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整合,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理念。但是由于我国电力产业的营销管理技术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因此一直都处于全球电力产业链条的低端,想要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强我国电力营销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电力营销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之下电力营销管理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营销;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8-0399-01
引言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领域对于大数据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而作为高科技时代下的新兴产物,其不仅能够利用方便、快捷的手段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外,同时还能够对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数据予以专业化的处理、分析。现如今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等领域中来,而作为国家重要支柱型产业的电力企业,也在这种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发展中逐渐实现着信息化社会的转型。电力企业在整个的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建设中想要获得良性、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以新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大数据管理手段作为首要突破口。为此我们必须对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创新营销管理方式进行探索。
1大数据视角下电力营销管理的价值
电网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多样化的改变,让电力企业必须对大数据等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改变电力企业在时代背景下的处理方式。随着各类信息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所收集到的数据不仅需要储存,还需要定量的统计与研究。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应该尽量减少对传统管理思想的依赖性,更多的依靠数据化的分析与处理,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创新化管理得到提升。通过创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可以让复杂的电力管理活动变得方便、简单化,同时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模式化。
2大数据的电力营销弊端
2.1管理意识淡薄
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首要问题是管理意识淡薄。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到的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与电力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电力营销活动。这就要求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工作素养、丰富的工作经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服务意识,保证与客户的营销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现阶段,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部门和系统较多,存在学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服务意识较低的工作人员,致使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出现了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一旦出现管理意识淡薄这个严峻的问题,将可能会带来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源丧失,企业形象遭到破坏等严重后果。
2.2在具體利用大数据时系统性较为匮乏
在众多电力工作当中,开展高质量的电力营销管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国内很多地方电力企业在自身工作中也认识到了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自身管理路径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策略来增强应用效果。但是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大数据应用系统性较为匮乏表现得非常严重,例如,部分部门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就完成了对营销管理工作的处理,还有部分企业在进行电力抄表时,仍旧停留在使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该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提升整个工作的效率,同时还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这和当前大数据背景的具体要求是严重不相符的。此外,在进行营销宣传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化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传统的方式仍旧普遍存在,使用的一些大数据时代下的宣传营销手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作用。
2.3营销信息系统具有风险性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风险性也是大数据背景下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在于我国当前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所应用的技术还不够全面,技术水平也较为比较低,在这种条件下,盲目引用大数据系统,可能会造成电力营销管理出现安全漏洞。而操作风险则是相关工作人员因种种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甚至存在蓄意篡改数据的行为,这是需要坚决杜绝的行为。
3大数据的电力营销创新策略
3.1通过数据来分析市场,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基于大数据视角下,最显著性的特征就是需要从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准确的分析出信息传递的方式,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要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消息。首先可以对市场以及客户的潜在要求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次是电力企业要根据是市场发展的整体形势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营销方式,从客户的整体需求出发。最后,企业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样能使营销管理模式的发展取得根本上的改变。让自身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从而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让电力企业的在市场上得到较大的提升。例如可以开展“互联网加电力营销管理”的新理念,在任何时间、任何客户户以及任何地方都能轻松的办理营销业务。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全球平均的变电时间约为30天,但是我国平均的变电时间为143天,高效快捷的全员一体化局面,从组织结构到业务流程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为营销工作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作用与功能。
3.2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出精准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电力营销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传统的仅仅满足用户使用的水平已经成为人们的最低要求。而大数据时代为电力企业提升自身服务提供了可能,电力企业在开展具体的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通过对客户日常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等方面情况出发,使用大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实现为这些目标客户打造出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服务,全面增强人们对电力营销管理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此外,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大数据开拓出更多电力营销产品,通过大数据发现市场的需求与自身传统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以需求为创新导向、以问题为管理创新优化方向,确保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保持更强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整个电力市场竞争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在电力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3.3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环保服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家,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工作主要是以政府作为主管部门进行平衡,而大数据下的合同能源管理系统更是为了整个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作为一种销售整体的节能方案,它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及展示来实现能源费用以及节能项目全部投资,这种投资不仅允许用电客户将未来可能实现的节能收益进行合理匹配,同时还能够在用电客户与电网服务公司之间形成一整套能源服务合同,不仅在经济上推动了合理节能项目的实施节奏,同时还对推动整个电网领域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最佳保障。最后,大数据下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合同签订还能够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各种优缺点进行矩阵排列,以此来分析出企业、客户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风险以及管理、运行、财务等方面的风险,最终达成一种多元化的共赢局面。
结语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实际上是经营的一种方式,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电力市场的营销目标,为人们提供基本的保护。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营销与服务活动开展的各项情况,按照贴近一线、贴近实际的要求,系统梳理日常生产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跨平台数据的关联,内外部数据的综合应用和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为电力企业解决电网运行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优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支撑。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让信息技术为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营销组合理论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06):54-55.
