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准阅读与议论文写作完美牵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三策略为:将现当代名家经典议论文拿来做范文;从古代议论文中汲取精华;定期精准筛选、补充时政热点问题素材。我校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高一新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淀普遍不够丰厚,阅读、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受城乡区域差异、民族差异、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从小不读书积累知识;另一方面本地学校初中阶段教学中,作文教学只是练练中考要求的记叙文,到了初三,为了中考,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不敢把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导致学生除记叙文外,其它文体写作知识基本一片空白。
   进入高中阶段,考纲明确要求学生要将议论文写得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论证方法得当且富于变化,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衔接教学,高一新生在议论文阅读、写作中很快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些现实状况就迫切需要我们高中老师,直面现实,真正耐下心来,制定出议论文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抓好高一新生的作文教学。
   在近几年的议论文衔接教学工作中,笔者采用了以下三点粗浅策略:
   一、将现当代名家经典议论文拿来当做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范文,一箭双雕,既有的放矢阅读议论文,又精准训练议论文写作。
   首先充分了解学情,对症选文,筛选出适合我校高一新生阅读的议论文,让他们精准阅读。选文时笔者本着课内外有机结合,既不流于浅显,也不过于高深的原则,选用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吴晗的《谈骨气》,梁实秋的《漫谈读书》《谈考试》,林语堂的《中国书法》,周国平的《独处的充实》《幸福的哲学》,季羡林的《论压力》《成功》《有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余秋雨的《无争议陷阱》,王小波的《智慧与国学》等文章。有导读泛读、有剖析精读,在阅读中让学生直接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知识,在剖析议论文的结构中构建高一新生议论文阅读写作知识框架。
   例如《拿来主义》的导读:
   1.论题的提出及手法?
   用“送去主义”反照“拿来主义”,牵引出中心论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品味议论文怒骂嬉笑、妙趣横生的语言。
   重点赏析譬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用大宅子来譬喻文化遗产,以“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来比喻需要加以选择的对象。
   这样深入浅出的分析倍增了说理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引起高一新生的阅读兴趣;精准地引导高一新生快速学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让他们轻松愉悦地完成阅读分析,在剖析议论文的阅读中借力发力,快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二、从古代议论文阅读中汲取精华,来精准训练高一新生的议论文写作,假以时日能为学生未来写作能力的发展储备足够的养分。
   我校的学生阅读底子普遍较薄,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放远眼光、耐下心来长线陪跑。笔者在教学中将精选的古文阅读与议论文写作精准结合,以读促写,假以时日,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好点的学生)古文阅读水平和议论文写作水平相得益彰,共同提升了,呈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学习美景。
   教学中,笔者选文由浅入深,将课本选文与课外选文紧密结合,将适合精讲精练篇目与适合学生自读的篇目有机结合。已使用于教学中的篇目有:大秦“殊勋”李斯的《谏逐客书》《狱中上书》;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千古诤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杜牧的《阿房宫赋》;“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的《封建论》、韩愈的《论佛骨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下的战书《治安疏》等。将这些教学篇目,分为精读和导读两类。精读篇目配上相应的作文写作训练来精练精讲;导读篇目加上了详细的导读内容,有详细注解、作者作品、文章思路、结构框架等部分,并编辑成册,分发给学生。
   这些经典作品的作者,他们是文学家,大多亦是帝王的股肱之臣、政治家。他们身上既有文人敏锐的洞察力,又有政治家过人的胆识,能深刻独到地针砭时事,自然就炼成了笔杆子中的战斗机。拿他们的精品来作为整个高中阶段议论文作文教学资料,只要运用得法,运用巧妙,学生就可以更直接地积累作文素材,学习议论文严谨的结构,精辟的论证过程,典型的论证方法,积淀名句、成语等文学语言养分。如精读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抓三点:
   1.结合课文,针对班里一些孩子与父母沟通不畅的现象,设置了《谏爸妈十思疏》作文训练,将课文解析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出中心论点,系统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课文引经据典,笔力健劲,齐整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笔随意到,酣畅淋漓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中的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谦冲自牧”“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根固本长”“泉浚流远”等,既可以积累、丰富、涵泳语言,又可让他们自勉养德。
   古人文章中的雄才大略,穿透性的文笔本身就能打动代代读者。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感能染我们今天的学生,让他们汲取丰厚的养料,学习文章写作,更能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的时事,早日成人成才。
   三、定期精准筛选、补充时政热点问题素材,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打开思维的窗子,放眼外界,关注、思考个人、社会、国家热点、焦点问题,写出充满理性思维与家国情怀的活生生的议论文。
   高一新生入校后,笔者坚持让学生看新闻,阅读《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同时从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中青时评网等官方新闻网站下载整理“可信、可读、可用”的具有“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的时评文,一周一期,定期印发。要求学生每天定量阅读这些文章,并写出50-100字的素材精要。
   利用每周作文训练时间,共同讨论焦点话题,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如今年春天,疫情蔓延,通过网课了做如下练习:
   材料一:“在疫情中度过的这个春节,没有了过去的喜庆祥和,丢掉了走亲访友拜大年的快乐,舍弃了逛街游庙会的轻松洒脱……一个似乎冷清、寂寥的2020年春节,安静、压抑地待在家中的你一定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材料二:疫情期间上网课,我校约79.5%的高一新生都认为自己学习效率不高。但他们的学习时间比在校上课还长,6:00起床,6:30视频监控下早读,7:30:上课,上完10节网课,晚上视屏监控测试。如此拼,收获甚微。为什么?殊不知,上网课,近80%的学生都在“假听课”!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努力学习?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最真实的感触与看法。
