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程序员,另一种则是非程序员。
这是典型程序员式的二进制思维论断。如果你觉得很有道理,那么作为有程序员潜质的你,就一定不会对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感到陌生。作为一项在计算科学与工程界长期以来最具盛誉的大学赛事,ICPC吸引了全球最具天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今年,经过为期数月以国家、区域为范围的层层预赛筛选,第36届ICPC全球年度总决赛于5月14日到5月17日在波兰华沙大学举行。这可谓是头脑之战的巅峰对决。参与决赛的112支队伍以大学为单位,三人组成一队,需要在严格限定的五小时内解决12道最难的编程问题,向“世界最聪明学子”冠军奖杯发起冲击。
不仅仅是编程竞赛
事实上,将来自全球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并操着不同语言的计算机编程顶尖学生汇聚到一起,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共同运用计算机程序这一世界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社会价值和潜力的大事,而头脑的对决,冠军争夺只是这一国际赛事的高潮部分。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IBM自1997年开始独家赞助ICPC,并通过赋予赛事更多的内涵,不断吸引更多的顶尖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事规模已经增长了10倍。本届大赛就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2219所院校的超过8000支队伍参与其中,参赛选手超过25000人。
“ICPC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竞赛。我们会对参加决赛的选手提出严格的挑战,要求他们在熟练编码的同时,也要能够对目前我们这个地球所面临的紧急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道。”IBM 软件产品部架构和技术副总裁Salvatore Vella表示,“问题是根据真实的世界事件而设置的,围绕一个更加智慧的地球这一主题。比如,此次比赛会涉及水资源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环保的制造工艺、网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制造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相对应的、创造性的方案。”
赛事的主要组织者、ICPC执行总监、贝勒大学教授Bill Poucher告诉记者,作为同类比赛当中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赛事,它为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IBM作为ICPC长期独家赞助单位,旨在不断发掘未来商业与技术人才,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商业和技术领域人才的转变,鼓励他们投身最新的商业与技术革新。这些学生选手也因此能够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商业社会的实际问题,不仅可扩展视野,最优秀的选手还能直接获得IBM公司的入职邀请。
的确,从赛程来看,除了17日当天的核心程序设计竞赛之外,每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都会依据当时的技术流行趋势,设定相关的技术交流主题。据Vella介绍,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大数据”,IBM还立足于技术前瞻性的思维,向决赛学生诠释了一个全新计算时代的来临,即“认知计算”时代。IBM认为,我们正在告别以数据为基础的传统计算模式,开始迎接以信息为基础的全新计算时代。在这一过程中,面向大数据的分析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借助更加智能的计算系统和软件,计算机将能够突破传统局限,获得感知、学习、思考和预测的自学习能力,这是认知计算的关键点。
此外,决赛学生在为期一周的比赛中还接触到了包括数据分析、智慧商务、云计算和社会化商务等最新的行业技术,同时他们还参与了与IBM高层互动的技术研讨会和IBM技术展示活动。
竞赛过程险象环生
作为ICPC全球总决赛的高潮部分,5月17日当天耗时5个小时的竞赛可谓精彩激烈。由于赛事设计巧妙,顶级选手水平接近,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确定总冠军获得者,本届比赛尤其富有戏剧性。决赛之前,各种预测中得冠热门队均集中在本届东道主华沙大学队,以及三届冠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支队伍上。
总冠军角逐在5月17日上午10:00正式开始。按照比赛规则,参赛的112支队伍需要在5个小时内回答12道编程问题,按照回答问题的多少和答题用时进行排名。每支队伍的三位队员只能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编程解题,以考验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每提交一次错误的程序,就被罚相应的时间。最终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
虽然是一场脑力比赛,但由于赛事设置的大屏幕实时显示以及配合的场外现场讲解等手段使得竞赛吸引了不少观众,且观感颇强。开赛仅仅12分钟,美国斯坦福大学队就答对了全场第一道题,博得了全场关注。ICPC赛事组织者和IBM高层亲自将“FIRST TO SOLVE”的彩色气球绑在该队伍席位上方。这一环节俗称“升气球”,即参赛队伍每答对一道题,就会在其席位上方升起一只彩色气球作为标记,共12种色彩的气球分别对应不同的题目。
随着全场升起的气球数目越来越多,竞赛在中午时分进入“中盘”,夺冠第一梯队也浮出水面,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暂时抢占榜首,华沙大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莫斯科州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中山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队等队伍渐渐突出重围。
随着竞赛宣布一小时倒计时,排名榜单被锁定,只显示各队提交答题数量和时间,不显示评委评判结果,历届竞赛在这一小时中也屡屡会出现戏剧性结果。本届比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和华沙大学均提交了9道题的答案,前者由于时间优势暂时排名第一。直到比赛结束前10分钟,华沙大学又提交了1道题的答案,答题数反超,谁将成为冠军也成为此次竞赛最大悬念。
最终结果在比赛结束后一小时向观众实时揭晓。结果按照排名自后向前依次公布,多支队伍因最后一小时内的出色表现而实现数十名的超越,全场屡屡传出唏嘘和欢呼声。而冠军诞生时刻无疑最为紧张。华沙大学队由于最后提交的第10个答案结果错误,而错失反超的机会。最后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以答对9题且用时最少而取得第36届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捧得“世界最聪明学子”冠军奖杯,并首次成为第四次捧得该奖杯的大学队伍。华沙大学对同样答对9题屈居第二名,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分列第三、四名,并夺得金牌。中国参赛队伍方面,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表现优异,分别以第六和第八名的成绩夺得银牌。
据悉,2013年的ACM-ICPC全球总决赛将由IBM赞助,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2012年的冠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将承办此次比赛。不论比赛在哪里举行,用这样的方式发展和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是ICPC历久弥新的核心主题。
