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习俗逐渐淡化和现代化媒体的强势冲击,长沙花鼓戏的生存状态受到了严重威胁。内容单一无创新、缺乏规范管理、当代生活的“快节奏”等都是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而找到使花鼓戏能走出困境的方法,必须由政府部门、演员、群众共同努力。
一、长沙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
最初长沙一带盛行“地花鼓”、“竹马灯”、“花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长沙地花鼓由一种比较简单的歌舞演唱形式逐渐的演化成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戏曲形式。
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有向地方大戏的发展趋势。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仍就保持着一种地方民间小戏的规模,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还是保留了民间戏曲质朴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之后,随着老旦、老生等角色的相继出现,逐渐的向地方大戏发展,增加了净等行当,在剧中也有了生产劳动、爱情、家庭矛盾等丰富的社会生活题材。
二、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1、长沙花鼓戏的前景规划
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沙花鼓戏的形成、发展、艺术特征、传承前景等做进一步的深度考察,确立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保护传承价值,进行重点抢救。
2、保护传人与培养“传人”齐头并进
艺术家们是花鼓戏的真正传人,戏曲艺术的精髓也全部集中在了艺术家们身上,所以长沙花鼓戏的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传承人,包括戏曲的编剧、导演、演员等等。此前,虽然曾多次开展了长沙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但大多数都只是整理一下剧本,而对传统艺术和艺术家们没有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离不开各个年龄阶段的艺人们。具体来说,要尊重他们的创作,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好的建议,允许他们说真话、说实话,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障演员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保障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创作和表演中。总而言之,只有表演者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尊重,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长沙花鼓戏的文化大军中来。
观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人,是演员们的衣食父母,没有观众也就没有戏曲,一种好的艺术形式是需要被大众认可的,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情节内容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也要真正的落实好“送戏下乡、社区”等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传承民族艺术,做好中华民族的传人。
3、政策宣传
在政策方面,应该让市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个花鼓戏剧团与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冠名、赞助商等新型形式合作,这样即解决了演出经费、宣传等问题,又给企业打了广告,是互利互惠关系。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长沙花鼓戏的复兴将指日可待。
宣传方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局这一强有力的后盾,让观众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花鼓戏的表演,甚至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举办一些花鼓戏知识大奖赛、花鼓戏表演大赛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加强宣传普及才有可能唤醒更多的潜在观众。而保护长沙花鼓戏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做做形式而已,而要在行动上加以证明,这样才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4、统一管理
建立专业的戏班、剧团,有文化部门统一管理并给予扶持,提高戏班演员的整体素质。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戏班的业务洽谈、日常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培训,也可以邀请其它戏曲的资深专家学者来共同交流学习,不定期的邀请资深花鼓戏演员去各个戏班进行指导交流。同时,也可从民间戏班中抽调优秀演员去专业戏曲院校进修学习,以提高戏班的整体能力。
组织专业人士对花鼓戏的剧本进行整合,把唱段制成比较规范的乐谱,特殊扶持那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三、加强戏曲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和情感也变得复杂多样。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深度的研究改革花鼓戏的方法,做到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亦可借鉴其它戏曲的先进方法。
例如:2001年,新编的古典梦幻浪漫越剧《蝴蝶梦》在上海首演,该剧受广大观众、专家和媒体的一致肯定,行内行外都特别看好领衔演员一人多角的表演特色,让人耳目一新。花鼓戏也可借鉴越剧《蝴蝶梦》的演出方式,在不改变花鼓戏的本质上做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说:灯光、舞台、演员造型、录制手段等的改变,这些都会给花鼓戏增加更多的色彩,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在唱腔等花鼓戏的精髓部分是不能改变的,精髓部分是花鼓戏的灵魂之所在,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戏曲也就没有了传承的意义。以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例:可以借助灯光的变换和干冰喷雾器等先进的舞台工具的渲染取代传统的背景图案、简单老套的舞台设置,使场景更加逼真,更能体现出刘海哥和胡大姐相会的场景,也可以采取前期录音的手段,使节目更具现代化潮流,从而增加戏曲的色彩,赢得更多的观众。总而言之,长沙花鼓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加强学校保护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1、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用不同的语言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未来有可能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有责任、有義务承担这神圣的使命。中小学是整个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弘扬传统艺术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固我们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接触当地的艺术形式,从而使学生有个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
2、学校工作
以长沙为例:在音乐课堂上学校应该要求教师上一堂以长沙花鼓戏为中心的课程,也就最起码能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请一些花鼓戏班来学校演出、普及花鼓戏的知识。也可以开设花鼓戏兴趣班,引进一些服装、设备,根据学生个人爱好选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简单唱段给学生表演。当然,这些的实施之路由于涉及到经费、师资、场地等问题,固还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但毕竟这是一件有利于民族的事,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作用是综合的,跟一般的艺术教育不一样,它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对整个民族文化演进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和培养。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
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更是民族的希望。在这轻视传统文化、享乐主义,甚至道德沦丧时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只有把传统艺术、思想教育、道德伦理相互渗透运用在学校教育中,才能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并使学生富有高尚品格。
长沙花鼓戏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作为湖湘儿女的我们更应扛起这份重任,然而,要保护传承长沙花鼓戏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甚至可以把保护传统文化加入官员的政绩考核,如此,必可行。教育乃立国之根本,学校的宣传教育对保护传统文化极为重要,只有上下团结一致,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才能使长沙花鼓戏不被历史的洪流击退。
参考文献:
[1]傅谨《草根的力量》2001年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2]湖南戏曲研究所 《湖南戏曲志》1992年版
