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茶人会集东海之滨宁波,确立宁波为我国“海上茶路”启航地。我们通过对“海上茶路”的挖掘和研究,确立宁波在“海上茶路”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结合宁波茶业发展现状,提出“海上茶路”的现实展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弘扬“海上茶路”,营造茶为国饮的氛围,加快宁波茶产业的发展。
宁波:“海上茶路”的启航地
宁波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对河姆渡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六支木船桨制作工艺之精细令人称奇,它证明了宁波地区是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的发生地。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宁波停泊登岸,标志宁波港正式开埠。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76年~779年)。由于新罗发生内乱,“海道梗塞。乃改由明、越州朝贡,厥后相沿为例”,在这段时间里,“唐代海外贸易渐兴,有市舶使之设,置务于浙,鄞亦隶属焉”,明州开始有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的设置。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明州商人陈亮和台州商人陈维绩等147人。远航到高丽经商,带去大量明州等地特产,宁波名茶也始运到高丽。宁波是明朝三大市舶司港口之一,是明朝和日本、琉球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口。
宁波:自古名茶辈出
宁波境内横亘四明山脉、天台山余脉,崇山峻岭,溪流环绕,云遮雾障。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产区,且名茶辈出。闻名四海内外。宁波种茶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当时已有人将野生茶树引植为家种茶树。茶圣陆羽的《茶经》和英国出版的《茶叶全书》也有宁波种茶的记载。
宁波名茶异彩纷呈。在余姚,就有建峒岙茶、童家岙茶、南王茶及瀑布仙茗,后来又派生出安山瀑布茶。奉化的四明群峰中还有雪窦寺中峰、白岩山、药师岙均产好茶;在鄞州有撩舍茶、白彦查,天井山茶等;象山县的珠山和蒙顶山。地方志记述“产茗优佳”;如今出产东海龙舌的福泉山一带历来也产佳茗。
宁波不仅名茶、贡茶种类繁多,还孕育了宁波先进的茶叶技术,具有代表性的茶叶著作有屠龙的《茶说》、罗廪的《茶解》、闻龙的《茶笺》和屠本睃的《茗笈》。书中对茶叶种植、加工与品质的审评及烹藏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推动饮茶之风的形成。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俄国茶商波波夫到达宁波一家茶厂,聘请以刘峻周为首的中国技工10人,去俄国种茶、制茶。至1924年时,已开辟茶园230公顷。鉴于刘峻周的贡献,先后获得俄国沙皇的“政府勋章”和苏联的“劳动红旗胸章”,还将刘峻周住所建成“茶叶博物馆”。
宁波: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宁波属越国,所著的《越绝书》是一部研究越国的重要典籍,该书就记载了越地产茶的事实。晋代《神异记》、陆羽《茶经》上部也有关于宁波茶的记载。宁波慈溪上林湖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瓷、秘色瓷的高雅品质博得了许多文人的赞赏,称赞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从余姚到普陀,宁波拥有很多名山大刹。余杭径山寺、钱塘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为天下禅院五山。佛教对茶的重视。使得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禅茶一体。
作为东亚茶文化传播的中心,唐宋以来,日韩高僧如潮水般从明州登岸。来宁波寺院学习和休持。最澄、荣西、道远等人不但带回了唐宋的茶叶和茶具,而且把品茶的习俗、茶与诗词、绘画、音乐。尤其是茶与中国的佛教禅宗教义结合的佛茶文化带到海外,发扬光大。
宁波:展望今天的“海上茶路”
宁波市已连续三届举办了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暨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将于2008年4月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茶文化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展示展销、文化旅游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挖掘和弘扬茶文化、培育和发展茶产业,使茶文化节成为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的平台。成为构筑项目合作、产品贸易、信息沟通的平台。
调整茶产业结构
1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名茶生产。去年,宁波市政府举办首届宁波市“八大名茶”评比活动,产生了望海茶、宁波白茶、瀑布仙茗、望府茶、奉化曲毫、四明龙尖、三山玉叶、天池翠等八大名茶。出台了宁波市名茶发展扶持政策,召开了名茶生产会议,并圈定名茶生产基地,明确名茶发展主攻方向,成立名茶科技攻关小组,解决名茶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2 加强龙头扶持,壮大企业规模。把骨干龙头企业,列入市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构建高标准产业核心基地、建立标准化厂房,建立名茶包装中心等多项工作,提高标准化生产,夯实产业基础,以品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引领宁波茶产业的品牌化发展。
