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处理好基础和综合能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内容包括力、热、电、光、原子物理五大部分.由于综合能力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它不可能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只能依据现实问题与能力的系统性反映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复习备考要把握主干知识,要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核心内容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守恒定律、功与能的关系、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与电热、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和运动电荷的作用、愣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学中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原子物理中的质能方程等.处理好这些基础知识,抓住重点带动其他,全面复习.
同时,要重视非重点知识内容的复习,高考中力学和电学共占75%左右,热学、交流电、电磁场、光学和原子物理共占35%左右,这35%姑且称之为非重点知识,这些分数总体上是易得的.“非重点知识”有一半内容偏于记忆,可以说记住就得分.如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的内容、电磁场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参考近年的高考题,复习一两个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在复习阶段重视课本,尤其是课本上的知识、公式、名词和应用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在这些问题和知识内容上,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是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益的复习策略.
二、处理好复习与做习题的关系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利用做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和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和问题.但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与成绩,并不与做题数量成正比,那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摒弃“题海战术”,强调提高做题的质量.
第一,做题首先想用公式,马上列式求解,解出结果而不进行反思,立即找答案核对,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应首先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在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拟定解题方案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验证,或用其他方法来复核.
第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道“生题”,应认真的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泛,收获就越大.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临界状态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画出物理过程的草图等,都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第三,提倡按照题目立意进行解题的最佳解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那些物理情景并不生疏,物理过程并不复杂的问题,一定要一次想清、做对.对于“看错题”、“算错题”一类的问题和错误,不可原谅.这不仅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须,也对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个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立足中等难度题,反复看做过的题,无论是考查知识、能力,还是高考选拔录取,中等难度的题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容易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可以得分的,而难题只对那些能力特强的考生有所区别,因此要立足于提高中、易档次的试题的准确率.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一定不要再去追求做更多的题,特别是不要做难题,只需要看做过的题,强化印象,要明确:这些题所涉及的知识是什么?对能力、方法的要求是什么?容易出错、易混的环节的是什么?看做过的题,重点是看做错的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就是查漏补缺、弥补薄弱环节的过程,每消灭一个错误,就等于为成功铺垫了一个台阶.
第五,重视实验的复习.在历届高考的试卷中,大题的得分率最低的是实验题.分析原因,并不是因为实验题太难而是因为平时对实验重视不够,做实验时不认真,复习时投入的不够.实验题基本是以课本要求的实验为主,个别新颖的试题,也是课本要求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考查点,中学的实验是以测量为主的.对于课本要求的实验,首先要从全貌上把握,明确实验目的、所依据的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简单误差的分析.复习实验,边操作边复习是最有效的.
三、强化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考查,知识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知识就转化为能力了.由此可知,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复习过程中要抓好双基,培养能力.在高考中考生出现的问题,恰恰反映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掌握不够扎实.有的考生急功见利,企图通过死记硬背,猜题压题,临时突击来提高成绩,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物理试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超导材料、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和训练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内容包括力、热、电、光、原子物理五大部分.由于综合能力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它不可能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只能依据现实问题与能力的系统性反映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复习备考要把握主干知识,要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核心内容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守恒定律、功与能的关系、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与电热、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和运动电荷的作用、愣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学中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原子物理中的质能方程等.处理好这些基础知识,抓住重点带动其他,全面复习.
同时,要重视非重点知识内容的复习,高考中力学和电学共占75%左右,热学、交流电、电磁场、光学和原子物理共占35%左右,这35%姑且称之为非重点知识,这些分数总体上是易得的.“非重点知识”有一半内容偏于记忆,可以说记住就得分.如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的内容、电磁场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参考近年的高考题,复习一两个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在复习阶段重视课本,尤其是课本上的知识、公式、名词和应用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在这些问题和知识内容上,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是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益的复习策略.
二、处理好复习与做习题的关系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利用做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和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和问题.但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与成绩,并不与做题数量成正比,那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摒弃“题海战术”,强调提高做题的质量.
第一,做题首先想用公式,马上列式求解,解出结果而不进行反思,立即找答案核对,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应首先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在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拟定解题方案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验证,或用其他方法来复核.
第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道“生题”,应认真的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泛,收获就越大.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临界状态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画出物理过程的草图等,都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第三,提倡按照题目立意进行解题的最佳解法,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那些物理情景并不生疏,物理过程并不复杂的问题,一定要一次想清、做对.对于“看错题”、“算错题”一类的问题和错误,不可原谅.这不仅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须,也对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个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立足中等难度题,反复看做过的题,无论是考查知识、能力,还是高考选拔录取,中等难度的题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容易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可以得分的,而难题只对那些能力特强的考生有所区别,因此要立足于提高中、易档次的试题的准确率.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一定不要再去追求做更多的题,特别是不要做难题,只需要看做过的题,强化印象,要明确:这些题所涉及的知识是什么?对能力、方法的要求是什么?容易出错、易混的环节的是什么?看做过的题,重点是看做错的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就是查漏补缺、弥补薄弱环节的过程,每消灭一个错误,就等于为成功铺垫了一个台阶.
第五,重视实验的复习.在历届高考的试卷中,大题的得分率最低的是实验题.分析原因,并不是因为实验题太难而是因为平时对实验重视不够,做实验时不认真,复习时投入的不够.实验题基本是以课本要求的实验为主,个别新颖的试题,也是课本要求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考查点,中学的实验是以测量为主的.对于课本要求的实验,首先要从全貌上把握,明确实验目的、所依据的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简单误差的分析.复习实验,边操作边复习是最有效的.
三、强化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考查,知识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知识就转化为能力了.由此可知,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复习过程中要抓好双基,培养能力.在高考中考生出现的问题,恰恰反映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掌握不够扎实.有的考生急功见利,企图通过死记硬背,猜题压题,临时突击来提高成绩,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物理试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超导材料、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和训练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