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丹江口市以“三定三化”为抓手,全面推行“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三在”工作格局。
“三级联动”定人,实现“岗位在村”全员化。建立市四大家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每名市领导联系1个镇,担任1个村的“第一书记”,每名领导每季度到联系镇、村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累计为联系点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开展“双联双助双促”、“走进移民家,帮扶促发展”活动,105个市直单位联系213个村级组织,每个市直单位明确2至3名驻村工作队员,每周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1天,制定帮扶措施453条,争取项目180余个。采取镇党委班子成员、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干部“1 1 1”组团的方式,乡镇(街道)干部全员驻村,每周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
“三个明确”定责,推动“重在服务”规范化。明确驻村干部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产业发展引领员、为民服务代理员、困难群众帮扶员、基层党建指导员、生态保护监督员”的职责。开展“有困难找支部、要办事找干部”活动,驻村干部向组织和群众作出双重承诺,并在村a务公开栏上公示驻村干部个人信息和服务承诺。实行驻村值班签到、记录民情日记制度,设立监督专线,建立群众反映问题首问负责、限期办结、结果回告制度,定期调阅签到记录和民情日记,实时掌握情况、处理问题。
“三项制度”定规,保障“责在连心”长效化。驻村干部在遇到驻点村召开重大会议时必须到会列席,发生突发事件和上访事件时必须到场处置,有重要建设项目施工时必须到场指导。每月分别召开村级组织例会、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例会、乡镇领导班子例会,党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共同研究问题、商讨对策、谋划工作。把驻村干部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口碑3个方面作为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底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奖励挂钩,对职责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实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
“三级联动”定人,实现“岗位在村”全员化。建立市四大家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每名市领导联系1个镇,担任1个村的“第一书记”,每名领导每季度到联系镇、村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累计为联系点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开展“双联双助双促”、“走进移民家,帮扶促发展”活动,105个市直单位联系213个村级组织,每个市直单位明确2至3名驻村工作队员,每周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1天,制定帮扶措施453条,争取项目180余个。采取镇党委班子成员、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干部“1 1 1”组团的方式,乡镇(街道)干部全员驻村,每周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
“三个明确”定责,推动“重在服务”规范化。明确驻村干部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产业发展引领员、为民服务代理员、困难群众帮扶员、基层党建指导员、生态保护监督员”的职责。开展“有困难找支部、要办事找干部”活动,驻村干部向组织和群众作出双重承诺,并在村a务公开栏上公示驻村干部个人信息和服务承诺。实行驻村值班签到、记录民情日记制度,设立监督专线,建立群众反映问题首问负责、限期办结、结果回告制度,定期调阅签到记录和民情日记,实时掌握情况、处理问题。
“三项制度”定规,保障“责在连心”长效化。驻村干部在遇到驻点村召开重大会议时必须到会列席,发生突发事件和上访事件时必须到场处置,有重要建设项目施工时必须到场指导。每月分别召开村级组织例会、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例会、乡镇领导班子例会,党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共同研究问题、商讨对策、谋划工作。把驻村干部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口碑3个方面作为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底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奖励挂钩,对职责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实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