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慈善协会召开每年一次的年会,我作为协会的一名理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开完刚走出会场,突然后面有人在喊“老梁,老梁”,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多年前的老领导──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郝树茂。多年未见,老领导还是那样精神,健壮,神采奕奕。我急忙走过去握住了郝主任的双手:“身体还是那样的好,还在市人大上班?”郝主任笑了笑说:“已经退下来了。”“那您又在干什么呢?”,郝主任又笑了笑,然后很认真的说:“一件艰难而崇高的事,和今天开会的内容一样,慈善事业”。
我们边走边说,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餐厅,落座后,郝主任向我谈起了办慈善事业的意义,西安市慈善会的成立以及慈善会成立七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讲那些和他一样从岗位上离退下来的老同志和相关人士如何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努力去做慈善事业的动人事迹。末了,郝主任问我:“你今天参加会议,又是在搞采访,”我说:“有采访的意思,但我也是慈善协会的人,只不过在省慈协”,“你不应光顾上面,也应到市慈善会看看。”郝主任很认真地说。
这年四五月间,我到市慈善会帮忙工作了一段时间。几十天的耳濡目染、实际操作,不仅使我对慈善事业的深远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为慈善会工作的人,尤其是被郝会长尽心尽力搞好慈善事业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着。
提起郝树茂,西安市许多人都知道。因为他不仅参加工作早,而且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在担任了多年的西安市委组织部长后,又担任西安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退下来前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像郝树茂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工资福利待遇等一点都不会少,他完全可以在家无忧无虑安享天伦之乐,或者像一些人那样,凭借过去的关系和影响,在一个或两个单位兼职,捞些外快,可他却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几乎没有什么报酬,而且需到处奔波、处处求人募捐“化缘”的慈善事业呢?郝树茂用一段非常率直而又动情的话做了回答:“在市里工作了几十年,看到了西安市的巨大变化,也明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面临的困境,农村中尚未脱贫的农民生存的艰辛,由于目前我国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这些问题还不能较好的完全得到解决,因此,每想到此,心理就感到愧疚,觉得还应该干点事,干点能为政府分忧,为老百姓特别是为那些处于困境的下岗职工,农村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解困的事。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正好能起到这种作用。于是,我便联络了苏义堂(原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朴(原西安市民政局副局长)、孟启明(原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和市民政局局长杜锁强等人,商量筹建西安市慈善会,得到了他们的积极相响应和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热情支持,并很快于1997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安市慈善会。”
市慈善会成立了,工作先从那里入手呢?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先弄清群众最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确定自己的首攻方向。于是郝树茂带上苏义堂、张朴、孟启明和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到市属各区县的贫困地区和贫困家中访贫问苦,了解贫困现状,分析贫困原因,探索解决办法。
经过几十天艰苦认真的了解排查,慈善会的同志明白了造成贫困地区农民的贫困原因尽管有多种因素,但缺路少桥则是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路少桥,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这里的许多村庄不仅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且由于缺路少桥,这里的老百姓下山无路,越沟无桥,生产、交换都举步维艰。有时一场暴雨下来,小河沟溢满了洪水,眼看着对面山坡上的庄稼长成了,满山遍野的柿子、核桃熟透了,就因为没有桥,人过不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成熟的庄稼粒掉在地里,柿子烂在树上,核桃掉到沟里……真是守着摇钱树干哭无泪啊!尤其是那些年幼上学的孩子们,由于没办法过河上不了成学,前些年甚至还发生了几起因学生上学越沟被山洪吞没的惨剧。“要想富,先修路(桥)”,一些贫困山区的乡镇政府过去也多次想为这些山区修桥,改善山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但苦于财力拮据,不敢向山里人承诺,因此当地老百姓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有关方面为他们凑点钱,修建一座座路桥,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啊!
