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这样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经历严峻的挑战。笔者试图在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
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我国的经济不免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痛定思痛,当人们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后,关于危机根源的探寻提上了议题。
金融界的专家们认为公允价值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没有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和迷惑社会公众。会计界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完全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对于以上的争议,笔者认为无论如何争议公允价值的优劣,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充分认知。
一、公允价值的介绍
早在1970年,美国APB认为:公允价值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和当在不包含货币或者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值近似值。美国FASB在《SFAS-157》中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的市场上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让负债付出的价格。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于我国维护企业的产权利益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伴随国际会计趋同的大趋势,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必然要不断普及开来。但是鉴于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的缺陷,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有我们自身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缺乏一个有效、稳定和成熟的市场环境
我国的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或负债的有关交易活动,较不规范,交易者违反法律规定,道德违约风险较高,交易信息不真实。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存在较大的政府管制,许多交易事项的发生不具有完全自主性。再者,我国的市场金融交易产品比较单一,作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还处在缓慢发展之中。综合以上的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方面难以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完善的基础条件。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较高,企业缺乏主动性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于资产的计量,原来大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记录的成本低且方便简单,若改用公允价值的方法计量,许多项目需要重新评估和计算,这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企业管理者对于这种成本高于收益的做法,缺乏自愿的经济动机。
(三)会计从业者总体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从业者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一方面离不开对公允价值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判断。许多从业者不能也不愿意学习和使用,同时,即使被强制使用,公允价值的判断必然波动性较大,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
对于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相信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
三、对应用公允价值的相关建议
1990年,SEC前主席Douglas Breeden公开倡议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按照市场价格报告所有的金融投资,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当前,在国际会计趋同化的时期,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的意义已经莫衷一是。对此笔者针对以上的现实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
我国监管者对法律法规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针对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及时完善原有的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同时及时制定、颁布和实施新的针对性法规。而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相关机构要及时制定相关的指南,规范和引导会计从业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公允价值。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报价机制,降低企业应用成本
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可靠和相关的反映形式。对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需要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本身又是真实可靠的,那么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必然能够降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公开、专业和真实的市场报价信息平台,信息使用成本要低,信息披露要相关和及时,同时专业性要强。
(三)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层级的领军人才
广大的会计从业者对于基础会计理论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储备和充足的实践经验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我们希望作为会计从业者主管机构的财政部门,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强化对从业者业务素质和道德的管理,健全考核体系,在督促中促进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公允价值的缺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深化对公允价值的探究,改进现有的缺陷,在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上不断创新,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8-248.
[2]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2).
[3]李英,邹燕,蒋舟.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研究,2012(02).
(编辑:刘影)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
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我国的经济不免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痛定思痛,当人们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后,关于危机根源的探寻提上了议题。
金融界的专家们认为公允价值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没有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和迷惑社会公众。会计界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完全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对于以上的争议,笔者认为无论如何争议公允价值的优劣,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充分认知。
一、公允价值的介绍
早在1970年,美国APB认为:公允价值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和当在不包含货币或者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值近似值。美国FASB在《SFAS-157》中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的市场上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让负债付出的价格。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于我国维护企业的产权利益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伴随国际会计趋同的大趋势,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必然要不断普及开来。但是鉴于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的缺陷,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有我们自身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缺乏一个有效、稳定和成熟的市场环境
我国的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或负债的有关交易活动,较不规范,交易者违反法律规定,道德违约风险较高,交易信息不真实。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存在较大的政府管制,许多交易事项的发生不具有完全自主性。再者,我国的市场金融交易产品比较单一,作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还处在缓慢发展之中。综合以上的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方面难以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完善的基础条件。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较高,企业缺乏主动性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于资产的计量,原来大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记录的成本低且方便简单,若改用公允价值的方法计量,许多项目需要重新评估和计算,这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企业管理者对于这种成本高于收益的做法,缺乏自愿的经济动机。
(三)会计从业者总体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从业者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一方面离不开对公允价值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判断。许多从业者不能也不愿意学习和使用,同时,即使被强制使用,公允价值的判断必然波动性较大,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
对于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相信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
三、对应用公允价值的相关建议
1990年,SEC前主席Douglas Breeden公开倡议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按照市场价格报告所有的金融投资,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当前,在国际会计趋同化的时期,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的意义已经莫衷一是。对此笔者针对以上的现实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
我国监管者对法律法规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针对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及时完善原有的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同时及时制定、颁布和实施新的针对性法规。而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相关机构要及时制定相关的指南,规范和引导会计从业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公允价值。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报价机制,降低企业应用成本
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可靠和相关的反映形式。对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需要的信息,而这种信息本身又是真实可靠的,那么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必然能够降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公开、专业和真实的市场报价信息平台,信息使用成本要低,信息披露要相关和及时,同时专业性要强。
(三)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层级的领军人才
广大的会计从业者对于基础会计理论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储备和充足的实践经验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我们希望作为会计从业者主管机构的财政部门,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强化对从业者业务素质和道德的管理,健全考核体系,在督促中促进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公允价值的缺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需要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深化对公允价值的探究,改进现有的缺陷,在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上不断创新,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8-248.
[2]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2).
[3]李英,邹燕,蒋舟.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研究,2012(02).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