[2]何毅.基于大数据视角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7(23):190.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营销;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8-0399-01
引言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领域对于大数据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而作为高科技时代下的新兴产物,其不仅能够利用方便、快捷的手段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外,同时还能够对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数据予以专业化的处理、分析。现如今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等领域中来,而作为国家重要支柱型产业的电力企业,也在这种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发展中逐渐实现着信息化社会的转型。电力企业在整个的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建设中想要获得良性、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以新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大数据管理手段作为首要突破口。为此我们必须对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创新营销管理方式进行探索。
1大数据视角下电力营销管理的价值
电网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多样化的改变,让电力企业必须对大数据等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改变电力企业在时代背景下的处理方式。随着各类信息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所收集到的数据不仅需要储存,还需要定量的统计与研究。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应该尽量减少对传统管理思想的依赖性,更多的依靠数据化的分析与处理,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创新化管理得到提升。通过创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可以让复杂的电力管理活动变得方便、简单化,同时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模式化。
2大数据的电力营销弊端
2.1管理意识淡薄
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首要问题是管理意识淡薄。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到的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与电力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电力营销活动。这就要求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工作素养、丰富的工作经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服务意识,保证与客户的营销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现阶段,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部门和系统较多,存在学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服务意识较低的工作人员,致使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出现了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一旦出现管理意识淡薄这个严峻的问题,将可能会带来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源丧失,企业形象遭到破坏等严重后果。
2.2在具體利用大数据时系统性较为匮乏
在众多电力工作当中,开展高质量的电力营销管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国内很多地方电力企业在自身工作中也认识到了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自身管理路径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策略来增强应用效果。但是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大数据应用系统性较为匮乏表现得非常严重,例如,部分部门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就完成了对营销管理工作的处理,还有部分企业在进行电力抄表时,仍旧停留在使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该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提升整个工作的效率,同时还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这和当前大数据背景的具体要求是严重不相符的。此外,在进行营销宣传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化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传统的方式仍旧普遍存在,使用的一些大数据时代下的宣传营销手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作用。
2.3营销信息系统具有风险性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风险性也是大数据背景下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在于我国当前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所应用的技术还不够全面,技术水平也较为比较低,在这种条件下,盲目引用大数据系统,可能会造成电力营销管理出现安全漏洞。而操作风险则是相关工作人员因种种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甚至存在蓄意篡改数据的行为,这是需要坚决杜绝的行为。
3大数据的电力营销创新策略
3.1通过数据来分析市场,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基于大数据视角下,最显著性的特征就是需要从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准确的分析出信息传递的方式,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要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消息。首先可以对市场以及客户的潜在要求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次是电力企业要根据是市场发展的整体形势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营销方式,从客户的整体需求出发。最后,企业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样能使营销管理模式的发展取得根本上的改变。让自身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从而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让电力企业的在市场上得到较大的提升。例如可以开展“互联网加电力营销管理”的新理念,在任何时间、任何客户户以及任何地方都能轻松的办理营销业务。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全球平均的变电时间约为30天,但是我国平均的变电时间为143天,高效快捷的全员一体化局面,从组织结构到业务流程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为营销工作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作用与功能。
3.2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出精准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电力营销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传统的仅仅满足用户使用的水平已经成为人们的最低要求。而大数据时代为电力企业提升自身服务提供了可能,电力企业在开展具体的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通过对客户日常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等方面情况出发,使用大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实现为这些目标客户打造出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服务,全面增强人们对电力营销管理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此外,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大数据开拓出更多电力营销产品,通过大数据发现市场的需求与自身传统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以需求为创新导向、以问题为管理创新优化方向,确保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保持更强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整个电力市场竞争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在电力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3.3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环保服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家,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工作主要是以政府作为主管部门进行平衡,而大数据下的合同能源管理系统更是为了整个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作为一种销售整体的节能方案,它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及展示来实现能源费用以及节能项目全部投资,这种投资不仅允许用电客户将未来可能实现的节能收益进行合理匹配,同时还能够在用电客户与电网服务公司之间形成一整套能源服务合同,不仅在经济上推动了合理节能项目的实施节奏,同时还对推动整个电网领域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最佳保障。最后,大数据下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合同签订还能够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各种优缺点进行矩阵排列,以此来分析出企业、客户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风险以及管理、运行、财务等方面的风险,最终达成一种多元化的共赢局面。
结语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实际上是经营的一种方式,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电力市场的营销目标,为人们提供基本的保护。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营销与服务活动开展的各项情况,按照贴近一线、贴近实际的要求,系统梳理日常生产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跨平台数据的关联,内外部数据的综合应用和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为电力企业解决电网运行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优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支撑。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让信息技术为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营销组合理论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06):54-55.
[2]何毅.基于大数据视角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7(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