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茶叶发展的展望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茶人会集东海之滨宁波,确立宁波为我国“海上茶路”启航地。我们通过对“海上茶路”的挖掘和研究,确立宁波在“海上茶路”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结合宁波茶业发展现状,提出“海上茶路”的现实展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弘扬“海上茶路”,营造茶为国饮的氛围,加快宁波茶产业的发展。
  
  宁波:“海上茶路”的启航地
  
  宁波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对河姆渡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六支木船桨制作工艺之精细令人称奇,它证明了宁波地区是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的发生地。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宁波停泊登岸,标志宁波港正式开埠。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76年~779年)。由于新罗发生内乱,“海道梗塞。乃改由明、越州朝贡,厥后相沿为例”,在这段时间里,“唐代海外贸易渐兴,有市舶使之设,置务于浙,鄞亦隶属焉”,明州开始有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的设置。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明州商人陈亮和台州商人陈维绩等147人。远航到高丽经商,带去大量明州等地特产,宁波名茶也始运到高丽。宁波是明朝三大市舶司港口之一,是明朝和日本、琉球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口。
  
  宁波:自古名茶辈出
  
  宁波境内横亘四明山脉、天台山余脉,崇山峻岭,溪流环绕,云遮雾障。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产区,且名茶辈出。闻名四海内外。宁波种茶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当时已有人将野生茶树引植为家种茶树。茶圣陆羽的《茶经》和英国出版的《茶叶全书》也有宁波种茶的记载。
  宁波名茶异彩纷呈。在余姚,就有建峒岙茶、童家岙茶、南王茶及瀑布仙茗,后来又派生出安山瀑布茶。奉化的四明群峰中还有雪窦寺中峰、白岩山、药师岙均产好茶;在鄞州有撩舍茶、白彦查,天井山茶等;象山县的珠山和蒙顶山。地方志记述“产茗优佳”;如今出产东海龙舌的福泉山一带历来也产佳茗。
  宁波不仅名茶、贡茶种类繁多,还孕育了宁波先进的茶叶技术,具有代表性的茶叶著作有屠龙的《茶说》、罗廪的《茶解》、闻龙的《茶笺》和屠本睃的《茗笈》。书中对茶叶种植、加工与品质的审评及烹藏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推动饮茶之风的形成。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俄国茶商波波夫到达宁波一家茶厂,聘请以刘峻周为首的中国技工10人,去俄国种茶、制茶。至1924年时,已开辟茶园230公顷。鉴于刘峻周的贡献,先后获得俄国沙皇的“政府勋章”和苏联的“劳动红旗胸章”,还将刘峻周住所建成“茶叶博物馆”。
  
  宁波: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宁波属越国,所著的《越绝书》是一部研究越国的重要典籍,该书就记载了越地产茶的事实。晋代《神异记》、陆羽《茶经》上部也有关于宁波茶的记载。宁波慈溪上林湖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瓷、秘色瓷的高雅品质博得了许多文人的赞赏,称赞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从余姚到普陀,宁波拥有很多名山大刹。余杭径山寺、钱塘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为天下禅院五山。佛教对茶的重视。使得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禅茶一体。
  作为东亚茶文化传播的中心,唐宋以来,日韩高僧如潮水般从明州登岸。来宁波寺院学习和休持。最澄、荣西、道远等人不但带回了唐宋的茶叶和茶具,而且把品茶的习俗、茶与诗词、绘画、音乐。尤其是茶与中国的佛教禅宗教义结合的佛茶文化带到海外,发扬光大。
  
  宁波:展望今天的“海上茶路”
  
  宁波市已连续三届举办了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暨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将于2008年4月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茶文化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展示展销、文化旅游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挖掘和弘扬茶文化、培育和发展茶产业,使茶文化节成为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的平台。成为构筑项目合作、产品贸易、信息沟通的平台。
  
