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离不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在论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这一运输通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必要性,并对其要义与构成进行了界定,为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增强各类交通枢纽的互动性与联动性、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的高效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多式联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74
1 研究背景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依托地缘政治,加强中西方交流,营造友好、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点带面、以线到片,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中西亚、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软实力。
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重中之重在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系统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区域,经济贸易的往来实质上是货物的流通、人员的往来和相关信息的传递等,从根本上都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运输系统又是物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走廊发展概况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现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交通走廊的角度来看,现状下的交通走廊,就是依托横贯亚欧的新亚欧大陆桥以及同方向的连霍高速公路为主要轴线,然后和中亚、西亚各国的铁路及公路相连,从而延伸至欧洲,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
2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定位
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的货物往来多以矿产资源、机械设备、原棉、粮食、化工品为主,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距离长达几万千米,铁路以其运能大、适合中长距离运输、能耗小、保障有力、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最适合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经济区域内的长距离物资交流的主导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范围内各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各类货物、人流的聚集和扩散离不开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可充分发挥其灵活、易成网络的优势,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在铁路不能辐射的地方,由公路运输进行聚集和扩散,从而增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航空运输具有快速、可达性强、安全的特点,可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客运需求上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其货物损耗率低、包装成本低、保险费用低的优势,承担一部分价值高、质量轻、体积小的货物需求。
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说来,在货运上,需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辅以公路运输,为铁路运输集散货物,其次以管道运输为补充;在客运上,以航空运输为主,并在一定距离内辅以高铁运输。
3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31 一般意义下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般意义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装卸存储、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其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是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
32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地域范围广泛、沿线的产业布局多元化,决定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综合交通枢纽,它更注重各种交通方式或各个交通枢纽间的互动性和联动性。
从实体交通设施的视角分析,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是服务一定范围内的枢纽群,它是具备一定规模、功能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场站等各类枢纽的空间集合,道路将这些单体枢纽连接起来,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各类交通方式的互动成为可能。从实现物流的运输组织功能的层面考虑,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涵盖的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客货运的流动、装卸、整合、中转、分发,还包括了信息流的流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机制和运营管理体制。
33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构成
由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内涵可知,它由各部门性枢纽组成的,但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设备叠加,而是信息、设备、管理于一体的有机的集成。因此,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仅包括空港、火车站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场站设施,还包括综合运输通道以及信息网络、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等。
331 基础设施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主要具备以下基础设施:铁路运输的货运场站(包括编组站、普通货运站)以及客运站,公路运输的客运站和货运站,以及航空运输的机场等设施,此外,还包括连接各个场站设施的国家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公路网络、城市道路网络等。
332 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平台。信息平台的搭建对于实现陆港空联动发展、信息的高效传输、资源共享、电子商贸平台的搭建、跨境电子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平台的搭建必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Internet)、移动数字通信技术(GPRS/CDMA)、地理信息管理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加以集成,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运输方式间的联动。
333 协调机制与管理体制
(1)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包含的运输主体种类繁多,参与的部门众多,为保证各部门间更好地分工协作,需建立完善、顺畅的协调机制,合理进行责任、权利、利益分配,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分配,消除各部门间冲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主要包括:打破行政区划,立足于全局、统筹“落子”,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各种运输方式间运能的匹配、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各个场站职能的明确与地区分工协作,整合部分设施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2)健全的管理体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的高效、顺畅流通离不开完备的管理体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需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改革铁路、公路、民航、邮政等各方面的体制,建立决策科学、合理分工、职权对等、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管理条例,保证决策、执行、监督协调发展,便于体系内的各个部门有序化运作。
(3)物流政策法规体系。《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保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国家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政策的实施,解决好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土地使用、投融资、税收、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完善物流领域的立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障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4)物流标准化体系。制定完善物流基础设备类、技术类、信息类、服务类等标准,便于跨区域、跨国际物流的顺畅快速高效流通。注重地区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统一、与其他部门物流标准的协调配合,形成统一体系,便于协调机制的顺畅实施,提高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努力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标准化运作水平。
4 结 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广袤的经济合作区域离不开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体系的支撑。在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构建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平台是实现其功能的基本硬件支撑,而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保证其高效发挥功能的软件保障,两者共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框架体系,便于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联动,以点带面,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实现物流的高效流通。
参考文献:
[1]李宁试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3).
