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就是语言教学,是集思维、交际、表情达意、负载文化于一体的有生命的工具。语文学科就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文字并运用它来完成交流,表达需要的能力。因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而“口语训练”是链接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手段。读是说的基础与源泉,阅读教会学生对文字理解,对文章意境的体验,培养语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化下,使自己在说话,交流方面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畅通,能自主地、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而说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要求就是把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顺利、轻松地写出好文章,由此可见,口语训练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呢?我觉得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达到加强学生口语训练的目的。如:
1.一分钟见闻:在课前准备时,每次制定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加上评论或感受,虽然只有一、二句,但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思考能力。开始进行时,善于表达的学生觉得很容易,可是实际操作时他们觉得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训练有话讲,还要把你所要说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不然时间到了你还没有说到主题。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也意识到表达时应该根据情况来确定自己要说的内容。课前一分钟见闻就要内容简要,评论要一语中的。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一开始很不容易,怎么进行也是个问题。可这样的活动,必须人人参与,决不能只为一部分开展。在训练中,我给说话不简洁的学生三次机会,训练后我让学生在课后给他们找出比上一次进步的表现,鼓励这些学生相信自己是很有能力的;而对那些不怎么说话的学生,只要他们能说话,我就会大大的表扬他们,因为肯开口说而且愿意说,这是他们最大的进步。两个学期结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进步。
2.课文复述: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既加强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行这项活动时,可以同时找至少三位学生复述同一篇课文,让其他的学生评说他们复述存在的问题,应该怎么改进,然后教师再述一遍课文,给学生一个示范,以免活动流于形式。
3.转述故事或讲故事:每周可安排一次,结合单元内容或节目,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先指导学生读书,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编写的讲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评议。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达到积累词汇、句段、训练表达的作用。对于这个活动,我认为高中的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故事情节的介绍,而应是谁将故事讲得更离奇曲折、更引人入胜、更跌宕起伏为好。
4.对话与讨论:给出一个材料或话题,让学生自由结合分出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交际能力。讨论时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讨论的内容,防止学生讨论时漫无边际没有主题。讨论结束后要各组选出代表说说各自的讨论结果。
5.演讲或辩论会:针对学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些重大事件或现象,不定期地进行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能言善辩的表达能力。进行辩论会前,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大学生辩论会的录像,掌握辩论的相关问题。老师还应给出辩论的正反两个论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相关的一些材料。这项活动开展要顺利很有难度,老师想进行,师生必须准好充分的准备方可。
6.“说文”训练:(即口头作文)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说文”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语言组织、评价、表达等能力具有很大作用。老师给出题目,让学生先在心里打好腹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班级范围内说出整篇文章;最后大家一同讨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台下的同学都成了老师,大家一同欣赏,一同修改,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考、说文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应用文的写作运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比教师一味地讲要好得多。
7.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课下老师可以利用某个机会和学生多聊天。谈话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能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那些内向、不大喜欢说话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开口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到沟通与交流也能给人带来愉悦。
老师在进行各种训练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材一定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话题。
口语训练与通常习作并非完全一样,老师在选择题目上要能让学生“有的说”。只有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2.活动过程中,要处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会说的前提是“敢说”。在训练中老师要营造出宽松的氛围,安排材料应从易到难阶梯式,逐步推进。同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感受,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和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激励中大胆开口,踊跃表达,并收获成功的喜悦与信心。