3 加强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狠抓茶厂改造、QS认证、良种基地发展和出口茶基地备案制等工作等。两年内完成茶厂改造107家,70家企业和合作社完成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7.89万亩茶园等的安全认证。
开发茶文化旅游
1 发挥名茶与名山的优势,开发生态文化游。开发四明山森林公园、东海云顶森林公园、东钱湖景区等旅游资源,观茶海风光,品宁波名茶。开展以“探姚江源头,品四明龙尖,游岚山农家”为主题的四明山品茗生态游活动。
2 发挥名茶与名寺的优势,开发茶禅文化游。宁波寺院众多。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通过“登宝塔、观舍利、游古寺、品禅茶”的活动,体现茶禅一味,弘扬禅茶文化。有诗云“天下名山僧居多,山高水好产新茶”,宁波佛教的显赫地位与宁波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机结合。使茶文化通过禅林这一特殊媒介发扬光大。
3 发挥名茶与名瓷的优势,开发历史文化游。“器是茶之父”,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宁波古代茶具生产,凭借举世闻名的上林湖越窑青瓷而独占鳌头。上林湖越窑遗址有从东汉至北宋共115处窑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素有“露天青瓷博物馆”的美誉。到了清代,宁波江北慈城玉成窑异军突起,所制紫砂壶具有“文心”而备受文人钟爱。越窑与宁波名茶相得益彰,共同铸就辉煌的宁波茶文化。
4 发挥名茶与名馆的优势,开发休闲文化游。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清源茶馆、太和茶馆、颐和茶馆等是宁波市民品茗、聚会、休闲的好去处。名茶企业利用茶馆平台,进行名茶的营销和宣传;茶馆利用名茶的知名度和高品质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市民“有好茶喝,有地方喝好茶。喝得起好茶”;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宁波名茶;让宁波名茶走进普通市民的家庭。
拓展“海上茶路”,发展外向型茶业
继续发挥港口优势,打造茶叶出口口岸。据统计,2006年宁波口岸出口茶叶2.6万吨,创汇5284万美元,占全国出口茶叶总量的10%以上,年出口量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宁波瑞龙、象山义超等企业已获得自营出口权。政府要对两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管理。创造自主品牌,使骨干企业成为宁波茶叶出口的航空母舰。带动我市茶叶出口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东亚及世界茶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挖掘历史文物,搜集整理海内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的茶文化历史,规划出版茶文化丛书,充实宁波茶文化内涵,推进国际茶文化的研究。
(作者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后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进修MPA,现任聘于宁波市林业局,从事茶叶等经济特产的行政管理工作。)
宁波:“海上茶路”的启航地
宁波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对河姆渡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六支木船桨制作工艺之精细令人称奇,它证明了宁波地区是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的发生地。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宁波停泊登岸,标志宁波港正式开埠。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76年~779年)。由于新罗发生内乱,“海道梗塞。乃改由明、越州朝贡,厥后相沿为例”,在这段时间里,“唐代海外贸易渐兴,有市舶使之设,置务于浙,鄞亦隶属焉”,明州开始有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的设置。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明州商人陈亮和台州商人陈维绩等147人。远航到高丽经商,带去大量明州等地特产,宁波名茶也始运到高丽。宁波是明朝三大市舶司港口之一,是明朝和日本、琉球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口。
宁波:自古名茶辈出
宁波境内横亘四明山脉、天台山余脉,崇山峻岭,溪流环绕,云遮雾障。自古以来就是茶叶产区,且名茶辈出。闻名四海内外。宁波种茶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当时已有人将野生茶树引植为家种茶树。茶圣陆羽的《茶经》和英国出版的《茶叶全书》也有宁波种茶的记载。
宁波名茶异彩纷呈。在余姚,就有建峒岙茶、童家岙茶、南王茶及瀑布仙茗,后来又派生出安山瀑布茶。奉化的四明群峰中还有雪窦寺中峰、白岩山、药师岙均产好茶;在鄞州有撩舍茶、白彦查,天井山茶等;象山县的珠山和蒙顶山。地方志记述“产茗优佳”;如今出产东海龙舌的福泉山一带历来也产佳茗。
宁波不仅名茶、贡茶种类繁多,还孕育了宁波先进的茶叶技术,具有代表性的茶叶著作有屠龙的《茶说》、罗廪的《茶解》、闻龙的《茶笺》和屠本睃的《茗笈》。书中对茶叶种植、加工与品质的审评及烹藏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推动饮茶之风的形成。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俄国茶商波波夫到达宁波一家茶厂,聘请以刘峻周为首的中国技工10人,去俄国种茶、制茶。至1924年时,已开辟茶园230公顷。鉴于刘峻周的贡献,先后获得俄国沙皇的“政府勋章”和苏联的“劳动红旗胸章”,还将刘峻周住所建成“茶叶博物馆”。