这是典型程序员式的二进制思维论断。如果你觉得很有道理,那么作为有程序员潜质的你,就一定不会对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感到陌生。作为一项在计算科学与工程界长期以来最具盛誉的大学赛事,ICPC吸引了全球最具天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今年,经过为期数月以国家、区域为范围的层层预赛筛选,第36届ICPC全球年度总决赛于5月14日到5月17日在波兰华沙大学举行。这可谓是头脑之战的巅峰对决。参与决赛的112支队伍以大学为单位,三人组成一队,需要在严格限定的五小时内解决12道最难的编程问题,向“世界最聪明学子”冠军奖杯发起冲击。
不仅仅是编程竞赛
事实上,将来自全球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并操着不同语言的计算机编程顶尖学生汇聚到一起,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共同运用计算机程序这一世界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社会价值和潜力的大事,而头脑的对决,冠军争夺只是这一国际赛事的高潮部分。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IBM自1997年开始独家赞助ICPC,并通过赋予赛事更多的内涵,不断吸引更多的顶尖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事规模已经增长了10倍。本届大赛就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2219所院校的超过8000支队伍参与其中,参赛选手超过25000人。
“ICPC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竞赛。我们会对参加决赛的选手提出严格的挑战,要求他们在熟练编码的同时,也要能够对目前我们这个地球所面临的紧急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道。”IBM 软件产品部架构和技术副总裁Salvatore Vella表示,“问题是根据真实的世界事件而设置的,围绕一个更加智慧的地球这一主题。比如,此次比赛会涉及水资源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环保的制造工艺、网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制造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相对应的、创造性的方案。”
赛事的主要组织者、ICPC执行总监、贝勒大学教授Bill Poucher告诉记者,作为同类比赛当中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赛事,它为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IBM作为ICPC长期独家赞助单位,旨在不断发掘未来商业与技术人才,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商业和技术领域人才的转变,鼓励他们投身最新的商业与技术革新。这些学生选手也因此能够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商业社会的实际问题,不仅可扩展视野,最优秀的选手还能直接获得IBM公司的入职邀请。
的确,从赛程来看,除了17日当天的核心程序设计竞赛之外,每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都会依据当时的技术流行趋势,设定相关的技术交流主题。据Vella介绍,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大数据”,IBM还立足于技术前瞻性的思维,向决赛学生诠释了一个全新计算时代的来临,即“认知计算”时代。IBM认为,我们正在告别以数据为基础的传统计算模式,开始迎接以信息为基础的全新计算时代。在这一过程中,面向大数据的分析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借助更加智能的计算系统和软件,计算机将能够突破传统局限,获得感知、学习、思考和预测的自学习能力,这是认知计算的关键点。
此外,决赛学生在为期一周的比赛中还接触到了包括数据分析、智慧商务、云计算和社会化商务等最新的行业技术,同时他们还参与了与IBM高层互动的技术研讨会和IBM技术展示活动。
竞赛过程险象环生
作为ICPC全球总决赛的高潮部分,5月17日当天耗时5个小时的竞赛可谓精彩激烈。由于赛事设计巧妙,顶级选手水平接近,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确定总冠军获得者,本届比赛尤其富有戏剧性。决赛之前,各种预测中得冠热门队均集中在本届东道主华沙大学队,以及三届冠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支队伍上。
总冠军角逐在5月17日上午10:00正式开始。按照比赛规则,参赛的112支队伍需要在5个小时内回答12道编程问题,按照回答问题的多少和答题用时进行排名。每支队伍的三位队员只能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编程解题,以考验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每提交一次错误的程序,就被罚相应的时间。最终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
虽然是一场脑力比赛,但由于赛事设置的大屏幕实时显示以及配合的场外现场讲解等手段使得竞赛吸引了不少观众,且观感颇强。开赛仅仅12分钟,美国斯坦福大学队就答对了全场第一道题,博得了全场关注。ICPC赛事组织者和IBM高层亲自将“FIRST TO SOLVE”的彩色气球绑在该队伍席位上方。这一环节俗称“升气球”,即参赛队伍每答对一道题,就会在其席位上方升起一只彩色气球作为标记,共12种色彩的气球分别对应不同的题目。
随着全场升起的气球数目越来越多,竞赛在中午时分进入“中盘”,夺冠第一梯队也浮出水面,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暂时抢占榜首,华沙大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莫斯科州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中山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队等队伍渐渐突出重围。
随着竞赛宣布一小时倒计时,排名榜单被锁定,只显示各队提交答题数量和时间,不显示评委评判结果,历届竞赛在这一小时中也屡屡会出现戏剧性结果。本届比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和华沙大学均提交了9道题的答案,前者由于时间优势暂时排名第一。直到比赛结束前10分钟,华沙大学又提交了1道题的答案,答题数反超,谁将成为冠军也成为此次竞赛最大悬念。
最终结果在比赛结束后一小时向观众实时揭晓。结果按照排名自后向前依次公布,多支队伍因最后一小时内的出色表现而实现数十名的超越,全场屡屡传出唏嘘和欢呼声。而冠军诞生时刻无疑最为紧张。华沙大学队由于最后提交的第10个答案结果错误,而错失反超的机会。最后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以答对9题且用时最少而取得第36届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捧得“世界最聪明学子”冠军奖杯,并首次成为第四次捧得该奖杯的大学队伍。华沙大学对同样答对9题屈居第二名,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分列第三、四名,并夺得金牌。中国参赛队伍方面,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表现优异,分别以第六和第八名的成绩夺得银牌。
据悉,2013年的ACM-ICPC全球总决赛将由IBM赞助,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2012年的冠军——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与光学州立大学将承办此次比赛。不论比赛在哪里举行,用这样的方式发展和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是ICPC历久弥新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