3.在准备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说的好,前期准备必不可少,老师应在学生如何留心观察生活;如何广泛搜集材料;如何深入思索感悟等方面的指导上下大功夫;学生只有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口语表达中,教师切忌打断学生的讲话。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说话时老师打断的现象。老师的原意是想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可现实恰恰相反,学生不仅不能表达流畅,反而不再接下去说了。只要学生还在说,还有再说下去的意思,我们就让他们继续说,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单单课堂内的事情,这需要学生身边的人能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给予他们说话的欲望。不要总用“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的老话封住了我们孩子的嘴,让他们畅所欲言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而“口语训练”是链接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手段。读是说的基础与源泉,阅读教会学生对文字理解,对文章意境的体验,培养语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化下,使自己在说话,交流方面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畅通,能自主地、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而说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要求就是把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顺利、轻松地写出好文章,由此可见,口语训练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呢?我觉得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达到加强学生口语训练的目的。如:
1.一分钟见闻:在课前准备时,每次制定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加上评论或感受,虽然只有一、二句,但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思考能力。开始进行时,善于表达的学生觉得很容易,可是实际操作时他们觉得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训练有话讲,还要把你所要说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不然时间到了你还没有说到主题。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也意识到表达时应该根据情况来确定自己要说的内容。课前一分钟见闻就要内容简要,评论要一语中的。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一开始很不容易,怎么进行也是个问题。可这样的活动,必须人人参与,决不能只为一部分开展。在训练中,我给说话不简洁的学生三次机会,训练后我让学生在课后给他们找出比上一次进步的表现,鼓励这些学生相信自己是很有能力的;而对那些不怎么说话的学生,只要他们能说话,我就会大大的表扬他们,因为肯开口说而且愿意说,这是他们最大的进步。两个学期结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进步。
2.课文复述: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既加强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行这项活动时,可以同时找至少三位学生复述同一篇课文,让其他的学生评说他们复述存在的问题,应该怎么改进,然后教师再述一遍课文,给学生一个示范,以免活动流于形式。
3.转述故事或讲故事:每周可安排一次,结合单元内容或节目,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先指导学生读书,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编写的讲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评议。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达到积累词汇、句段、训练表达的作用。对于这个活动,我认为高中的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故事情节的介绍,而应是谁将故事讲得更离奇曲折、更引人入胜、更跌宕起伏为好。
4.对话与讨论:给出一个材料或话题,让学生自由结合分出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交际能力。讨论时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讨论的内容,防止学生讨论时漫无边际没有主题。讨论结束后要各组选出代表说说各自的讨论结果。
5.演讲或辩论会:针对学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些重大事件或现象,不定期地进行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能言善辩的表达能力。进行辩论会前,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大学生辩论会的录像,掌握辩论的相关问题。老师还应给出辩论的正反两个论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相关的一些材料。这项活动开展要顺利很有难度,老师想进行,师生必须准好充分的准备方可。
6.“说文”训练:(即口头作文)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说文”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语言组织、评价、表达等能力具有很大作用。老师给出题目,让学生先在心里打好腹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班级范围内说出整篇文章;最后大家一同讨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台下的同学都成了老师,大家一同欣赏,一同修改,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考、说文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应用文的写作运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比教师一味地讲要好得多。
7.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课下老师可以利用某个机会和学生多聊天。谈话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能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那些内向、不大喜欢说话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开口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到沟通与交流也能给人带来愉悦。
老师在进行各种训练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材一定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话题。
口语训练与通常习作并非完全一样,老师在选择题目上要能让学生“有的说”。只有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2.活动过程中,要处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会说的前提是“敢说”。在训练中老师要营造出宽松的氛围,安排材料应从易到难阶梯式,逐步推进。同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感受,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和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激励中大胆开口,踊跃表达,并收获成功的喜悦与信心。
3.在准备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说的好,前期准备必不可少,老师应在学生如何留心观察生活;如何广泛搜集材料;如何深入思索感悟等方面的指导上下大功夫;学生只有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口语表达中,教师切忌打断学生的讲话。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说话时老师打断的现象。老师的原意是想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可现实恰恰相反,学生不仅不能表达流畅,反而不再接下去说了。只要学生还在说,还有再说下去的意思,我们就让他们继续说,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单单课堂内的事情,这需要学生身边的人能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给予他们说话的欲望。不要总用“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的老话封住了我们孩子的嘴,让他们畅所欲言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