[2]王争鸣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发展战略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1).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多式联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74
1 研究背景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依托地缘政治,加强中西方交流,营造友好、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点带面、以线到片,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中西亚、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软实力。
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重中之重在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系统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区域,经济贸易的往来实质上是货物的流通、人员的往来和相关信息的传递等,从根本上都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运输系统又是物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走廊发展概况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现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交通走廊的角度来看,现状下的交通走廊,就是依托横贯亚欧的新亚欧大陆桥以及同方向的连霍高速公路为主要轴线,然后和中亚、西亚各国的铁路及公路相连,从而延伸至欧洲,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
2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定位
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的货物往来多以矿产资源、机械设备、原棉、粮食、化工品为主,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距离长达几万千米,铁路以其运能大、适合中长距离运输、能耗小、保障有力、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最适合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经济区域内的长距离物资交流的主导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范围内各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各类货物、人流的聚集和扩散离不开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可充分发挥其灵活、易成网络的优势,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在铁路不能辐射的地方,由公路运输进行聚集和扩散,从而增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航空运输具有快速、可达性强、安全的特点,可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客运需求上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其货物损耗率低、包装成本低、保险费用低的优势,承担一部分价值高、质量轻、体积小的货物需求。
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说来,在货运上,需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辅以公路运输,为铁路运输集散货物,其次以管道运输为补充;在客运上,以航空运输为主,并在一定距离内辅以高铁运输。
3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31 一般意义下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般意义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装卸存储、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其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是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
32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地域范围广泛、沿线的产业布局多元化,决定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综合交通枢纽,它更注重各种交通方式或各个交通枢纽间的互动性和联动性。
从实体交通设施的视角分析,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是服务一定范围内的枢纽群,它是具备一定规模、功能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场站等各类枢纽的空间集合,道路将这些单体枢纽连接起来,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各类交通方式的互动成为可能。从实现物流的运输组织功能的层面考虑,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涵盖的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客货运的流动、装卸、整合、中转、分发,还包括了信息流的流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机制和运营管理体制。
33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构成
由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内涵可知,它由各部门性枢纽组成的,但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设备叠加,而是信息、设备、管理于一体的有机的集成。因此,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仅包括空港、火车站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场站设施,还包括综合运输通道以及信息网络、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等。
331 基础设施
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主要具备以下基础设施:铁路运输的货运场站(包括编组站、普通货运站)以及客运站,公路运输的客运站和货运站,以及航空运输的机场等设施,此外,还包括连接各个场站设施的国家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公路网络、城市道路网络等。
332 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平台。信息平台的搭建对于实现陆港空联动发展、信息的高效传输、资源共享、电子商贸平台的搭建、跨境电子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平台的搭建必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Internet)、移动数字通信技术(GPRS/CDMA)、地理信息管理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加以集成,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运输方式间的联动。
333 协调机制与管理体制
(1)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包含的运输主体种类繁多,参与的部门众多,为保证各部门间更好地分工协作,需建立完善、顺畅的协调机制,合理进行责任、权利、利益分配,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分配,消除各部门间冲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主要包括:打破行政区划,立足于全局、统筹“落子”,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各种运输方式间运能的匹配、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各个场站职能的明确与地区分工协作,整合部分设施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2)健全的管理体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的高效、顺畅流通离不开完备的管理体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需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改革铁路、公路、民航、邮政等各方面的体制,建立决策科学、合理分工、职权对等、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管理条例,保证决策、执行、监督协调发展,便于体系内的各个部门有序化运作。
(3)物流政策法规体系。《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保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国家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政策的实施,解决好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土地使用、投融资、税收、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完善物流领域的立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障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4)物流标准化体系。制定完善物流基础设备类、技术类、信息类、服务类等标准,便于跨区域、跨国际物流的顺畅快速高效流通。注重地区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统一、与其他部门物流标准的协调配合,形成统一体系,便于协调机制的顺畅实施,提高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努力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标准化运作水平。
4 结 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广袤的经济合作区域离不开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体系的支撑。在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构建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平台是实现其功能的基本硬件支撑,而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保证其高效发挥功能的软件保障,两者共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框架体系,便于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联动,以点带面,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实现物流的高效流通。
参考文献:
[1]李宁试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3).
[2]王争鸣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发展战略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