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情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激情"是孩子进行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有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激情,才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生的数学素质才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注重在新课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以"导"引发激情。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索。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几道看似非常难以计算的题对学生说:下面这几道题你们自己计算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同学们都说估计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说,如果我教给你们一种计算方法,只需要2分钟就会了,你们愿意学习吗?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孩子不愿意的吗?因此,在教学中,导入语将会对引发学生的激情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以"疑"激发激情。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很多的知识是学生所不知道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学生因不知道的知识而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反,我们还应该以"疑"来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能充分的把这种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学生就对把三个苹果分给四个小朋友,出现了不能合理分配,这是就让学生感到疑惑。这时,老师如果能因势利导,从疑中引入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就能引导他们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以"境"培养激情。
每个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各抒己见的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争论之中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景,适时点燃引发学生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比如,在教学竖式除法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以下情景:加、減、乘法各一道,3+3、3-3、3×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3÷3,结果多数同学都会沿着最开始的一种定向思维去依照加、减、乘的方式进行。这时候,老师说出这是错误的,同学们就会感觉非常奇怪。带着这种情景方式,培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书上的标准答案的同学就会慢慢的多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
四、以"励"促进激情。
小学生学习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会产生极大探究的激情。但,如果一节课下来,不论学生做得好与不好,教师一概不加表扬,估计再想认真学习的孩子也会打退堂鼓。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说:你真棒!简单三个字,将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激励啊?又比如,老师说:啊,你好能干哦,连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到了。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多不胜数。也许,我们信手掂来的一句鼓励的话,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五、以"评"延伸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笑笑说:"哦!你也是这样认为的?真好啊!"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胡书源是个胆大但学生没有上路的孩子。他本身学习没有问题,但是缺乏信心。上课回答问题时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有时又不为其它同学所理解,所以时间久了,再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就比较困难。老师在上课时,就经常提到,我们班上的同学真的都很能干,特别是胡书源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这非常棒。但是,老师希望他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当然,其它同学也应该认真领会,只有大家一起学会了,才能让一个班共同进步。这样,既让这个同学能在回答问题时更加大胆,也提醒了其它同学应该学会更深一步的思考,这也是用评价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许多改进,课堂上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能及时表扬,但很多老师的表扬还只是轻描淡写的。"不错!""好的!""回答正确!",这些激励的语言都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很强,学生不一定能从内心去接受。因此,教师本身的态度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学习态度。我们应当以"导"引发学生学习激情,以"疑"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以"境"培养学生学习激情,以"励"促进学生学习激情并以"评"延伸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导"引发激情。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索。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几道看似非常难以计算的题对学生说:下面这几道题你们自己计算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同学们都说估计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说,如果我教给你们一种计算方法,只需要2分钟就会了,你们愿意学习吗?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孩子不愿意的吗?因此,在教学中,导入语将会对引发学生的激情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以"疑"激发激情。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难免有很多的知识是学生所不知道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让学生因不知道的知识而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反,我们还应该以"疑"来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能充分的把这种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学生就对把三个苹果分给四个小朋友,出现了不能合理分配,这是就让学生感到疑惑。这时,老师如果能因势利导,从疑中引入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就能引导他们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以"境"培养激情。
每个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各抒己见的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争论之中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景,适时点燃引发学生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比如,在教学竖式除法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以下情景:加、減、乘法各一道,3+3、3-3、3×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3÷3,结果多数同学都会沿着最开始的一种定向思维去依照加、减、乘的方式进行。这时候,老师说出这是错误的,同学们就会感觉非常奇怪。带着这种情景方式,培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书上的标准答案的同学就会慢慢的多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利用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
四、以"励"促进激情。
小学生学习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会产生极大探究的激情。但,如果一节课下来,不论学生做得好与不好,教师一概不加表扬,估计再想认真学习的孩子也会打退堂鼓。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说:你真棒!简单三个字,将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激励啊?又比如,老师说:啊,你好能干哦,连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到了。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多不胜数。也许,我们信手掂来的一句鼓励的话,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五、以"评"延伸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笑笑说:"哦!你也是这样认为的?真好啊!"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胡书源是个胆大但学生没有上路的孩子。他本身学习没有问题,但是缺乏信心。上课回答问题时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有时又不为其它同学所理解,所以时间久了,再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就比较困难。老师在上课时,就经常提到,我们班上的同学真的都很能干,特别是胡书源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这非常棒。但是,老师希望他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当然,其它同学也应该认真领会,只有大家一起学会了,才能让一个班共同进步。这样,既让这个同学能在回答问题时更加大胆,也提醒了其它同学应该学会更深一步的思考,这也是用评价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许多改进,课堂上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能及时表扬,但很多老师的表扬还只是轻描淡写的。"不错!""好的!""回答正确!",这些激励的语言都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很强,学生不一定能从内心去接受。因此,教师本身的态度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学习态度。我们应当以"导"引发学生学习激情,以"疑"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以"境"培养学生学习激情,以"励"促进学生学习激情并以"评"延伸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