  调整茶产业结构
  
  1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名茶生产。去年,宁波市政府举办首届宁波市“八大名茶”评比活动,产生了望海茶、宁波白茶、瀑布仙茗、望府茶、奉化曲毫、四明龙尖、三山玉叶、天池翠等八大名茶。出台了宁波市名茶发展扶持政策,召开了名茶生产会议,并圈定名茶生产基地,明确名茶发展主攻方向,成立名茶科技攻关小组,解决名茶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2 加强龙头扶持,壮大企业规模。把骨干龙头企业,列入市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构建高标准产业核心基地、建立标准化厂房,建立名茶包装中心等多项工作,提高标准化生产,夯实产业基础,以品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引领宁波茶产业的品牌化发展。
  3 加强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狠抓茶厂改造、QS认证、良种基地发展和出口茶基地备案制等工作等。两年内完成茶厂改造107家,70家企业和合作社完成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7.89万亩茶园等的安全认证。
  
  开发茶文化旅游
  
  1 发挥名茶与名山的优势,开发生态文化游。开发四明山森林公园、东海云顶森林公园、东钱湖景区等旅游资源,观茶海风光,品宁波名茶。开展以“探姚江源头,品四明龙尖,游岚山农家”为主题的四明山品茗生态游活动。
  2 发挥名茶与名寺的优势,开发茶禅文化游。宁波寺院众多。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通过“登宝塔、观舍利、游古寺、品禅茶”的活动,体现茶禅一味,弘扬禅茶文化。有诗云“天下名山僧居多,山高水好产新茶”,宁波佛教的显赫地位与宁波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机结合。使茶文化通过禅林这一特殊媒介发扬光大。
  3 发挥名茶与名瓷的优势,开发历史文化游。“器是茶之父”,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宁波古代茶具生产,凭借举世闻名的上林湖越窑青瓷而独占鳌头。上林湖越窑遗址有从东汉至北宋共115处窑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素有“露天青瓷博物馆”的美誉。到了清代,宁波江北慈城玉成窑异军突起,所制紫砂壶具有“文心”而备受文人钟爱。越窑与宁波名茶相得益彰,共同铸就辉煌的宁波茶文化。
  4 发挥名茶与名馆的优势,开发休闲文化游。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清源茶馆、太和茶馆、颐和茶馆等是宁波市民品茗、聚会、休闲的好去处。名茶企业利用茶馆平台,进行名茶的营销和宣传;茶馆利用名茶的知名度和高品质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市民“有好茶喝,有地方喝好茶。喝得起好茶”;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宁波名茶;让宁波名茶走进普通市民的家庭。
  
  拓展“海上茶路”,发展外向型茶业
  
  继续发挥港口优势,打造茶叶出口口岸。据统计,2006年宁波口岸出口茶叶2.6万吨,创汇5284万美元,占全国出口茶叶总量的10%以上,年出口量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宁波瑞龙、象山义超等企业已获得自营出口权。政府要对两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管理。创造自主品牌,使骨干企业成为宁波茶叶出口的航空母舰。带动我市茶叶出口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东亚及世界茶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挖掘历史文物,搜集整理海内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的茶文化历史,规划出版茶文化丛书,充实宁波茶文化内涵,推进国际茶文化的研究。
  