   这样的写作训练,可引领高一学生在观察、阅读、写作训练中关注个人、社会,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拓宽自己的心胸视野,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足见,现在的网络时代,这样的阅读、写作训练能有效发挥语文教育在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养成中应有的作用,扩大他们的人生格局,让他们不但敢于睁眼看世界,更会有意识地逐步学会思考世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累土。让精准阅读与作文训练完美牵手的教学,虽说是为衔接教学,但假以三年的时光,它已高度契合了今天的语文高考需求。面对高考试题,他们就能乐于思考,一吐为快,而写议论文所需的论据,在三年的阅读中,早已贮备丰盈。我想关于高中生的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如此进行,语文高考成绩也许就真的变成教学的副产品了,那么,笔者的长线策略只要持之以恒地实施三年,就会帮更多的学生有资格、有能力真正享受大语文教育的熏陶了。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课改中西北偏远地区初高中语文衔接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与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Q2019_651])的阶段研究成果】
   叶玉红,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一朵花,开在山坡上  像一个人走在人群中  一朵花的周围有草、灌木和别的花  她并不孤独  一朵花,向着春天开放  三只蜜蜂飞过来,嗡嗡地歌唱  人群中,我与很多人同向而行  有的一起并肩走了很久  也有很多人迎面走过来  我们擦肩而过  我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也不知道我叫张三,还是李四  我们却都像一朵花,那样  慢慢凋零  往事  經常是这样,在清晨  或者日暮以后  我爱一个人  绕着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内容展开的,往往是告诉学生这篇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例如,学习《祝福》后,学生知道了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旧中国妇女形象,是一个被冷漠的社会和封建愚昧思想推向死亡的悲剧人物,通过这一悲剧人物,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直以来被视为“生存的感悟”(汪政、晓华语)的佳作,是“个体对生命的沉思”(陈思和语)。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二部分,许多论者认为第一部分是写“生死的感悟”,第二部分是写“母爱的伟大”。但这样的说法总让人感到疑惑: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两个部分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显然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解,这两部分不可能割离开来,它们必然统一于同一主题之下。那同一主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面对苦难的感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丰富儿童的知识视野,更能全面提升儿童的精神气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快餐”读物的影响,当前的课外阅读存在“功利性”与“娱乐化”两种不良倾向。笔者认为,儿童课外阅读应重在情趣培养和习惯养成,而“散步哲学”思想、“生长性文学圈”,无疑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新场域。   一、儿童“功利性”“娱乐化”阅读的异化现象分析   1.功利阅读多,情趣阅读少。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老
[案例]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决定换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让学生用笔将文中的“奇山异水”活脱脱展示出来,并借此搞一次班内画展。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马上群情振奋,跃跃欲试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急着看课文者有之……接着就是大家全身心到课下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准备作画工具、互相探询技法。  第二天的公开课上,我首先对作者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
光阴转瞬即逝,算起来罗大同先生已经辞世16个年头。早就想写点纪念性的文字,但每次拿起笔,又不知从何写起。今年是全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从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来写,我想这也最能体现先生的毕生追求。繁花满园,撷其一枝,以此纪念先生的在天之灵。  我上大学时正值改革开放肇始的1978年,当时先生已经60岁了,给我们讲“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那一段时间,他非常忙,经常外出开会、讲学,课堂上经常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是课堂有机构成部分,尤其是有效提问,可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发展,发挥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提问艺术,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精设问题,抓住契机,有效发挥提问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启发式提问,引导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需要讲究一定的启发性,即在传授知识与信息时,不直接告知学生
人教版本的《外国小说欣赏》多选用现代派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复杂,更难以把握,以致于让学生读不懂、读不深。读不懂的小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疑惑的小说细节也引发学生兴趣。笔者的教学策略就是更多地站在学生需求角度上,给予学生小说背景支持、作者风格介绍、情节还原体验、文句细读挖掘、赏鉴总结写作等等。本文主要总结一些作品或作者的风格。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已被选入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教材(上)。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女主人公陶影(一位普通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竭力要在儿子面前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形象,并为此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参对她的做法也是予以肯定的:“她是普通的,但又是可敬可佩的”。笔者也很愿意,很希望相信女主人公是在追求完美,因为笔者也是一个为人父者,对“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杨宏丽老师既富有教学的纯情,又富有教学的智慧。她认为“站在语文教学这一方净土上,需要用我们的纯美的心去经营,只有纯美的内心才可以成就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从语文教学的一线到语文教研领域,杨宏丽老师都在用自己至纯至善的心灵在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中苦心探索和追求。走进杨宏丽老师用纯美的心经营的语文课堂,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纯美的教学创意和特有的教学情致对心灵堤岸的撞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