而且准确就奖励越多。教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提出一个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一级级攀登。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每周发生的事情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的素材,如学校举行手工制作比赛,就可要求学生写比赛场面;或者创设一些情景,如举行背古诗活动,要求学生描写活动场景;或者引导学生摘抄优秀作文,并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
二、训练手段形式多样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砺炼、积累,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每周进行大量的练笔,只是为写优秀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不能完全代替完整的作文教学。日常系统的作文教学还是不能缺少的,作文教学可以用以下做法。
活用素材。平常学生写日记已经积累了的大量写作素材,所以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时鼓励学生要活用这些素材。如写“我学会了
”这道作文题,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参加演讲比赛这一素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到花大量时间写的日记是有利于写作的,以后就更有兴趣利用日记积累写作素材了。
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因为学生水平的差异,同一次作文训练,有些学生可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有些可能连最基本的一件事都写不好。如果教师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作统一标准,那学习困难生可能永远都不可能达到要求,也就会失去写作兴趣。所以每次作文训练,都可以实行差异教学。如同样的训练开头,优秀学生可以用直入情节法、用整齐的句式法开头,而学习困难生可用开门见山法。同样是写“我学会了 ” 这道作文题,就可要求优秀学生不但要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立意新颖,还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优秀档次;而学习困难生只要能围绕中心写清楚一件事,内容完整,有适当的感悟就能得到优秀的评价。这样就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验成功。
师改自改互改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或疲劳等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文章的,即使看也不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给文章的修改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每一次写完作文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快速阅读学生的作文,指出最主要的缺点,并打分,但不在原文帮学生改。之后要求学生按要求改,如果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来高分就能得到奖励。因为部分学生水平有限,自己很难修改,因此我让学生尝试小组轮流批改评讲作文的方式,人人参与,相互合作。长期坚持评改,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也能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