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讨论了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结合教改实践,介绍了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最后给出了对于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几点结论。
【关键词】大学数学 分层次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1-01
1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提出的背景
大学数学是理工农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基础课程,它所提供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做好大学的数学教学工作。
高等教育的正在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层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两点不足:
(1)由于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分布差异和水平差异也相应加大,也就是学生之间层次差距在扩大。对于所有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在各个经济和科学领域作用越来越大,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程度却有所差异,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有很大不同。不同专业实施同层次的数学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因材施教,因才施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必然是大学数学教学要遵循的规律。
2 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理论依据是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其思想源于孔孟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即在同一教学目标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施教,最后达到同一教学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出发点是基于全体,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针对各类人才对数学素质的要求,在力争全面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基础上,引导学生朝着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对于分层次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应澄清两个问题:
2.1 分层次教学不是歧视“差等生”
分层次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一种独特形式,要求必须以学生在现在基础上是否能“接受”、能“消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承认学生层次差异,并不是歧视“差等生”,相反这恰恰是为了能有的放矢,根据他们目前的状况和特点,给予最恰当的扶助和引导,以便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
2.2 分层次教学不是要降低教学基本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确保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材施教。既然是分层次教学,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授课时数以及期末考评都应该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对于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要区别于优等生的高、精、深的培养方向,要适当增加基础能力和从业技能的训练,但也一定要确保数学核心知识点的掌握,确保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出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 划分教学层次,建立与之对应的分级教学班
根据我们学部专业构成情况,将大学数学分三个层次:工科类、农科类和经管类,突出对不同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参考高考成绩,通过选拔考试,将每类专业的学生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由此,每个分级教学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基础基本相近,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3.2 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依照不同的分级层次,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农科类和经管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加强基础理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课方式,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讲授农科类和经管类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工科类学生,按照适当高于基本要求的标准进行教学,适当拓展数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应用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掌握大学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引入数学教学中,作到了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班的学生,教学内容适当加深、加宽,教学进度适当加快,以保证学生扎实的数学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数学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加强基础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以保证学生达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3.3 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监控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制订教学管理和监控系列文件,加强监控制度建设,加强反馈环节建设等措施,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分层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坚持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启发式提问、讨论、介绍有关的科研动态或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旨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恰当的提问和讨论,有意识诱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學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3.5 构建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大学数学教学立体化
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利用网络特性和资源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的情景,让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互动的平台。
通过建立包括课程建设模块、教学资源模块、师生互动模块的大学数学网站,使学生通过上网,既能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和教学体系,也能阅读大量的辅助教材和相关文献,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开阔了视野。
通过建立大学数学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及各种办公工具软件和常用数学教学软件,为实施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
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立体化。
4 结语
A.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着眼于学习个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才施学。分层次教学改善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B.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层次的划分、分级教学班的构成及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C.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网络技术应用有机融为一体,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柚春.高等数学与数学实验[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0-41.
[2] 刘淼,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3.21-24.
[3] 随新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探机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主高等教育研究.2008.173.90-91.
[4] 孙玉秋.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大学数学,2004.6.51-53.
对于这样内容翔实,论证充分的结论,学生是信服的,纷纷表示接受我的结论。经过这;堂气氛活跃充满思辨的课后,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加了自强自立,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怀。有些理科的学生还表示一改往日对于历史课的漠然,产生学习了解的兴趣。
再比如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上,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面临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决战。这三种建国方案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学生中也有提出疑问,对此,教师通过对于当时国际国内背景的分析,对于三种势力及其所代表利益和实力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國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两种命运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的澄清,增加了学生对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
丰富的理论基础,犹如建房打好了地基,如何盖成高楼大厦,就要体现在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的堆砌中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历史细节的讲解开始。古人画竹要求胸有成竹,育人的工作同样要求教育者心中时时有“德”有“范”,从而外化为一言一行,于无声处影响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同时也是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决不会一蹴而就。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历史课教学中。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方向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在核心价值体系和广大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状况、为人处事等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让其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修订版.
