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讲话、批示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提出了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教育优先发展观点。特别对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在现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留守儿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相关统计,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以上。其占比之大,危害之深,可见关注留守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管教,往往引起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本文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健康发展进行相关的探讨,为研究相关内容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 对策
正文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 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根据教育部于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和父母分开,形成了隔代监护或者代为监护的现状,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阻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家庭监护缺乏正确指导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缺乏正确的监护指导。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部分留守家庭的父母双方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导致了教育意识薄弱。又由于父母双方或者是单方常年在外,缺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交流,难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无法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二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照料,由于照料的长辈年事已高且文化水平有限,也无法在学业上给予孩子指导,且儿童存在发育期和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代沟。三是隔代教育还常常会由于长辈太过于溺爱孩子,从而影响身心发展。
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由于缺乏时间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少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容易染上不良风气,影响其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力度有待加强
在农村,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地方。师资力量往往是比较薄弱,不仅在编在岗教师人数不足,且一些专业学科教师紧缺。使得任课老师只能一兼多职,同时教授多门功课,导致课业负担沉重,难以有更多精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倾诉困惑,缓解长期见不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的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教育时候,除了课本文化知识外,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等教育。特别是对农村留守的儿童,其长期缺乏亲情的环境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变得敏感,自卑,暴躁。应该对其予以特别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1、强化家庭监护意识。
父母双方不仅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也要对其实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或者选择返乡就业创业。若是由于条件限制,父母双方都需外出务工的,在外出务工时要常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并与家里看管孩子的长辈和学校授课老师多进行电话交流或者面谈,及时了解掌握他们近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关爱,填补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的空白。
2、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并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教育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而失学,且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强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教职工进行专题培训。学校应当落实上级的指示政策,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关注和保护留守儿童。一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组织班级性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多学习,多交流,排解内心负面情绪。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收获知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交流学习。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选拔优秀的教师,组建成长导师队伍。使其能够不留空档期,有效做到长期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更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关爱。三是利用电话、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彼此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及其生活状况,并且帮助監护人及时了解其在校表现情况,提升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使得学校、父母、监护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关注力度。且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宣传引导,让教师、父母、监护人合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文献综述:
(1)张高华.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2)张玉琴.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J].运城 学院学报,2018,36( 01) : 77-81.
(作者简介:齐娜(1992.12.24—),女,汉族,福建武夷山,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留守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 对策
正文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 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根据教育部于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和父母分开,形成了隔代监护或者代为监护的现状,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阻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家庭监护缺乏正确指导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缺乏正确的监护指导。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部分留守家庭的父母双方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导致了教育意识薄弱。又由于父母双方或者是单方常年在外,缺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交流,难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无法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二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照料,由于照料的长辈年事已高且文化水平有限,也无法在学业上给予孩子指导,且儿童存在发育期和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代沟。三是隔代教育还常常会由于长辈太过于溺爱孩子,从而影响身心发展。
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由于缺乏时间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少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容易染上不良风气,影响其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力度有待加强
在农村,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地方。师资力量往往是比较薄弱,不仅在编在岗教师人数不足,且一些专业学科教师紧缺。使得任课老师只能一兼多职,同时教授多门功课,导致课业负担沉重,难以有更多精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倾诉困惑,缓解长期见不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的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教育时候,除了课本文化知识外,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等教育。特别是对农村留守的儿童,其长期缺乏亲情的环境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变得敏感,自卑,暴躁。应该对其予以特别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1、强化家庭监护意识。
父母双方不仅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也要对其实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或者选择返乡就业创业。若是由于条件限制,父母双方都需外出务工的,在外出务工时要常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并与家里看管孩子的长辈和学校授课老师多进行电话交流或者面谈,及时了解掌握他们近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关爱,填补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的空白。
2、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并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教育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而失学,且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强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教职工进行专题培训。学校应当落实上级的指示政策,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关注和保护留守儿童。一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组织班级性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多学习,多交流,排解内心负面情绪。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收获知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交流学习。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选拔优秀的教师,组建成长导师队伍。使其能够不留空档期,有效做到长期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更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关爱。三是利用电话、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彼此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及其生活状况,并且帮助監护人及时了解其在校表现情况,提升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使得学校、父母、监护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关注力度。且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宣传引导,让教师、父母、监护人合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文献综述:
(1)张高华.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2)张玉琴.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J].运城 学院学报,2018,36( 01) : 77-81.
(作者简介:齐娜(1992.12.24—),女,汉族,福建武夷山,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