慈善会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又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最后,郝树茂一锤定音提出:“修百座慈善便民桥,帮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于是,一个“修建百座慈善便民桥”的宏伟计划形成了。
计划形成了,但要修桥,得要钱啊,而且慈善会一无国家拨款,二无经营收入,钱从何来,市慈善会按照本组织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采取各种办法,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于是由郝树茂会长带头,所有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甚至理事、市慈善会办事人员一起出动,四处奔走,募捐化缘,登门拜访,开座谈会,游说动员。为了多募集一些资金,市慈善会还主动与香港、澳门及国外的慈善机构取得联系,“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市慈善会人员上上下下共同努力,一个为贫困山区捐资修桥的西安地区的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千千万万个居民院落兴起,人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为贫困山区人民献上一份爱,送去一份情,而当地政府和群众,更是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如蓝田县政府把修桥这一善事列入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指定一名副县长负责,抽调精兵强将搞好组织协调;小寨乡乡党委书记李旭升,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为了支援修桥,把自己准备添置家具的500元钱捐出来;一些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便主动到工地当义工,而一些老大妈、老大爷则把卖鸡蛋、卖柿子、核桃等山货攒的钱捐出来……
看着这些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办法捐献出来的钱、物,郝树茂心情澎湃,感慨万分,他太懂得这些钱的份量了,他要精打细算,把这些钱、物一分不乱花的用于修建慈善便民桥。为此,每决定要在该地修建一座慈善便民桥,他便带上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该地反反复复考察、论证,选择最佳,最省钱的方案,认定最佳、最省钱的设计,因地制宜,讲求实用,该建铁索桥的就建铁索桥,该建拱洞桥的就建拱洞桥……不图虚名,不讲排场,不多枉花一分钱。为了不枉花一分钱,建桥用的水泥、钢材、石子、沙石等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宁愿多跑路,也要“货比三家”,选择质量有保证,价格最低的。
“爱心铺就致富路”。从西安市慈善会成立伊始便着手修建慈善便民桥以来仅七年时间,市慈善会便为周至、蓝田、户县、长安等七个区县修建慈善便民桥106座,初步解决了贫困山区的群众生产难、生活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使方圆30万群众受益。
慈善便民桥通了,贫困的山区群众乐了、笑了,他们悬挂彩灯、燃放鞭炮,在桥头上贴上了一幅幅“致富桥”、“幸福桥的大红对联;他们敲锣打鼓,给市慈善会送来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大红锦旗。郝树茂心情激动,夜不能寐,写下了一首满怀深情的诗“七律”:“终南秦岭郁葱葱,山高沟深路不平。扶贫济困是根本,建桥修路列首宗。白发垂髻无遗力,采石筹沙逾秋冬、慈善桥成通车日,经济发展百业兴。”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困,许多儿童上不起学或勉强上了几年学,后又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中途辍学。这又一次让郝树茂揪心了。他心急火燎,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与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与手段,向社会呼吁,唤起人们的爱心,向这些失学的儿童伸出救助之手,经过多方努力,有20多家企业和600多名个人慷慨解囊,向慈善会送来了他们的捐款,慈善会利用这些善款,先后救助了800多名贫困家庭的失学中学生,使他们完成了初中学业。
2002年8月,一批已考取大学的贫困高中学生,由于交不起高额的大学学费,难得入学。市慈善会得到这一消息后,再次发起社会募捐,并借用海外慈善机构的力量,资助2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4000元到大学深造。几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不断的利用社会募捐,资助了233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学生,走进了大学课堂。
在积极资助因贫困失学、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走进课堂的同时,郝树茂还带领慈善会的同志,尽其所能,积极修建希望学校,让更多的儿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高陵县榆莺乡钓北村虽然以前也曾有一所小学,但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漏校舍,学生没办法进课堂上课,郝树茂多次去这里勘查,并利用慈善会募捐来的善款,为这个村新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使全村和周围村庄的800多名小学生住进了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新课堂。蓝田县曳湖镇杜坪村几年前就在修建自己的小学,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学校盖了几年,还是没能全部建成。郝树茂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慈善会的有关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挤出慈善会的一部分资金,赞助完成了这所小学的收尾工程,使300多名学生有了学习的场所。周至县终南镇杨家大桥小学和蓝田县葛牌乡中心小学,虽然有校舍,但缺桌少凳,学生是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勉强上课,或者找来废砖木条,拼合在一起凑合,很不利于学习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郝树茂又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解决,拿出一部分善款,为这两所小学购置了100套课桌板凳……
