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和科技交往日益密切,西方强势文化使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个性正在消融。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电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激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形成独特的民族影视风格和美学理念。确立自己民族风格的符号化艺术语言形态,中国电影才能以更充分和更鲜明的形象融入世界影视市场。当代中国电影大片正是根基于传统民族文化,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形成了自己的影视语言符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形式构成的平面性和整体性
形式构成是指画面中人、景、物在平面上的布局,南朝谢赫谓之“经营位置”,是体现画面视觉信息和意图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构图应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画面应体现均衡、节奏、变化、统一、对比和调和的效果。其目的是突出表现主体,集中展现主体的内容,传达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内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审美情感。东西方传统绘画艺术都严格遵守这些视觉规律。但西方在画面的处理上是以科学的客观物象为标准,以三维空间的真实性为依据,而东方绘画艺术以主观情感为依据,以二维的画面空间表现为目的,强调形式因素的整体性,平面性,祟尚博大、空灵、透彻、整体的审美理想。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内容博大精深,是受儒、释、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其体现在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形式意味上,显现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也深邃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文化精神。
东西方的这种视觉审美差异在电影艺术的表现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画面构成以多重空间布局,利用光、影来展现和突出主体,使画面产生恢弘和雄浑有力的视觉效果。“一种艺术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创造,一种表达人类精神活动的媒介形式的创造”,中国式大片对此做了极好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影片《英雄》中无边的黑色军队、漫天飞扬的尘土、飘荡的旌旗组成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平面空间处理方式,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抒情性的律动。《无极》中海棠树花开花落。马蹄谷战斗的场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菊花海,都展现出一种平面化、整齐而富有韵味的形式规则。制造了一种虚幻的气氛及哲理意味,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美学形式规则。
二、色彩的标志性和主观性
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注重色彩的客观真实性。色彩理论体系科学、严谨、完美。虽然中国传统艺术也重视客观色彩,如南朝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但色彩的表现却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侧重于“从感知主体出发来表现和规范其审美内涵及意义”,忽略或不重视客观色彩的再现性。而注重色彩的主观表达,色彩的真实性已失去独立意义。色彩是为主观思想和情感服务的,注重色彩的情感意义。
电影色彩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调性和色彩构成上,色彩调性是指画面中起主要统领作用的色彩倾向,它既是画面的视觉造型。更是一种情愫氛围,体现了一种审美理想和创作构想。中国当代电影在色彩的应用上可谓独树一帜。如《英雄》中的“胡杨林之战”,飞雪和如月的鲜红艳丽与铺天盖地的黄色树叶,弥漫、流动、闪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十面埋伏》中翠绿欲滴的竹林,充满了东方诗意《夜宴》中苍白的傩面与宫中的眩目的红《黄金甲》中的百万菊花,大面积的黄色。绚烂、华丽、张扬,不仅仅是一种美化,也是烘托主题。强化感情,使产生某种隐喻效果和象征意义,更是饱含着诗意般的中国传统审美理想。
三、造型的意向性
审美活动离不开客观物象的观照。西方造型利用光影来塑造形体,使影像既有极强的空间感、立体感以及视觉真实感和艺术美感。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以形写神”,造型的审美标准,一方面是根基于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又来源于中国古典美学理想,其造型观念不同于西方注重对客观物象本质属性的描述和再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表现、抽象、形式化。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意象造型观念,体现了符号化和抽象化的特征。
这种造型观念在国产大片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例如影片《十面埋伏》中对长袖击鼓的夸张表现《无极》中对于满神的造型,线的律动与飘逸,汲取了中国古代的飞天造型,并不注重其体量感,而是注重画面的形式要素《夜宴》中的人物造型的夸张,士兵的造型雄劲有力,有油画般的凝重,傩面舞者却有中国式的轻柔和飘逸,有着国画水墨人物般的意象美。这些试图用带有符号性的造型来解释某种抽象思维和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中的“意象造型”“言为心声”的审美理想。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是一种象外之象。以意象造型,以达到超越对象表象的目的。
四、意境的含蓄性
意境的本质是追求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境”也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主张以具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道理,达到“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境界。含蓄是以意会意,是一种感性的体验,而不是客观的直白,审美客体之于审美主体是含蓄的和意会的。
