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但随之而产生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操作违规等经营风险也逐渐显现,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信用社的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剖析农信社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化解经营风险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分析;防范
1 剖析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产生原因的主要方面
一是产权不清,归属不明,社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性质被称作“股份合作制”,在《公司法》中无此企业性质,产权在法律范畴内定位不明确。虽然农信社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县联社为统一法人的体制,但仍沿袭了原有的产权结构特征,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省联社高管的人事任免权在省级政府,决策权不完全属于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社员意志得不到充分体现,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不科学,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二是机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学,职工缺乏工作激情。当前农信社的薪酬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县级行社执行不到位,导致仍然没有打破“大锅饭”的形式,工资和绩效考核不科学、不细致,甚至脱离发展实际下达考核任务,致使很难了解经营单位现有资产和经营真实状况,形成为完成任务而造假的恶性循环。三是制度不完善,追责不到位,相关岗位人员缺乏防范操作风险意识。各省联社成立后,均下发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改革和经营发展的不断变化,制度缺乏补充机制,只能做到“亡羊补牢”,这也造成相关责任人逃避责任,不能有效约束岗位人员的风防范险意识。四是历史包袱沉重,行政干预过多,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性。农信社由于政策、体制和经营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历史包袱沉重,主要包括保值贴息的支付、农行转移和农村基金会及城市信用社并入的不良资产、外来干预和自身经营造成的资金损失、历史累计亏损等,而这些包袱又是明晰信用社产权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农信社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大多都有行政干预的痕迹,有的信用社甚至已濒临破产边缘。
2 化解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明晰产权,培养员工权益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是农信社推进改革、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前提。“股份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最终建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目标”。要想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晰产权制度,真正实现股份制,要鼓励大股东入股,并给予相应的权利保障,十八大已经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以此来弥补入股人员多为内部员工的现象,还要培养社员和股东保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只有他们都在农信社享有了应有的权利,农信社才真正实现了股份制,才能分清资产归属,也就明晰了产权关系。
2.2 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良性的薪酬管理办法,推行货币化的薪酬制度,尽力减少特权、住房等带有福利性的“隐性”薪酬,使经营单位现有资产和经营状况及薪酬公开化。制定股权激励、升迁和培训等中长期薪酬制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引入聘任和退出机制,对于经营不善的农村信用社,实行破产推出机制,使其充分市场化,对存在违规及恶意经营行为应采取赔罚、解除劳动合同及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措施。激励制度实施要公平、透明,真正激励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 健全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严控操作风险
一是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内控约束机制,是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必由之路。强化内控制度的建设,形成靠制度“管事、管风险、管法人”的机制,完善制度的约束效力。二是要加强信用生态环境建设。本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中心,以信用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为保障,以规范金融行为和整顿金融秩序为条件,以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为着力点,以“通力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区域金融机构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化解机制,尤其是要做好适合于农信社经营特点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从而降低农信社的交易成本,并通过良好信用环境的建立有效预防制度性风险和人为操作风险。三是强化操作风险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观念,从思想认识、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执行意识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为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奠定基础。四是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和稽核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应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分工,形成定期监测和控制制度,及时修正内控制度,对存在问题,不断加以补充,修订和完善。稽核部门在整个系统中应处于超脱地位,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建立覆盖所有部门、各项业务、各个岗位和操作环节的常规稽核检查制度。五是要实行严格的追责制。要将追责制落实到具体岗位,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上级违规指示应坚决抵制。做到凡是违规操作行为必将追究责任,不以是否造成损失为标准,不能以没有造成损失为由而不追究违规操作人员的责任。
2.4 避免行政干预,让企业在市场监管下自主经营
一是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利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政策,在增资扩股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信贷增量,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存量和着力开源节流、提高信用社经营效益,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避免行政干预,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在农村信用社的全部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处于显著的位置,信用社的发展也关系着地方农村经济成败,所以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一方面农信社要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强化内控建设,把控制权真正交还给社员和股东,形成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抵御外部干预风险;另一方面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自我约束,依法依规办事,不直接干预信用社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
【作者简介】
李博(1980-),男,汉族,辽宁昌图人,法学学士,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铁岭办事处经济师、审计师