七年来,郝树茂和西安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样跑断腿,磨破嘴,四处“化缘”,登门募捐,然后用这些善款,除了较好的完成了上面的这些善举外,还积极开展了慈善助孤,慈善助医,慈善助残,慈善助老,慈善扶贫,慈善救灾和春节送温暖等活动,先后救助了6800多名孤老孤儿、下岗职工和农村困难户,为他们送去米面粮油,棉衣棉被等;赞助208名唇额裂患者,免费施行矫治手术,使他们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西安市慈善会还和市残联联合赞助近1200名白内障眼疾贫困儿童免费手术救治,使他们重见光明;为了帮助城市特困人口缓解医疗困难的问题,省、市慈善会和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两期医疗救助项目,为西安市新城、莲湖、碑林三个区的300多名城市低保护每人发放500元医疗救助卡,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还为周至县原畛子乡建造了600亩核桃林,为户县白庙乡建造了150亩杂果林,赞助他们开展多种经营,逐步摆脱贫困;为98年长江洪水及陕南水灾募集了140多万元的救灾款物,全部移交灾区及市民政部门。
七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西安市慈善会在会长郝树茂的带领下,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就做了这么多的善事、好事,确实让人起敬;他们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将永远受人称颂。
我们边走边说,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餐厅,落座后,郝主任向我谈起了办慈善事业的意义,西安市慈善会的成立以及慈善会成立七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讲那些和他一样从岗位上离退下来的老同志和相关人士如何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努力去做慈善事业的动人事迹。末了,郝主任问我:“你今天参加会议,又是在搞采访,”我说:“有采访的意思,但我也是慈善协会的人,只不过在省慈协”,“你不应光顾上面,也应到市慈善会看看。”郝主任很认真地说。
这年四五月间,我到市慈善会帮忙工作了一段时间。几十天的耳濡目染、实际操作,不仅使我对慈善事业的深远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为慈善会工作的人,尤其是被郝会长尽心尽力搞好慈善事业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着。
提起郝树茂,西安市许多人都知道。因为他不仅参加工作早,而且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在担任了多年的西安市委组织部长后,又担任西安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退下来前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像郝树茂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工资福利待遇等一点都不会少,他完全可以在家无忧无虑安享天伦之乐,或者像一些人那样,凭借过去的关系和影响,在一个或两个单位兼职,捞些外快,可他却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几乎没有什么报酬,而且需到处奔波、处处求人募捐“化缘”的慈善事业呢?郝树茂用一段非常率直而又动情的话做了回答:“在市里工作了几十年,看到了西安市的巨大变化,也明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面临的困境,农村中尚未脱贫的农民生存的艰辛,由于目前我国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这些问题还不能较好的完全得到解决,因此,每想到此,心理就感到愧疚,觉得还应该干点事,干点能为政府分忧,为老百姓特别是为那些处于困境的下岗职工,农村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解困的事。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正好能起到这种作用。于是,我便联络了苏义堂(原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朴(原西安市民政局副局长)、孟启明(原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和市民政局局长杜锁强等人,商量筹建西安市慈善会,得到了他们的积极相响应和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热情支持,并很快于1997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安市慈善会。”
市慈善会成立了,工作先从那里入手呢?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先弄清群众最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确定自己的首攻方向。于是郝树茂带上苏义堂、张朴、孟启明和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到市属各区县的贫困地区和贫困家中访贫问苦,了解贫困现状,分析贫困原因,探索解决办法。
经过几十天艰苦认真的了解排查,慈善会的同志明白了造成贫困地区农民的贫困原因尽管有多种因素,但缺路少桥则是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路少桥,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这里的许多村庄不仅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且由于缺路少桥,这里的老百姓下山无路,越沟无桥,生产、交换都举步维艰。有时一场暴雨下来,小河沟溢满了洪水,眼看着对面山坡上的庄稼长成了,满山遍野的柿子、核桃熟透了,就因为没有桥,人过不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成熟的庄稼粒掉在地里,柿子烂在树上,核桃掉到沟里……真是守着摇钱树干哭无泪啊!尤其是那些年幼上学的孩子们,由于没办法过河上不了成学,前些年甚至还发生了几起因学生上学越沟被山洪吞没的惨剧。“要想富,先修路(桥)”,一些贫困山区的乡镇政府过去也多次想为这些山区修桥,改善山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但苦于财力拮据,不敢向山里人承诺,因此当地老百姓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有关方面为他们凑点钱,修建一座座路桥,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啊!
