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班级管理;公平原则;体现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14—01
公平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班主任如果能在班集体中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就会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乐意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都与班集体带给他们的公平感有很大关系。所以,班主任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认真思考怎样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
作为学生来讲,每个学生在进行公平与否的判断时,总是因为一件事或几件事而起,可能联系到班主任以前跟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某一次批评、表扬,甚至班主任一个不经意的脸色、眼神等,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动机等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公平感则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公平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公平观念、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氛围、班干部的任用、荣誉称号的评选和锻炼机会的分配等。
如何才能体现公平,才能增强学生的公平感呢?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各方面努力实现公平:
一、制定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
公平的尺度是制度。班级首先应制定班级管理和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才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平时我们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对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错误面前适用不同的标准,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宽中有爱,对不太好的学生苛刻有加,这一点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最反感的。
在通过班级制度维持班级公平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班级制度应该反映全体学生的利益,切忌制度对个别人的保护和对部分学生的伤害。制度本身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二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任何人而通融。三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反映了大家对制度的理解,接受了大家的监督评议,制度的执行才会有保证。
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公平观念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公平观。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对公平的理解难免会有偏颇,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这样不切实际。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面对实际情况所作的变通或者协调不是不公平。其次,不要盲目攀比,同学之间相比较是必然的,但不能超越限度,要有主动追求公平的勇气。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应该主动追求结果的公平,在不公平出现的初期就应该努力去制止和消除不公平,主动面对而不是消极等待,不要一直让自己处于被伤害的位置。
三、制度的实施要公开民主
公开和民主也是公平的保证。要在班级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就是把学生关心的大事公开,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防止暗箱操作或个别人说了算。公开程度提高了,学生监督加强了,公平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四、经常沟通消除误解
有时学生的不公平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的误解,也就是师生间的沟通不足。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与学生交流机会的不均等是学生认为班主任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因为交流多关注就多,所以帮助也会更多些,这自然就不公平了。因此,要尽量做到交流机会的均等,以实现公平、公正。
五、坚持和维护公平
班主任要有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和魄力,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公平愿望。学生可能因为关乎自身利益,总是立足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他们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学生的反映班主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接受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的成分向学生说明,不能一见学生提不公平就慌了手脚,盲目行事。
六、有意营造公平环境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公平行为,例如,对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同学总有偏见,对成绩好的同学总是很喜欢,对班干部总是很信任等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意营造公平环境,尽可能消除学生的不公平感,对平时比较信任的同学更加严格要求,甚至当众批评。对经常得不到表扬和后进的学生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要求有时可适当降低标准,这样可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强班级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14—01
公平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班主任如果能在班集体中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就会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乐意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都与班集体带给他们的公平感有很大关系。所以,班主任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认真思考怎样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
作为学生来讲,每个学生在进行公平与否的判断时,总是因为一件事或几件事而起,可能联系到班主任以前跟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某一次批评、表扬,甚至班主任一个不经意的脸色、眼神等,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动机等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公平感则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公平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公平观念、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氛围、班干部的任用、荣誉称号的评选和锻炼机会的分配等。
如何才能体现公平,才能增强学生的公平感呢?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各方面努力实现公平:
一、制定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
公平的尺度是制度。班级首先应制定班级管理和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才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平时我们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对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错误面前适用不同的标准,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宽中有爱,对不太好的学生苛刻有加,这一点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最反感的。
在通过班级制度维持班级公平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班级制度应该反映全体学生的利益,切忌制度对个别人的保护和对部分学生的伤害。制度本身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二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任何人而通融。三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反映了大家对制度的理解,接受了大家的监督评议,制度的执行才会有保证。
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公平观念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公平观。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对公平的理解难免会有偏颇,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这样不切实际。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面对实际情况所作的变通或者协调不是不公平。其次,不要盲目攀比,同学之间相比较是必然的,但不能超越限度,要有主动追求公平的勇气。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应该主动追求结果的公平,在不公平出现的初期就应该努力去制止和消除不公平,主动面对而不是消极等待,不要一直让自己处于被伤害的位置。
三、制度的实施要公开民主
公开和民主也是公平的保证。要在班级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就是把学生关心的大事公开,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防止暗箱操作或个别人说了算。公开程度提高了,学生监督加强了,公平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四、经常沟通消除误解
有时学生的不公平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的误解,也就是师生间的沟通不足。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与学生交流机会的不均等是学生认为班主任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因为交流多关注就多,所以帮助也会更多些,这自然就不公平了。因此,要尽量做到交流机会的均等,以实现公平、公正。
五、坚持和维护公平
班主任要有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和魄力,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公平愿望。学生可能因为关乎自身利益,总是立足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他们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学生的反映班主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接受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的成分向学生说明,不能一见学生提不公平就慌了手脚,盲目行事。
六、有意营造公平环境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公平行为,例如,对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同学总有偏见,对成绩好的同学总是很喜欢,对班干部总是很信任等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意营造公平环境,尽可能消除学生的不公平感,对平时比较信任的同学更加严格要求,甚至当众批评。对经常得不到表扬和后进的学生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要求有时可适当降低标准,这样可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