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绍培:一壶泡就五十年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绍培,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界的领军人物。1945年生于紫砂世家,1958年参加工作,与紫砂结缘已经半个世纪。
  
  用心做壶才能传世
  
  回首顾绍培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他一共创作了6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可以追溯到1984年,顾绍培的紫砂百寿瓶第一次代表中国陶艺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中,他的紫砂百寿瓶获得了金奖。到了1987年,他创作的高风亮节壶在香港展出,20多人竟购最终10万港币成交。在那个普通人只有几十元工资的年代,这几乎就是一个天价。他后期创作的高风亮节壶,也代表了他创作的成就,有人出价60万,他没有卖。
  他现在忙于研究技法,做壶不多了,能够做出来,就一定特别珍贵。他说: “现在的工作重点不同吧,我想好好做些紫砂知识的宣传。”他说自己六十岁以后的新品,就基本没有进入市场了。
  四十多年的创作心得,对很多艺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谈到这些,他说:“有些经典的作品,不是一次就能做好的,需要艺人用心来塑造。也有可能过一些时间,你的想法就改变了。一把经典的壶,也可能会用十几年时间来不断完善。”
  耐得住时间的人,才可能制作出真正传世的作品。他非常谦虚地说:“在创作上,壶艺的世界太广大了,还要继续学习,要懂得怎么运用中国深厚的文化,怎么借鉴各个历史时期的造型,把它运用到现代的作品中去。”
  
  玩壶一定要懂壶
  
  在网络上,有一把顾绍培的“文革壶”,炒得火热,卖的人说是他早期的作品。就“文革壶”的事情,我们特意请教顾先生。他笑着呵斥:“乱搞,没有做过。文革那时候我们还只是普通工人,那时期我主要是生产制作紫砂花盆等品种。再说那个壶的螭龙造型,更是糊弄人的。”
  紫砂壶的热潮必然引发了伪劣紫砂壶的产生。谈到这些,顾绍培说到,尤其玩名壶的人,首先要对作者的作品熟悉,如果根本没看过他的作品,不懂得他的情况,那就很麻烦。“玩壶,一定要专业,不要去跟风。”
  
  对化学壶不要谈“壶”色变
  
  谈到化工壶的话题,顾绍培很认真地说到:“我做壶已经47年了,希望收壶养壶的,要进一步了解壶的专业知识,不要偏听偏信,要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使用化工料的紫砂泥,没有必要谈‘壶’色变。你首先要明白紫砂壶的原料组成,加一些含量极少的氧化钴、锰,经近1200度的高温烧成紫砂陶。实际上性能是安全的,所以需要理性科学地对待。要知道所添加的化学元素,哪些有害,哪些无害,并非一加化学成分就是有害的。”
  顾绍培还解释说,现在紫砂厂首先都会对壶进行测试,紫砂的出口也都要经过商检卫生材质的测验,有问题的产品,很难被生产出来的。所以对于所谓“化工壶”的问题,收藏者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要收藏就收藏经典的壶
  
  顾绍培认为要成为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需要花很多功夫。
  他解释说,一把壶,质量没问题、使用舒服这是前提,还要懂得看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大师的作品为什么会贵,这就跟服装一样,为什么皮尔·卡丹做的服装可以卖出天价,因为那含有他的心血与精力,艺术与尺度的把握。
  “对于收藏者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还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眼力,先从一般性的作品慢慢玩,等自己的认知有了提高,再来收藏好的。这时候,如果要收藏就收藏最经典的。”
  “有些壶。虽然很普通。但是壶的主人用了很久,他与壶的情感是用钱买不到的,那么这样的壶,也是很好的。”
  
  顾绍培的精彩观点好壶的标准
  
  “好的壶,一要有好的造型,二要用好的做工,三要有好的材质,最后要有文化含量。壶的功能不能掉,讲究形式美也要考虑实用。壶要有个性,就像那些在球场踢球的球星讲究自己的踢球风格,同样的,紫砂艺人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设计理念。如果这个壶容易做,就不值钱了。”
  
  创新的来源
  
  “好的设计从生活中来,要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平时用心去体悟。”对于紫砂行业的关注
  “壶艺的世界封闭是不行的,对于西方的陶瓷艺术要有借鉴,但也不是照搬,毕竟东西方的文化差距太大。紫砂在国外,也基本上是华人在收藏。”
  “天价紫砂表明有市场需求,所以它的价位能上得去。但是过分炒作也不好,紫砂市场也要讲究中庸之道。”
  