【关键词】大学数学 分层次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1-01
1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提出的背景
大学数学是理工农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基础课程,它所提供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做好大学的数学教学工作。
高等教育的正在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层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两点不足:
(1)由于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分布差异和水平差异也相应加大,也就是学生之间层次差距在扩大。对于所有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在各个经济和科学领域作用越来越大,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程度却有所差异,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有很大不同。不同专业实施同层次的数学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因材施教,因才施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必然是大学数学教学要遵循的规律。
2 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理论依据是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其思想源于孔孟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即在同一教学目标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施教,最后达到同一教学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出发点是基于全体,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针对各类人才对数学素质的要求,在力争全面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基础上,引导学生朝着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对于分层次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应澄清两个问题:
2.1 分层次教学不是歧视“差等生”
分层次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一种独特形式,要求必须以学生在现在基础上是否能“接受”、能“消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承认学生层次差异,并不是歧视“差等生”,相反这恰恰是为了能有的放矢,根据他们目前的状况和特点,给予最恰当的扶助和引导,以便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
2.2 分层次教学不是要降低教学基本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确保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材施教。既然是分层次教学,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授课时数以及期末考评都应该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对于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要区别于优等生的高、精、深的培养方向,要适当增加基础能力和从业技能的训练,但也一定要确保数学核心知识点的掌握,确保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出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 划分教学层次,建立与之对应的分级教学班
根据我们学部专业构成情况,将大学数学分三个层次:工科类、农科类和经管类,突出对不同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参考高考成绩,通过选拔考试,将每类专业的学生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由此,每个分级教学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基础基本相近,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3.2 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依照不同的分级层次,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农科类和经管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加强基础理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课方式,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讲授农科类和经管类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工科类学生,按照适当高于基本要求的标准进行教学,适当拓展数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应用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掌握大学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引入数学教学中,作到了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班的学生,教学内容适当加深、加宽,教学进度适当加快,以保证学生扎实的数学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数学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加强基础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以保证学生达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3.3 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监控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制订教学管理和监控系列文件,加强监控制度建设,加强反馈环节建设等措施,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分层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坚持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启发式提问、讨论、介绍有关的科研动态或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旨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恰当的提问和讨论,有意识诱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學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3.5 构建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大学数学教学立体化
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利用网络特性和资源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的情景,让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互动的平台。
通过建立包括课程建设模块、教学资源模块、师生互动模块的大学数学网站,使学生通过上网,既能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和教学体系,也能阅读大量的辅助教材和相关文献,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开阔了视野。
通过建立大学数学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及各种办公工具软件和常用数学教学软件,为实施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
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立体化。
4 结语
A.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着眼于学习个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才施学。分层次教学改善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B.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层次的划分、分级教学班的构成及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C.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网络技术应用有机融为一体,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柚春.高等数学与数学实验[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0-41.
[2] 刘淼,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3.21-24.
[3] 随新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探机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主高等教育研究.2008.173.90-91.
[4] 孙玉秋.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大学数学,2004.6.51-53.
对于这样内容翔实,论证充分的结论,学生是信服的,纷纷表示接受我的结论。经过这;堂气氛活跃充满思辨的课后,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加了自强自立,奋发图强的爱国情怀。有些理科的学生还表示一改往日对于历史课的漠然,产生学习了解的兴趣。
再比如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上,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面临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决战。这三种建国方案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学生中也有提出疑问,对此,教师通过对于当时国际国内背景的分析,对于三种势力及其所代表利益和实力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國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两种命运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的澄清,增加了学生对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
丰富的理论基础,犹如建房打好了地基,如何盖成高楼大厦,就要体现在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的堆砌中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历史细节的讲解开始。古人画竹要求胸有成竹,育人的工作同样要求教育者心中时时有“德”有“范”,从而外化为一言一行,于无声处影响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同时也是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决不会一蹴而就。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历史课教学中。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方向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在核心价值体系和广大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状况、为人处事等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让其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