慈善会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又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最后,郝树茂一锤定音提出:“修百座慈善便民桥,帮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于是,一个“修建百座慈善便民桥”的宏伟计划形成了。
计划形成了,但要修桥,得要钱啊,而且慈善会一无国家拨款,二无经营收入,钱从何来,市慈善会按照本组织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采取各种办法,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于是由郝树茂会长带头,所有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甚至理事、市慈善会办事人员一起出动,四处奔走,募捐化缘,登门拜访,开座谈会,游说动员。为了多募集一些资金,市慈善会还主动与香港、澳门及国外的慈善机构取得联系,“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市慈善会人员上上下下共同努力,一个为贫困山区捐资修桥的西安地区的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千千万万个居民院落兴起,人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为贫困山区人民献上一份爱,送去一份情,而当地政府和群众,更是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如蓝田县政府把修桥这一善事列入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指定一名副县长负责,抽调精兵强将搞好组织协调;小寨乡乡党委书记李旭升,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为了支援修桥,把自己准备添置家具的500元钱捐出来;一些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便主动到工地当义工,而一些老大妈、老大爷则把卖鸡蛋、卖柿子、核桃等山货攒的钱捐出来……
看着这些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办法捐献出来的钱、物,郝树茂心情澎湃,感慨万分,他太懂得这些钱的份量了,他要精打细算,把这些钱、物一分不乱花的用于修建慈善便民桥。为此,每决定要在该地修建一座慈善便民桥,他便带上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该地反反复复考察、论证,选择最佳,最省钱的方案,认定最佳、最省钱的设计,因地制宜,讲求实用,该建铁索桥的就建铁索桥,该建拱洞桥的就建拱洞桥……不图虚名,不讲排场,不多枉花一分钱。为了不枉花一分钱,建桥用的水泥、钢材、石子、沙石等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宁愿多跑路,也要“货比三家”,选择质量有保证,价格最低的。
“爱心铺就致富路”。从西安市慈善会成立伊始便着手修建慈善便民桥以来仅七年时间,市慈善会便为周至、蓝田、户县、长安等七个区县修建慈善便民桥106座,初步解决了贫困山区的群众生产难、生活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使方圆30万群众受益。
慈善便民桥通了,贫困的山区群众乐了、笑了,他们悬挂彩灯、燃放鞭炮,在桥头上贴上了一幅幅“致富桥”、“幸福桥的大红对联;他们敲锣打鼓,给市慈善会送来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大红锦旗。郝树茂心情激动,夜不能寐,写下了一首满怀深情的诗“七律”:“终南秦岭郁葱葱,山高沟深路不平。扶贫济困是根本,建桥修路列首宗。白发垂髻无遗力,采石筹沙逾秋冬、慈善桥成通车日,经济发展百业兴。”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困,许多儿童上不起学或勉强上了几年学,后又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中途辍学。这又一次让郝树茂揪心了。他心急火燎,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与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与手段,向社会呼吁,唤起人们的爱心,向这些失学的儿童伸出救助之手,经过多方努力,有20多家企业和600多名个人慷慨解囊,向慈善会送来了他们的捐款,慈善会利用这些善款,先后救助了800多名贫困家庭的失学中学生,使他们完成了初中学业。
2002年8月,一批已考取大学的贫困高中学生,由于交不起高额的大学学费,难得入学。市慈善会得到这一消息后,再次发起社会募捐,并借用海外慈善机构的力量,资助2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4000元到大学深造。几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不断的利用社会募捐,资助了233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学生,走进了大学课堂。
在积极资助因贫困失学、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走进课堂的同时,郝树茂还带领慈善会的同志,尽其所能,积极修建希望学校,让更多的儿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高陵县榆莺乡钓北村虽然以前也曾有一所小学,但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漏校舍,学生没办法进课堂上课,郝树茂多次去这里勘查,并利用慈善会募捐来的善款,为这个村新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使全村和周围村庄的800多名小学生住进了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新课堂。蓝田县曳湖镇杜坪村几年前就在修建自己的小学,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学校盖了几年,还是没能全部建成。郝树茂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慈善会的有关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挤出慈善会的一部分资金,赞助完成了这所小学的收尾工程,使300多名学生有了学习的场所。周至县终南镇杨家大桥小学和蓝田县葛牌乡中心小学,虽然有校舍,但缺桌少凳,学生是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勉强上课,或者找来废砖木条,拼合在一起凑合,很不利于学习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郝树茂又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解决,拿出一部分善款,为这两所小学购置了100套课桌板凳……
七年来,郝树茂和西安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样跑断腿,磨破嘴,四处“化缘”,登门募捐,然后用这些善款,除了较好的完成了上面的这些善举外,还积极开展了慈善助孤,慈善助医,慈善助残,慈善助老,慈善扶贫,慈善救灾和春节送温暖等活动,先后救助了6800多名孤老孤儿、下岗职工和农村困难户,为他们送去米面粮油,棉衣棉被等;赞助208名唇额裂患者,免费施行矫治手术,使他们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西安市慈善会还和市残联联合赞助近1200名白内障眼疾贫困儿童免费手术救治,使他们重见光明;为了帮助城市特困人口缓解医疗困难的问题,省、市慈善会和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两期医疗救助项目,为西安市新城、莲湖、碑林三个区的300多名城市低保护每人发放500元医疗救助卡,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还为周至县原畛子乡建造了600亩核桃林,为户县白庙乡建造了150亩杂果林,赞助他们开展多种经营,逐步摆脱贫困;为98年长江洪水及陕南水灾募集了140多万元的救灾款物,全部移交灾区及市民政部门。
七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西安市慈善会在会长郝树茂的带领下,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就做了这么多的善事、好事,确实让人起敬;他们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将永远受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