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 识字量大大增加, 识字时间提前, 认字和写字分开;识字课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包括儿歌、谜语、韵语、新三字经等。根据以 上特点, 我在教学中始终做到形式与内容整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与练互补, 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识字。
一、让其了解汉字起源, 知晓汉字发展演变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 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 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 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 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 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 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 为了应付较为繁锁的事务, 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 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 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 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 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 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 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 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 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二、课堂识字方式多样,强化字形认知识记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中国汉字很奇妙, 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上, 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心理特点,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猜谜语, 在游戏活动中识字等,丰富识字方式方法。
猜谜识字。例如教学“雷”字时我就用猜字滥的方法, 出谜面“雨点落到田野里”,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编谜面互相猜。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里识记了汉字的音、形、义。
游戏识字。如“啄术鸟”游戏: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或词语, 读对的词语请大家跟读一遍, 读错了, 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鸟”主动起立自我纠正。如不站起来自我纠正, 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帮助纠正, 若纠正对了, 大家就跟读, 若还是不对, 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依此进行。还可以用“送信到家”、“对号入座”、“情景表演”、“叫号出征”、“画文展示”等进行游戏识字教学。
交流识字。你认识一个字, 我认识一个字, 两个人一交流, 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全班几十个人, 两两交流, 识字的数量将成几十倍的递增。我每周举办一次“我来当老师”的活动, 以 4-6 人一组, 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认的字和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要求他们能够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 多了一份进取, 多了一份责任。并且学生相互借鉴了识字的经验, 在以后的新字识记中就轻车熟路了。
利用媒体, 直观教学识记字形。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 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 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 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 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 在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 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 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 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在生活中识字,做到课内外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利用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接触汉字的机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参观、浏览……等形式, 拓展识字的时空, 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让学生大量搜集身边的商品包装袋 ( 盒 ) 、饮料瓶、广告纸片、自己吃过的零食包装等, 然后在班上搞一个识字比赛。 当学生能够正确读出“伊利”牛奶、“达利园”饼干、“金利来”领带……等商标中的字时, 他该是多么的兴奋, 多么的有成就感。于是主动识字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经常开展“我又认识了一个 ( 些 ) 新字”汇报会。用每天朝读课时间, 让学生先小组汇报, 再各小组选举识多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汇报。所识的字可以是家长的称谓、蔬菜瓜果、家禽家畜名称, 也可以是在家自己翻看家里報纸、书籍记录下来的字。通过这样的汇报识字多的学生由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其余同学的羡慕, 这种课外“找”新字的劲头长盛不衰, 在“旧”与“新”的对比里, 既有巩固又有积累, 识字量快速增辰。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比如带学生到工厂、公园参观让学生认办公室的门牌、公园里的各种告示牌等, 学生定会惊讶, 他们没想到, 学习识字还能如此随意、轻松。引导学生记一记上放学路上的店铺招牌、车站路牌。 如不认识的字, 可以问爸爸妈妈, 那上面写的什么呀? 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里识字, 还能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如, 理解“朦胧”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 教“开心”一词,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其适当读写,做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识字的终极目的, 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因此, 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学生将所识的字在身边运用, 真正做到识用结合。一是读一读。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 周左右, 基本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 读一些浅显的注音儿歌和儿童故事。 此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注音读物, 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课内外所积累的汉字。二是写一写。学生掌握了一定数盘的汉字, 可以要求他们经常性地写一、二句简短的话, 如小日记, 如向同学借东西时要求写借条, 有事的时候给家长或老师写留言条。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替代。这样能够让学生积累与巩固相得益彰。经验证明,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一、让其了解汉字起源, 知晓汉字发展演变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 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 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 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 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 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 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 为了应付较为繁锁的事务, 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 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 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 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 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 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 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 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 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二、课堂识字方式多样,强化字形认知识记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中国汉字很奇妙, 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上, 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心理特点,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猜谜语, 在游戏活动中识字等,丰富识字方式方法。
猜谜识字。例如教学“雷”字时我就用猜字滥的方法, 出谜面“雨点落到田野里”,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编谜面互相猜。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里识记了汉字的音、形、义。
游戏识字。如“啄术鸟”游戏: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或词语, 读对的词语请大家跟读一遍, 读错了, 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鸟”主动起立自我纠正。如不站起来自我纠正, 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帮助纠正, 若纠正对了, 大家就跟读, 若还是不对, 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依此进行。还可以用“送信到家”、“对号入座”、“情景表演”、“叫号出征”、“画文展示”等进行游戏识字教学。
交流识字。你认识一个字, 我认识一个字, 两个人一交流, 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全班几十个人, 两两交流, 识字的数量将成几十倍的递增。我每周举办一次“我来当老师”的活动, 以 4-6 人一组, 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认的字和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要求他们能够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 多了一份进取, 多了一份责任。并且学生相互借鉴了识字的经验, 在以后的新字识记中就轻车熟路了。
利用媒体, 直观教学识记字形。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 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 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 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 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 在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 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 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 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在生活中识字,做到课内外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利用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接触汉字的机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参观、浏览……等形式, 拓展识字的时空, 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让学生大量搜集身边的商品包装袋 ( 盒 ) 、饮料瓶、广告纸片、自己吃过的零食包装等, 然后在班上搞一个识字比赛。 当学生能够正确读出“伊利”牛奶、“达利园”饼干、“金利来”领带……等商标中的字时, 他该是多么的兴奋, 多么的有成就感。于是主动识字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经常开展“我又认识了一个 ( 些 ) 新字”汇报会。用每天朝读课时间, 让学生先小组汇报, 再各小组选举识多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汇报。所识的字可以是家长的称谓、蔬菜瓜果、家禽家畜名称, 也可以是在家自己翻看家里報纸、书籍记录下来的字。通过这样的汇报识字多的学生由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其余同学的羡慕, 这种课外“找”新字的劲头长盛不衰, 在“旧”与“新”的对比里, 既有巩固又有积累, 识字量快速增辰。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比如带学生到工厂、公园参观让学生认办公室的门牌、公园里的各种告示牌等, 学生定会惊讶, 他们没想到, 学习识字还能如此随意、轻松。引导学生记一记上放学路上的店铺招牌、车站路牌。 如不认识的字, 可以问爸爸妈妈, 那上面写的什么呀? 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里识字, 还能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如, 理解“朦胧”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 教“开心”一词,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其适当读写,做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识字的终极目的, 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因此, 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学生将所识的字在身边运用, 真正做到识用结合。一是读一读。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 周左右, 基本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 读一些浅显的注音儿歌和儿童故事。 此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注音读物, 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课内外所积累的汉字。二是写一写。学生掌握了一定数盘的汉字, 可以要求他们经常性地写一、二句简短的话, 如小日记, 如向同学借东西时要求写借条, 有事的时候给家长或老师写留言条。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替代。这样能够让学生积累与巩固相得益彰。经验证明,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