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国人学从容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v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女儿小娜借国庆中秋长假,带我和老伴西游旅法。第一次乘国际客机,在万米以上的高空欣赏了瑰丽壮观的日出。我看到那广阔苍灰的云层,如毡如絮,无边无际地铺向极遥远的远方,终在那被称作天之尽头的地方,划出了一条笔直的云际线。
  虽然飞机的马达声阵阵入耳,但我透过机窗,整个身心融入了天空的这一神秘与静谧。这时,我看到那机窗倏地成了一扇门,推开这扇门,便可从容不迫地走进那如毡如絮苍灰色的云层,一直走到那极遥远的云际线。
  在西游旅法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像做梦,跟着导游走啊转啊瞧啊看啊,再就是无休止的合影拍照留念。在举世闻名的凡尔塞宫、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艾菲尔铁塔和许多街道、公园中,我们观瞻了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残缺却完美的维纳斯及胜利女神,欣赏了闻名遐迩的凯旋门和来自古埃及太阳神殿的方尖碑……当然,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法国文化和文明对巴黎这座城市的点缀而已,绝非是它深层的宗旨和本性。
  的确,我所看到的法国,同大家在报刊电视中看到的没有什么两样。若问我有何感受,我的回答是:法国是个美丽的国家,巴黎是座美丽的城市。
  但若问我愿不愿留在法国,我的回答是坚定的:不愿意。这和爱国关系不大。法国,尤其巴黎,虽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在哪一片土地上出生、成长起来的;还有,在中国在郑州,有我的家,我的亲人和我喜爱的生活圈儿;再者,法国是一发达国家,犹如过午的太阳,而我们中国,则是一发展中国家,好似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此次西游旅法,虽然仅有短短十多天时间,却大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看到了外域的精彩世界和生活方式。“地导”小青告诉我们,法国人有法国人的处世态度。法国人的处世态度适应于法国的社会。他们不是眼睛长了钩子似的,按照自己的好恶标准去检验社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自以为是地大发议论。他们总是多角度地去看待那些“惊世骇俗”的现象,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实在看不惯时,便以“挺好玩的”态度,一笑了之。
  法国的,很可能也是西方许多国家的人际关系,我以为可以作为经验引入,供我们国人学习。那就是“礼貌的距离”。因为是礼貌的,所以被人看好和接受;因为有距离,所以具有互相尊重和自我保護之功效。
  可是,我们不少中国人似乎不懂这一道理。中国有句老话,叫“以心换心”,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则被曲解为“以自己的隐私换他人的隐私”。回国后,在一次老友聚会时,我向大家介绍了法国的这一“经验”。好友刘兄说,法国的这一“经验”,我们中国也有。俗话说:“亲亲热热难长久,平平淡淡才是真。”早在《庄子外篇·山木》中就有记载云,“君子之交淡若水”,说的就是这一道理。接着他又为我们讲了个《刺猬取暖》的寓言,为大家上了堂生动的心理卫生课。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马老师:  您好!今天跟您说一件让人有气的事儿,就是我那个不孝逆子的事儿。  我们老两口今年60多岁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姐弟俩都结婚成家了。最近因为老房拆迁,我们家里闹成了一锅粥,主要是我那个儿子蛮不讲理,简直闹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按照拆迁政策,我们可以要3套补偿房。我的想法是,大的归儿子,中的归女儿,最小的我们老两口住,我们那套以后也归儿子。没想到听了我的决定,儿子就不高兴了,不同意给姐姐
期刊
1958年10月10日,河南省方城籍空军飞行员杜凤瑞驾机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敌机两架、重创敌机一架而血洒长空。杜凤瑞被国防部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生前所在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英雄故里改名为“凤瑞村”。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一人承载着两人的飞行梦想  每年清明节前夕,杜凤嘉便远赴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胞弟杜凤瑞。因为身体原因,今年清明节他不
期刊
岳母原来当过多年工会主席。每逢单位在节日搞庆典,她总是带领文艺活跃分子登台表演,载歌载舞。她开朗豁达,人虽到六十,面相一点也不显老。  去年初,岳母办了退休手续,小区有人打趣她:“咋这么年轻就退了?是不是被炒了呀?”岳母红着脸直摆手。夸她年轻,岳母心里倒是很受用,以此来敲打岳父:“看见常跳舞的好处没?跟我学,这样我们都年轻,彼此才般配。”  岳母粗通大秧歌、民族舞、交際舞,在小区当舞蹈教练,附近的
期刊
一些人进入老年后,错误地认为自己成了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累赘。尤其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年人,更是明显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宅”在家里,成了“孤家寡人”。其实人老心不能老,人的衰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衰老,一种是心理衰老。生理衰老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而心理衰老却是可以人为延缓的。心理不老的人,不管生理上如何衰老,他(她)依然葆有青春。  美国医学专家把心理
期刊
《礼记》有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此处的帛,也就是丝竹物,在先秦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充作货币。按照《礼记》,周代结婚要“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般认为,纳征就是交付彩礼。春秋时代称之为纳币,唐代称之为聘财,宋代以后开始广泛称为财礼,也就是沿用至今的彩礼。  从“四个一”艰难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在法律上确认“彩礼”的存在,但是生活中还在继续。  
期刊
老澡堂,水泥地、白瓷砖、木质躺椅,北京的老人再熟悉不过。随着家家户户热水器的安装,出来洗浴的人也越来越少,而老澡堂也被桑拿、温泉会所等现代化的洗浴中心替代。  前几天,我去逛北京前门大街鲜鱼口,发现兴华园浴池被划入旁边一家高级宾馆,成为宾馆的水吧。为了找回当年泡澡堂子的感觉,我不惜破费去这个水吧体验了一把。漂亮的大澡池,水非常清澈干净,室内装修很时尚,设施也相当完备,澡洗得很畅快。但总感觉缺了点什
期刊
丁老师:您好!  我现在已退休,衣食无忧,儿子也已经娶妻生子,孙子不用我带,按说我已经步入人生最放松的一段生活,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我总感到孤独。  婚姻生活让我总是感觉窒息,但都这把年纪了,我并不作离婚之想,丈夫也并无外遇。可是退休之后,我们两个人总是格格不入。  丈夫是一个颇自以为是的人,他总有一股怀才不遇的怨气,什么事情都想让人听他的。对别人的兴趣、爱好不屑一顾,甚至还讽刺挖苦。因此,我什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自古就有勉励读书的传统,书籍历经数千年多种形态的演变,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眼中的样子,其中折射的中国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荣耀,值得我们细细回顾。  从金石到简牍  中国最早出现的系统性文字,当属闻名世界的殷墟甲骨文,起初是用来做占卜,由于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故而得名。  但是甲骨文有个问题,龟甲兽骨之类形状不规则,用来刻字的篇幅有限而且保存起来也比较麻烦,随着青铜器的发展,文字逐
期刊
李羊民,陕西渭南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二十年来,主攻书法、篆刻,擅长书法、篆刻、现代刻字,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画展览并获奖。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西部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原创艺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委员、世界华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席兼篆刻中心主任、中国民协印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京华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
期刊
北京一位环保牛人敢把梦想照进现实,独具匠心的他用环保意识和6个集装箱,亲手创造出了桃花源式的环保生活。  为了梦想搬离城市  52岁的牛健长期在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阳台绿化研究。10年来,他一直在北京多个企业、学校、小区进行阳台绿化推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的阳台绿化仍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他常常想:要是能打造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该有多好啊。  牛健决定率先创造一个“世外桃源”,为向往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