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间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最近5年临床送检标本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9月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的7 802份血清标本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gG和IgM抗体以及滴度判断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或近期感染。分析年龄、性别等临床因素与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的关系。

结果

(1)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IgG抗体滴度≥ 1∶16且<1∶512(阳性)率为87.5%(6 827/7 802),其中2~4岁组阳性率最低[50.6%(78/154)],70岁以上组阳性率最高[98.7%(1 277/1 294)]。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患者中,男性抗体滴度高于女性抗体滴度(几何均数:45.8比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肺炎衣原体IgG抗体≥1∶512或IgM滴度≥1∶16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阳转或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总体近期感染率为3.6%(282/7 802),其中<2岁组感染率最低[0.5%(2/417)],10~14岁组感染率最高[6.7%(24/357)]。如果IgM作为唯一的近期感染标准可能有高达68.1%(192/282)漏检。仅自身免疫病患者和肺部感染或肺部阴影患者中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率高于总体近期感染率[7.1%(24/336)和4.7%(69/1 467)比3.6%,P=0.000 4、0.014 0]。

结论

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非常高,男性患者Ig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女性;如果以IgM抗体作为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率唯一判定标准可造成漏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烧伤程度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入院当天检测ApoAI、Lp(a)以及CRP水平,比较46例不同烧伤严重程度患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烧伤患者ApoAI、Lp(a)以及CRP的浓度变化与患者的不同烧伤程度有关,烧伤越严重ApoAI水平越降低(P〈0.05或P〈0.01)、Lp(a)及CRP水平则越高(P〈0
期刊
目的分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而频繁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病历明确记载AECOPD住院次数者入选。记录患者急性加重时的病原学分布、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根据过去一年中因AECOPD而住院的次数把患者分为频繁住院组(住院次数≥2次)和非频繁住院组(住院次数<2次);比较2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共1
目的对1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及相关功能结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201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家系4代共19人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用PCR方法对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扩增,通过正反向测序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QB1*0602基因阳性率。方法1998年8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1 223例,根据临床表现中有无典型猝倒将其分为猝倒组(1 132例)与非猝倒组(91例)2组,将其中发病年龄明确的1 218例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组(发病年龄≤15岁,1 037例)和晚发型组(发病年龄>15岁,181例)
期刊
目的探讨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接受治疗的128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NMSS)调查PD患者NMS的发生率和水平;应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水平。结果本组PD患者NMS的总体发生率为100%,得分为47~229分,平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2年11月北京肿瘤医院8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原发部位分为胃组和非胃组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胃组32例(40.0%),非胃组48例(60.0%)。两组比较,胃组患者易出现贫血[50.0%(16/32)比25.0%(12/48),P=0.022];非胃组患者Ⅲ~Ⅳ期比例高于胃组[3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PC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PCa患者139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c–Myc、Klf4、Nanog、Oct4A及Sox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传统PCR技术检测组织内特异的Klf4基因剪切体,最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一个含有404个前列腺组织样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