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语感,就是对语文语言知觉、领悟能力的把握,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语文教学
语言学家吕叔湘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来源于锻炼,深化于实践,语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把这种能力内化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运用能力。由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必要性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纷繁多变,交往语言、理解能力、传达文件等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读出他的快乐或忧伤、安静或焦虑;也可以通过一个人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读出他的情绪色彩,这些全来源于语感。良好的语感基础,可以让我们感受语言的微妙,读懂浩瀚而美好的世界,是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重要条件,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判断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是教师教好语文科目的一个关键点。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锻炼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呢?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能力的方法
1.回归课本,锻炼语感
语感是通过训练而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鼓励学生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应以课本知识为重,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句的抑扬顿挫和情感变化,注意关键词,归纳文章段落,总结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问了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的挖井人是谁?”“是谁吃水的?”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读了文章后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然后,笔者又问了学生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毛主席带着大家挖井,乡亲们对他有着怎样的感激之情?”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默读。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个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当你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做?”提问环节过后,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明白:在得到别人帮助时,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不能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等等。
2.尊重差异,分角色朗读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文进行繁琐的分段、解释段意,不让学生参与读诵,也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文章内涵的时间。有的教师为方便教学,在上课时进行多媒体播放,不时地转换画面,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与色彩感,但终究无法代替学生自己读书的收获。为了避免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出现,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例如,在教学《打电话》这篇课文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抽取两个饰演打电话的人,说话时要把主人翁的情绪表达出来。经过几组学生的表演,学生琢磨透了文章中主人公的表情、神态等,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注重生活体验,加强语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多数课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练习题,没有再多的时间去观察、感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将自己与文章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比较或换位,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深藏在文章的角色心理。例如,在《妈妈的账单》文章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联想:闲来无事时,你有没有替父母分担过家务?如果自己替父母分担了一些家务,会不会跟父母要奖励?该不该要奖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着重读了一遍“妈妈写的账单”内容片段,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谈论。激烈的讨论之后,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母平时披星戴月去上班,很辛苦;有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只是为了多挣点钱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从来不求回报,相比于父母的付出,做点家务又算什么?我认为做家务是应该的,不应为了报酬而劳动。”学生的这般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只有自己真实体会过才有这么切实的发言。借助这个学生的发言,笔者顺势把文章的教育意义推向了高峰:世间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因素。语感是打开理解大门的钥匙,是搭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把读感渗透到课堂内外的各个角落,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艳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吉林教育,2015(14).
[2]傅建丽,韩银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语文教学
语言学家吕叔湘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来源于锻炼,深化于实践,语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把这种能力内化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运用能力。由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必要性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纷繁多变,交往语言、理解能力、传达文件等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读出他的快乐或忧伤、安静或焦虑;也可以通过一个人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读出他的情绪色彩,这些全来源于语感。良好的语感基础,可以让我们感受语言的微妙,读懂浩瀚而美好的世界,是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重要条件,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判断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是教师教好语文科目的一个关键点。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锻炼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呢?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能力的方法
1.回归课本,锻炼语感
语感是通过训练而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鼓励学生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应以课本知识为重,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句的抑扬顿挫和情感变化,注意关键词,归纳文章段落,总结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问了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的挖井人是谁?”“是谁吃水的?”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读了文章后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然后,笔者又问了学生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毛主席带着大家挖井,乡亲们对他有着怎样的感激之情?”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默读。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个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当你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做?”提问环节过后,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明白:在得到别人帮助时,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不能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等等。
2.尊重差异,分角色朗读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文进行繁琐的分段、解释段意,不让学生参与读诵,也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文章内涵的时间。有的教师为方便教学,在上课时进行多媒体播放,不时地转换画面,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与色彩感,但终究无法代替学生自己读书的收获。为了避免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出现,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例如,在教学《打电话》这篇课文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抽取两个饰演打电话的人,说话时要把主人翁的情绪表达出来。经过几组学生的表演,学生琢磨透了文章中主人公的表情、神态等,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注重生活体验,加强语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多数课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练习题,没有再多的时间去观察、感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将自己与文章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比较或换位,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深藏在文章的角色心理。例如,在《妈妈的账单》文章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联想:闲来无事时,你有没有替父母分担过家务?如果自己替父母分担了一些家务,会不会跟父母要奖励?该不该要奖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着重读了一遍“妈妈写的账单”内容片段,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谈论。激烈的讨论之后,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母平时披星戴月去上班,很辛苦;有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只是为了多挣点钱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从来不求回报,相比于父母的付出,做点家务又算什么?我认为做家务是应该的,不应为了报酬而劳动。”学生的这般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只有自己真实体会过才有这么切实的发言。借助这个学生的发言,笔者顺势把文章的教育意义推向了高峰:世间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因素。语感是打开理解大门的钥匙,是搭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把读感渗透到课堂内外的各个角落,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艳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吉林教育,2015(14).
[2]傅建丽,韩银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