  对新人的看法
  
  “新人的成长一定要很努力,可能要奋斗几十年,但基本功一定要扎实;一名大师,要对这个产业做出大量的工作,对这行业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好的胸襟,我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
其他文献
饮茶风尚的流行普及,带动台湾茶艺的发展。论茶艺,正是一种综合的生活艺术展现。若说是艺术,就不得不有些讲究,甚至需要面面俱到。而茶艺的表现,具体而细微,茶席设计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茶席设计,对于一个爱好茶、喜欢茶文化的人,是展现自我经验、理念、思想或素养的最佳舞台。当然,喝一杯茶,其实不需要这么辛苦;然而当喝茶解渴转为品茗享受,透过茶。结合茶具及相关对象,甚至兼及品茗空间气氛的营造。提升至文化层面
期刊
一壶好茶、一首好诗、一个休闲的下午、三两个知己好友。欢聚畅谈……此等良辰美景,茶食又怎能缺席呢?  精致味美的茶食让众多“爱茶之士”情有独钟,百吃不厌。茶食味美,又富含营养。现在流行的“审美疲劳”用于茶食之上也不例外,繁多如星的茶食也同样让人感到“选择疲劳”。挑选合适的茶食,在品茶谈笑中也能收获一份健康。  而对于喝茶吃什么的问题,茶人们也是各有观点。    观点一:部分茶食会侵夺茶的正味    
期刊
两位和尚背着行囊迎着风沙前进。  他们前往哪里?且让我们小心地追随他们。  一眼望去,大雪覆盖的茶林很像仙境。  风尘仆仆前进的他们让人想到了熟悉的“走茶马古道的人”。  他们就是走茶路的人,因为通过他们可以观照茶道。  迎风前进的两位和尚各自背着一个行囊。  行囊里有什么呢?  是安居时修到的真理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两位求道者行囊中装的不是别的什么,却是谷雨前刚刚摘下的雨前茶。
期刊
如今各地各类“茶博会”丰富多彩,每年开春以后便接踵而至。新兴的“会展经济”在茶叶行业中锋芒显现,并将为茶业经济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示其强大的推力。  “茶博会”是茶叶产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半个多世纪。前30多年茶叶“短缺”,由国营公司垄断经营,采取计划分配,根本谈不上要展销。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茶叶生产量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首先为了扩大出口,出现了“出口茶叶交
期刊
旧岁如水,茶满壶空;新春似茗,乍卷还舒。  在此送旧迎新之际,本想着为过去一年的茶界做些回顾扬弃以励新志,但忽然记起坊间茶人一二事,便将新语换旧词聊作新岁开篇。  近闻,九十七岁高龄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参加一次茶会时,有人问他,先生何以高寿?张老答曰:喝茶。接着此人又问:先生主要是喝哪种茶?张老依然答曰:喝茶。言者随心,听者在意。谓先生仍“惟茶是举,仁者无语。”  其事二,旧有一乡间穷秀才,嗜茶
期刊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茶人会集东海之滨宁波,确立宁波为我国“海上茶路”启航地。我们通过对“海上茶路”的挖掘和研究,确立宁波在“海上茶路”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结合宁波茶业发展现状,提出“海上茶路”的现实展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弘扬“海上茶路”,营造茶为国饮的氛围,加快宁波茶产业的发展。    宁波:“海上茶路”的启航地 
期刊
第一次去石总的办公室,是冬天,当时我立刻想到了正在热播的韩剧《浪漫满屋》。小碎花点的欧式沙发。玻璃壁柜里精致的咖啡瓷杯,还有矮柜上好几个色彩炫目的瓷花瓶和墙上印象派风格的壁画,好柔软的一个环境。窗子边上特别设计的喝茶会客处,碎花桌布、方格子靠垫、高高软软的沙发坐椅、透明的青花瓷杯、兔毫盏、玻璃普洱杯,满屋的细致和温暖。  两个月后,因为茶室设计的一些问题想要好好请教一下石总,又一次来到他的办公室。
期刊
过去,昆明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一副春意盎然、四季如春的风景画,然而这座城市仅仅用眼睛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游走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它的内敛、妩媚、细腻和典雅……还有凿凿的岁月痕迹,是很值得玩味的。尤其是昆明城里的精彩茶事。    茶在昆明的历史来源于旧时老街上的老茶馆。大方桌、长条凳、大壶冲水、无限续水,茶室虽然简陋。却是老昆明人劳动之余解乏解渴的必来之地。如今,这样的茶馆在昆明的闹市已经难觅踪迹,这
期刊
如果说2006年茶界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定非“陈茶”莫属。而且这股陈茶热已经从普洱茶身上波及到乌龙茶身上,一直以鲜爽为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也开始接二连三地推出陈年铁观音、陈年岩茶等,引起了众多茶客的关注。  为了让广大茶客了解陈年乌龙茶,本刊近日选择了一款长达三十年的安溪铁观音,并组织专业评茶师一同品鉴。    茶品:“八马”铁韵三十年    价格:15000元/500g  评茶专家:林荣溪原国营安溪
期刊
叶汉钟,网名“叶丛嘉”,“天羽茶斋”的主人。这位皮肤黝黑、身材壮实,声音洪亮的憨厚汉子,对茶有着无比的痴心。  他在国内率先提出茶艺的概念,是全国第一批的茶艺师和高级评茶师,率先对潮州单丛茶进行改良,创制了水仙单丛茶“天逸香”和鸟龙红茶“醉佳人”。    率先提出茶艺概念    潮州古城的太平街,是一条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街,靠近岭东名刹开元寺,有潮州古城特有的难以言说的古雅,叶汉钟爱茶、卖茶、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