[3]龙华《湖南戏曲史稿》1998年版 湖南大学出版社
[4]《中国戏曲志·湖南卷》1991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一、长沙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
最初长沙一带盛行“地花鼓”、“竹马灯”、“花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长沙地花鼓由一种比较简单的歌舞演唱形式逐渐的演化成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戏曲形式。
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有向地方大戏的发展趋势。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仍就保持着一种地方民间小戏的规模,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还是保留了民间戏曲质朴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之后,随着老旦、老生等角色的相继出现,逐渐的向地方大戏发展,增加了净等行当,在剧中也有了生产劳动、爱情、家庭矛盾等丰富的社会生活题材。
二、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1、长沙花鼓戏的前景规划
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沙花鼓戏的形成、发展、艺术特征、传承前景等做进一步的深度考察,确立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保护传承价值,进行重点抢救。
2、保护传人与培养“传人”齐头并进
艺术家们是花鼓戏的真正传人,戏曲艺术的精髓也全部集中在了艺术家们身上,所以长沙花鼓戏的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传承人,包括戏曲的编剧、导演、演员等等。此前,虽然曾多次开展了长沙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但大多数都只是整理一下剧本,而对传统艺术和艺术家们没有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离不开各个年龄阶段的艺人们。具体来说,要尊重他们的创作,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好的建议,允许他们说真话、说实话,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障演员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保障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创作和表演中。总而言之,只有表演者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尊重,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长沙花鼓戏的文化大军中来。
观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人,是演员们的衣食父母,没有观众也就没有戏曲,一种好的艺术形式是需要被大众认可的,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情节内容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也要真正的落实好“送戏下乡、社区”等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传承民族艺术,做好中华民族的传人。
3、政策宣传
在政策方面,应该让市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个花鼓戏剧团与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冠名、赞助商等新型形式合作,这样即解决了演出经费、宣传等问题,又给企业打了广告,是互利互惠关系。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长沙花鼓戏的复兴将指日可待。
宣传方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局这一强有力的后盾,让观众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花鼓戏的表演,甚至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举办一些花鼓戏知识大奖赛、花鼓戏表演大赛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加强宣传普及才有可能唤醒更多的潜在观众。而保护长沙花鼓戏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做做形式而已,而要在行动上加以证明,这样才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4、统一管理
建立专业的戏班、剧团,有文化部门统一管理并给予扶持,提高戏班演员的整体素质。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戏班的业务洽谈、日常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培训,也可以邀请其它戏曲的资深专家学者来共同交流学习,不定期的邀请资深花鼓戏演员去各个戏班进行指导交流。同时,也可从民间戏班中抽调优秀演员去专业戏曲院校进修学习,以提高戏班的整体能力。
组织专业人士对花鼓戏的剧本进行整合,把唱段制成比较规范的乐谱,特殊扶持那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三、加强戏曲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和情感也变得复杂多样。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深度的研究改革花鼓戏的方法,做到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亦可借鉴其它戏曲的先进方法。
例如:2001年,新编的古典梦幻浪漫越剧《蝴蝶梦》在上海首演,该剧受广大观众、专家和媒体的一致肯定,行内行外都特别看好领衔演员一人多角的表演特色,让人耳目一新。花鼓戏也可借鉴越剧《蝴蝶梦》的演出方式,在不改变花鼓戏的本质上做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说:灯光、舞台、演员造型、录制手段等的改变,这些都会给花鼓戏增加更多的色彩,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在唱腔等花鼓戏的精髓部分是不能改变的,精髓部分是花鼓戏的灵魂之所在,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戏曲也就没有了传承的意义。以花鼓戏《刘海砍樵》为例:可以借助灯光的变换和干冰喷雾器等先进的舞台工具的渲染取代传统的背景图案、简单老套的舞台设置,使场景更加逼真,更能体现出刘海哥和胡大姐相会的场景,也可以采取前期录音的手段,使节目更具现代化潮流,从而增加戏曲的色彩,赢得更多的观众。总而言之,长沙花鼓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加强学校保护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1、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用不同的语言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未来有可能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有责任、有義务承担这神圣的使命。中小学是整个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弘扬传统艺术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固我们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接触当地的艺术形式,从而使学生有个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
2、学校工作
以长沙为例:在音乐课堂上学校应该要求教师上一堂以长沙花鼓戏为中心的课程,也就最起码能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请一些花鼓戏班来学校演出、普及花鼓戏的知识。也可以开设花鼓戏兴趣班,引进一些服装、设备,根据学生个人爱好选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简单唱段给学生表演。当然,这些的实施之路由于涉及到经费、师资、场地等问题,固还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但毕竟这是一件有利于民族的事,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作用是综合的,跟一般的艺术教育不一样,它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对整个民族文化演进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引导和培养。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
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更是民族的希望。在这轻视传统文化、享乐主义,甚至道德沦丧时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只有把传统艺术、思想教育、道德伦理相互渗透运用在学校教育中,才能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并使学生富有高尚品格。
长沙花鼓戏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作为湖湘儿女的我们更应扛起这份重任,然而,要保护传承长沙花鼓戏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甚至可以把保护传统文化加入官员的政绩考核,如此,必可行。教育乃立国之根本,学校的宣传教育对保护传统文化极为重要,只有上下团结一致,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才能使长沙花鼓戏不被历史的洪流击退。
参考文献:
[1]傅谨《草根的力量》2001年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2]湖南戏曲研究所 《湖南戏曲志》1992年版
[3]龙华《湖南戏曲史稿》1998年版 湖南大学出版社
[4]《中国戏曲志·湖南卷》1991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