  (作者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后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进修MPA,现任聘于宁波市林业局,从事茶叶等经济特产的行政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俞昌雄,青年作家,福建70后诗人代表,在《诗歌月刊》、《散文》、《当代小说》、《诗刊》、《人民文学》、《新大陆》等海内外2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在《成都晚报》、《民营经济报》等十来家报纸开设过专栏,作品曾入选《70后诗人诗选》、《人民文学新诗人诗选》、《朦胧诗二十五年》、《大陆青年作家作品选》等30多种选本,多次在省内外获奖,现居福州。  爱泡茶的男人很多,爱泡妞的男人亦很多。“泡茶”与“
期刊
徐晓村 195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副教授,他主编出版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以优美的图文洋洋洒洒展示了中国茶的过去与现在,是中国茶文化的大观园。 武阳。今天的双江镇,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茶叶交易市场。2000年前的王褒《僮约》,为我们留下了“武阳买茶”的记录。  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王褒到成都看望亡友的遗孀杨惠。仆人便了对女主人热情款待王褒表示不
期刊
几乎所有外出开荼庄的祥地茶农茶商,都将那幅带有图腾意味的家乡全景图高高悬挂在自己的店堂里、心坎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祥地几乎成为了祥华甚至整个安溪铁观音的象征……  原福建省省长、商业部部长胡平在视察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时曾这样评价:“祥华观音,茶中极品。”  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祥华乡祥地村的铁观音几乎成为了祥华甚至整个安溪铁观音的象征。  探询祥地出好茶的根由,这里的茶农如数家珍——  
期刊
近一两年喝普洱茶的人忽然多了起来,无论生饼熟饼,也无论新茶老茶,一般都采用冲泡法,和乌龙茶冲饮方法基本相同。很少有人想到煎煮普洱会是什么味道。    比起乌龙茶,普洱茶似乎更耐冲泡,特别是老茶,能冲泡十水以上,有人甚至试过冲泡到三十水,据说还有味道。我个人没有这样试过,一则怕花时间,二则浪费水资源,不值为取。  普洱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有关普洱茶的冲饮方式,唐宋两代是“杂椒姜烹而饮之”,也就
期刊
茄克赋茶韵 茶融茄克风    茶和茄克都是休闲的产物。7月22日下午,在福建泉州。作为“世界茄克之都”福建省晋江和“中国茶都”安溪联合举办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茄克风·观音韵”休闲文化节。  本次活动是由晋江市政府和“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政府联合主办,突出“衣舞茶香双都会”主题,推动“爱拼善赢”创业精神与“观音铁韵”茶道文化互动融合,促进“世界茄克之都一晋江”、“中国茶都一安溪”在区域品牌和产业影响
期刊
饮茶风尚的流行普及,带动台湾茶艺的发展。论茶艺,正是一种综合的生活艺术展现。若说是艺术,就不得不有些讲究,甚至需要面面俱到。而茶艺的表现,具体而细微,茶席设计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茶席设计,对于一个爱好茶、喜欢茶文化的人,是展现自我经验、理念、思想或素养的最佳舞台。当然,喝一杯茶,其实不需要这么辛苦;然而当喝茶解渴转为品茗享受,透过茶。结合茶具及相关对象,甚至兼及品茗空间气氛的营造。提升至文化层面
期刊
一壶好茶、一首好诗、一个休闲的下午、三两个知己好友。欢聚畅谈……此等良辰美景,茶食又怎能缺席呢?  精致味美的茶食让众多“爱茶之士”情有独钟,百吃不厌。茶食味美,又富含营养。现在流行的“审美疲劳”用于茶食之上也不例外,繁多如星的茶食也同样让人感到“选择疲劳”。挑选合适的茶食,在品茶谈笑中也能收获一份健康。  而对于喝茶吃什么的问题,茶人们也是各有观点。    观点一:部分茶食会侵夺茶的正味    
期刊
两位和尚背着行囊迎着风沙前进。  他们前往哪里?且让我们小心地追随他们。  一眼望去,大雪覆盖的茶林很像仙境。  风尘仆仆前进的他们让人想到了熟悉的“走茶马古道的人”。  他们就是走茶路的人,因为通过他们可以观照茶道。  迎风前进的两位和尚各自背着一个行囊。  行囊里有什么呢?  是安居时修到的真理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两位求道者行囊中装的不是别的什么,却是谷雨前刚刚摘下的雨前茶。
期刊
如今各地各类“茶博会”丰富多彩,每年开春以后便接踵而至。新兴的“会展经济”在茶叶行业中锋芒显现,并将为茶业经济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示其强大的推力。  “茶博会”是茶叶产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半个多世纪。前30多年茶叶“短缺”,由国营公司垄断经营,采取计划分配,根本谈不上要展销。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茶叶生产量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首先为了扩大出口,出现了“出口茶叶交
期刊
旧岁如水,茶满壶空;新春似茗,乍卷还舒。  在此送旧迎新之际,本想着为过去一年的茶界做些回顾扬弃以励新志,但忽然记起坊间茶人一二事,便将新语换旧词聊作新岁开篇。  近闻,九十七岁高龄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参加一次茶会时,有人问他,先生何以高寿?张老答曰:喝茶。接着此人又问:先生主要是喝哪种茶?张老依然答曰:喝茶。言者随心,听者在意。谓先生仍“惟茶是举,仁者无语。”  其事二,旧有一乡间穷秀才,嗜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