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口译过程中互文性意义的实现与例示化

来源 :外语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口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外交口译虽引起学界关注,但对其过程中互文性意义的实现与例示化机制探源较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从互文性口译符号的功能和实现层次、意义的发生过程及意义的实现和例示化3个方面,本研究聚焦探讨在外交语境下口译过程中互文性意义的实现与例示化机制.研究发现,外交口译中互文性意义的实现是由外交语境为发言人提供互文形成的情景、外交互文语境为译员提供例示化产生的意义潜势与目的 语例示化连续体3个机制程序促动.而且,外交口译中互文性意义是由语内互文向语际互文转移.希望本研究对外交口译中互文性意义的例示化机制的探索能够促进外交口译研究的发展,并对互文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绝对时态、相对时态、语序的比较,阐释汉语时间关系句法编码的选择性和祖鲁语时间关系句法编码的强制性.汉语时间关系主要依赖词汇和语用手段;祖鲁语中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在时间表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体现出这两种语言在类型学上的差别,也反映出两个民族对时间认知的不同.
跨学科性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个范畴和特征,为学科创新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对批评性语篇分析跨学科性的阐释与实践,这一范畴呈现出西方研究思维、社会文化的特征和尖锐的政治批判,且国内研究思路大多受到西方研究路径的限制,对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研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基于此,提出“理性与多元文化互动的思维范式融合”对跨学科性进行修正,并意识到在跨学科性实践中要注重理论建构和学科主体意识;依据批评性语篇分析跨学科性新动向提出应对策略.对跨学科性范畴的梳理和修正,有助于提高批评性语篇分析的适用性,并融入
本文报告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试配对讨论中的话轮转换行为研究.基于互动能力理论,研究对采录的30组会话语料进行话轮转换行为分析,涉及话轮机制和反馈应答两个方面.结果 表明:除了少数几组外,大多数参与者的话轮转换机制不够活跃.具体表现为:话轮偏长,角色更迭较慢;反馈应答类型单一,而且使用频率低.在此机制下,他们产出的会话普遍呈现低合作、低互动特征.笔者认为,诸多因素,包括合作意识、话轮转换策略、互动模式、文化推崇会话方式及搭档之间性格差异等都会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会话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
预制语块在语言加工和使用中以整体形式反复出现,并促进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的研究发展.然而,预制语块在已有的口译研究中却受实验条件和数据规模小的限制,仅以概念讨论和个案分析为主.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口译语料库成为在预制语块和口译研究之间的方法论接口.因此,本研究基于PACCEL从性别、口译语境、口译水平3个因素,考察在交替传译中学生使用预制语块的差异情况,分析预制语块对交替传译中认知压力的缓解效应及其成因.
工作坊是提高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先借鉴现代课程论内涵因素尝试建立现代工作坊模式,然后通过对上海市某重点高校外语类教师工作坊跟踪调查和特色分析,反思修正该模式,最终尝试构建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希望能为未来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洛特曼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学家和符号学家,他创造性地将文化学和符号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学体系,这既是对文化学的独特贡献,也是对符号学发展的延续.然而,就目前学术界来看,对于洛特曼的研究大多拘泥于文艺学和文化学领域,很少有学者从符号学视角考量其理论贡献.本文试图以洛特曼的符号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借欧陆符号学、英美符号学及俄罗斯本土符号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深入探究这种隐形对话对现代符号学发展及走向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中的口译能力通过口译活动得以界定和描述,具体由特定领域中某类专题下的口译任务来体现.典型口译活动是指口译行业和教育领域最具代表性、需求量较大的口译活动,对口译实践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研制典型口译活动量表是口译能力等级量表应用性分量表开发的重要工作,有助于凸显量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在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前期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统计分析和专家判断,对典型口译活动进行分类探究,初步构建典型口译活动量表,并阐述其在口译教、学、测中的应用价值.
认知负荷是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了解译员大脑运作的重要窗口.但是,目前认知负荷的概念、特质和理论仍有待明晰.本文首先论述认知负荷的本质,辨析认知负荷、注意/认知资源、认知努力等相关概念,阐述口译认知负荷的理论构建;其次详细讨论口译认知负荷眼动研究的3个热点问题,即口译难点的识别、口译多模态过程的认知负荷以及认知负荷与口译专业能力的关系;最后指出目前口译认知负荷眼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辩论课因其在思辨能力、沟通技巧、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能更好地助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构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路径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本文以“基于问题的学习”路径为切入点,阐释问题—思辨—探究的课程设计.
截止至2020年,全国共有21所院校开设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中翻译能力的界定一直是翻译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PACTE翻译能力模式为基础,对俄语翻译硕士专业的翻译能力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试构念和效度两方面问题进行剖析,以测促评,以测促建,对俄语翻译硕士专业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