随着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但随之而产生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操作违规等经营风险也逐渐显现,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信用社的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剖析农信社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化解经营风险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分析;防范
1 剖析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产生原因的主要方面
一是产权不清,归属不明,社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性质被称作“股份合作制”,在《公司法》中无此企业性质,产权在法律范畴内定位不明确。虽然农信社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县联社为统一法人的体制,但仍沿袭了原有的产权结构特征,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省联社高管的人事任免权在省级政府,决策权不完全属于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社员意志得不到充分体现,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不科学,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二是机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学,职工缺乏工作激情。当前农信社的薪酬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县级行社执行不到位,导致仍然没有打破“大锅饭”的形式,工资和绩效考核不科学、不细致,甚至脱离发展实际下达考核任务,致使很难了解经营单位现有资产和经营真实状况,形成为完成任务而造假的恶性循环。三是制度不完善,追责不到位,相关岗位人员缺乏防范操作风险意识。各省联社成立后,均下发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改革和经营发展的不断变化,制度缺乏补充机制,只能做到“亡羊补牢”,这也造成相关责任人逃避责任,不能有效约束岗位人员的风防范险意识。四是历史包袱沉重,行政干预过多,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性。农信社由于政策、体制和经营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历史包袱沉重,主要包括保值贴息的支付、农行转移和农村基金会及城市信用社并入的不良资产、外来干预和自身经营造成的资金损失、历史累计亏损等,而这些包袱又是明晰信用社产权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农信社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大多都有行政干预的痕迹,有的信用社甚至已濒临破产边缘。
2 化解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明晰产权,培养员工权益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是农信社推进改革、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前提。“股份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最终建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目标”。要想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晰产权制度,真正实现股份制,要鼓励大股东入股,并给予相应的权利保障,十八大已经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以此来弥补入股人员多为内部员工的现象,还要培养社员和股东保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只有他们都在农信社享有了应有的权利,农信社才真正实现了股份制,才能分清资产归属,也就明晰了产权关系。
2.2 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良性的薪酬管理办法,推行货币化的薪酬制度,尽力减少特权、住房等带有福利性的“隐性”薪酬,使经营单位现有资产和经营状况及薪酬公开化。制定股权激励、升迁和培训等中长期薪酬制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引入聘任和退出机制,对于经营不善的农村信用社,实行破产推出机制,使其充分市场化,对存在违规及恶意经营行为应采取赔罚、解除劳动合同及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措施。激励制度实施要公平、透明,真正激励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 健全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严控操作风险
一是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内控约束机制,是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必由之路。强化内控制度的建设,形成靠制度“管事、管风险、管法人”的机制,完善制度的约束效力。二是要加强信用生态环境建设。本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中心,以信用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为保障,以规范金融行为和整顿金融秩序为条件,以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为着力点,以“通力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区域金融机构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化解机制,尤其是要做好适合于农信社经营特点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从而降低农信社的交易成本,并通过良好信用环境的建立有效预防制度性风险和人为操作风险。三是强化操作风险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观念,从思想认识、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执行意识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为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奠定基础。四是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和稽核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应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分工,形成定期监测和控制制度,及时修正内控制度,对存在问题,不断加以补充,修订和完善。稽核部门在整个系统中应处于超脱地位,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建立覆盖所有部门、各项业务、各个岗位和操作环节的常规稽核检查制度。五是要实行严格的追责制。要将追责制落实到具体岗位,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上级违规指示应坚决抵制。做到凡是违规操作行为必将追究责任,不以是否造成损失为标准,不能以没有造成损失为由而不追究违规操作人员的责任。
2.4 避免行政干预,让企业在市场监管下自主经营
一是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利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政策,在增资扩股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信贷增量,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存量和着力开源节流、提高信用社经营效益,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避免行政干预,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在农村信用社的全部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处于显著的位置,信用社的发展也关系着地方农村经济成败,所以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一方面农信社要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强化内控建设,把控制权真正交还给社员和股东,形成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抵御外部干预风险;另一方面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自我约束,依法依规办事,不直接干预信用社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
【作者简介】
李博(1980-),男,汉族,辽宁昌图人,法学学士,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铁岭办事处经济师、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