中国当代电影大片汲取了中国绘画重神韵,重意境的特点,如影片《英雄》以激荡的红、宁静的蓝、神秘而永恒的黑白,创造出一种回旋流荡,神秘幽渺的意韵《无极》中海棠树的花开花落,虚无飘渺的空间背景,移动、舒缓而流畅的镜头,以及《夜宴》中青绿竹林、竹楼、白色舞动飘逸的人物、溪水,将一幅幅典型的中国画意境的含蓄意指呈现于荧幕上。
总之。中国电影大片正以它独有的魅力而创造出的电影形式。是影视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并巧妙地赋予了电影以更多东方哲学韵味和审美内涵。
一、形式构成的平面性和整体性
形式构成是指画面中人、景、物在平面上的布局,南朝谢赫谓之“经营位置”,是体现画面视觉信息和意图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构图应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画面应体现均衡、节奏、变化、统一、对比和调和的效果。其目的是突出表现主体,集中展现主体的内容,传达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内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审美情感。东西方传统绘画艺术都严格遵守这些视觉规律。但西方在画面的处理上是以科学的客观物象为标准,以三维空间的真实性为依据,而东方绘画艺术以主观情感为依据,以二维的画面空间表现为目的,强调形式因素的整体性,平面性,祟尚博大、空灵、透彻、整体的审美理想。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内容博大精深,是受儒、释、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其体现在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形式意味上,显现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也深邃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文化精神。
东西方的这种视觉审美差异在电影艺术的表现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画面构成以多重空间布局,利用光、影来展现和突出主体,使画面产生恢弘和雄浑有力的视觉效果。“一种艺术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创造,一种表达人类精神活动的媒介形式的创造”,中国式大片对此做了极好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影片《英雄》中无边的黑色军队、漫天飞扬的尘土、飘荡的旌旗组成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平面空间处理方式,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抒情性的律动。《无极》中海棠树花开花落。马蹄谷战斗的场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菊花海,都展现出一种平面化、整齐而富有韵味的形式规则。制造了一种虚幻的气氛及哲理意味,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美学形式规则。
二、色彩的标志性和主观性
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注重色彩的客观真实性。色彩理论体系科学、严谨、完美。虽然中国传统艺术也重视客观色彩,如南朝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但色彩的表现却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侧重于“从感知主体出发来表现和规范其审美内涵及意义”,忽略或不重视客观色彩的再现性。而注重色彩的主观表达,色彩的真实性已失去独立意义。色彩是为主观思想和情感服务的,注重色彩的情感意义。
电影色彩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调性和色彩构成上,色彩调性是指画面中起主要统领作用的色彩倾向,它既是画面的视觉造型。更是一种情愫氛围,体现了一种审美理想和创作构想。中国当代电影在色彩的应用上可谓独树一帜。如《英雄》中的“胡杨林之战”,飞雪和如月的鲜红艳丽与铺天盖地的黄色树叶,弥漫、流动、闪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十面埋伏》中翠绿欲滴的竹林,充满了东方诗意《夜宴》中苍白的傩面与宫中的眩目的红《黄金甲》中的百万菊花,大面积的黄色。绚烂、华丽、张扬,不仅仅是一种美化,也是烘托主题。强化感情,使产生某种隐喻效果和象征意义,更是饱含着诗意般的中国传统审美理想。
三、造型的意向性
审美活动离不开客观物象的观照。西方造型利用光影来塑造形体,使影像既有极强的空间感、立体感以及视觉真实感和艺术美感。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以形写神”,造型的审美标准,一方面是根基于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又来源于中国古典美学理想,其造型观念不同于西方注重对客观物象本质属性的描述和再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表现、抽象、形式化。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意象造型观念,体现了符号化和抽象化的特征。
这种造型观念在国产大片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例如影片《十面埋伏》中对长袖击鼓的夸张表现《无极》中对于满神的造型,线的律动与飘逸,汲取了中国古代的飞天造型,并不注重其体量感,而是注重画面的形式要素《夜宴》中的人物造型的夸张,士兵的造型雄劲有力,有油画般的凝重,傩面舞者却有中国式的轻柔和飘逸,有着国画水墨人物般的意象美。这些试图用带有符号性的造型来解释某种抽象思维和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中的“意象造型”“言为心声”的审美理想。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是一种象外之象。以意象造型,以达到超越对象表象的目的。
四、意境的含蓄性
意境的本质是追求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境”也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主张以具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道理,达到“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境界。含蓄是以意会意,是一种感性的体验,而不是客观的直白,审美客体之于审美主体是含蓄的和意会的。
中国当代电影大片汲取了中国绘画重神韵,重意境的特点,如影片《英雄》以激荡的红、宁静的蓝、神秘而永恒的黑白,创造出一种回旋流荡,神秘幽渺的意韵《无极》中海棠树的花开花落,虚无飘渺的空间背景,移动、舒缓而流畅的镜头,以及《夜宴》中青绿竹林、竹楼、白色舞动飘逸的人物、溪水,将一幅幅典型的中国画意境的含蓄意指呈现于荧幕上。
总之。中国电影大片正以它独有的魅力而创造出的电影形式。是影视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并巧妙地赋予了电影以更多东方哲学韵味和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