宁波: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宁波属越国,所著的《越绝书》是一部研究越国的重要典籍,该书就记载了越地产茶的事实。晋代《神异记》、陆羽《茶经》上部也有关于宁波茶的记载。宁波慈溪上林湖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瓷、秘色瓷的高雅品质博得了许多文人的赞赏,称赞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从余姚到普陀,宁波拥有很多名山大刹。余杭径山寺、钱塘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为天下禅院五山。佛教对茶的重视。使得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禅茶一体。
作为东亚茶文化传播的中心,唐宋以来,日韩高僧如潮水般从明州登岸。来宁波寺院学习和休持。最澄、荣西、道远等人不但带回了唐宋的茶叶和茶具,而且把品茶的习俗、茶与诗词、绘画、音乐。尤其是茶与中国的佛教禅宗教义结合的佛茶文化带到海外,发扬光大。
宁波:展望今天的“海上茶路”
宁波市已连续三届举办了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暨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将于2008年4月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茶文化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展示展销、文化旅游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挖掘和弘扬茶文化、培育和发展茶产业,使茶文化节成为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的平台。成为构筑项目合作、产品贸易、信息沟通的平台。
调整茶产业结构
1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名茶生产。去年,宁波市政府举办首届宁波市“八大名茶”评比活动,产生了望海茶、宁波白茶、瀑布仙茗、望府茶、奉化曲毫、四明龙尖、三山玉叶、天池翠等八大名茶。出台了宁波市名茶发展扶持政策,召开了名茶生产会议,并圈定名茶生产基地,明确名茶发展主攻方向,成立名茶科技攻关小组,解决名茶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2 加强龙头扶持,壮大企业规模。把骨干龙头企业,列入市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构建高标准产业核心基地、建立标准化厂房,建立名茶包装中心等多项工作,提高标准化生产,夯实产业基础,以品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引领宁波茶产业的品牌化发展。
3 加强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狠抓茶厂改造、QS认证、良种基地发展和出口茶基地备案制等工作等。两年内完成茶厂改造107家,70家企业和合作社完成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7.89万亩茶园等的安全认证。
开发茶文化旅游
1 发挥名茶与名山的优势,开发生态文化游。开发四明山森林公园、东海云顶森林公园、东钱湖景区等旅游资源,观茶海风光,品宁波名茶。开展以“探姚江源头,品四明龙尖,游岚山农家”为主题的四明山品茗生态游活动。
2 发挥名茶与名寺的优势,开发茶禅文化游。宁波寺院众多。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通过“登宝塔、观舍利、游古寺、品禅茶”的活动,体现茶禅一味,弘扬禅茶文化。有诗云“天下名山僧居多,山高水好产新茶”,宁波佛教的显赫地位与宁波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机结合。使茶文化通过禅林这一特殊媒介发扬光大。
3 发挥名茶与名瓷的优势,开发历史文化游。“器是茶之父”,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宁波古代茶具生产,凭借举世闻名的上林湖越窑青瓷而独占鳌头。上林湖越窑遗址有从东汉至北宋共115处窑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素有“露天青瓷博物馆”的美誉。到了清代,宁波江北慈城玉成窑异军突起,所制紫砂壶具有“文心”而备受文人钟爱。越窑与宁波名茶相得益彰,共同铸就辉煌的宁波茶文化。
4 发挥名茶与名馆的优势,开发休闲文化游。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清源茶馆、太和茶馆、颐和茶馆等是宁波市民品茗、聚会、休闲的好去处。名茶企业利用茶馆平台,进行名茶的营销和宣传;茶馆利用名茶的知名度和高品质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市民“有好茶喝,有地方喝好茶。喝得起好茶”;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宁波名茶;让宁波名茶走进普通市民的家庭。
拓展“海上茶路”,发展外向型茶业
继续发挥港口优势,打造茶叶出口口岸。据统计,2006年宁波口岸出口茶叶2.6万吨,创汇5284万美元,占全国出口茶叶总量的10%以上,年出口量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宁波瑞龙、象山义超等企业已获得自营出口权。政府要对两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管理。创造自主品牌,使骨干企业成为宁波茶叶出口的航空母舰。带动我市茶叶出口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东亚及世界茶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挖掘历史文物,搜集整理海内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的茶文化历史,规划出版茶文化丛书,充实宁波茶文化内涵,推进国际茶文化的研究。
(作者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后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进修MPA,现任聘于宁波市林业局,从事茶叶等经济特产的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