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作文教学,从有效备课开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减少无效训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掌握表达技巧,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落实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备课;作文教学;有效训练
  语文教学被诟病,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仔细反思一下,作文教学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作文教学目标的空洞与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是九年义务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可能达到和应当达到的标准。
  但是,这个标准并没有很好地在常态的作文教学中得以贯彻,却被提高了。标准里的关键词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自己的意思”“日常生活需要”“常见表达方式”。而在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上要“中心突出,分析深刻”;语言表达上“准确流畅”;结构上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及所谓的“创新作文”,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期望值太高,以致于学生、教师都把写文章、教写文章视为畏途,不知从何入手。
  其实,按实际需要我们真的应该将作文教学要求“降低”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文章不过是“我手写我口”而已,教师的作用,或者说作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不过是帮学生把他们的意思表达得更好罢了!
  第二,作文教学内容的模糊与缺失。
  众所周知,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层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什么规律呢?至少目前我们没有能够看到这方面的材料,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学生形成作文能力的规律,连带着我们也不知道每堂作文课应当给学生训练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训练。作文教学内容模糊,一个学期六到七次的大作文,十几次的练笔,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教学内容的模糊,导致作文课堂教学的凌乱,课堂教学内容严重缺失,教学严重缺位,学生的大作文、练笔就完全由学生自由“活动”了,教师是想到哪就练到哪。
  第三,作文课堂教学的随意与缺损。
  大多数作文课堂教学,都是老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找一个相似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来鹦鹉学舌,也不过是对单元选文立意的抄袭,并非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自主表达。前后作文训练没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事实上有效的作文训练,应当是后一次作文训练目标是在前一次作文训练目标的递进,不是原地踏步。
  然而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掌握知识结构,促进能力的提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使我们在上作文课之前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目前我通过学习及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作文教学前“有效备课“的感想。
  一、备课着眼于长远
  通常我们在写作备课的过程考虑的是单个写作命题,而一学期整体系统的备课我们关注的很少,这样使作文教学缺少长远目标,训练过程不能形成系统。我们在新学期开始就应针对本学期的整体写作教学任务展开备课,规划写作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形成由“易到難”的梯度,同时规划不同时间的不同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加以修改和完善。让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形成系统,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供保障。
  二、备课着眼于个体差异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正视问题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他们有不同的写作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一节课同一目标,设计不同的写作命题,分难、中、易三个层次,让学生自己的能选择进行写作训练。分层次备课、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每堂作文课上都有收获,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效率。
  三、备课着眼于保护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我们在备课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范文示范,调动作文热情。
  学期之初,学生面对作文大多会有畏难情绪。我们在备课时就认真分析具体情况,从文章审题、立意、结构等方面精心选择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有了良好的开端,以后的教学就事半功倍。
  (二)循序渐进,合理引导,保护作文兴趣。
  学生有了作文兴趣,我们再合理引导,从长远着手保护他们的作文兴趣,实现有效的作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又认真考虑后进生的问题,在命题和要求方面再降低难度,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己的信心。
  (三)采用多种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备课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练习形式,设计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备课设计注重片段练习和整篇文章练习相结合
  整篇文章写作量大、时间长,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之感。片段练习写作量小、时间短,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把负荷量过度的枯燥练习变成小负荷的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二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备课设计注重命题写作与开放写作相结合
  命题写作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开放式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特别是能力较高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内容和形式去尝试。真正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自主探究能力。
  3.备课设计紧扣学生兴趣和时代脉搏社会热点
  一个写作命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设计命题时围绕学生感兴趣展开,如家庭教育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青春期的问题等,让学生有话可说,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总之,作文训练,一定要突出“有效”,才有价值、有意义,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目的,达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却表现为:空洞的三段式议论文,名人事例的机械罗列,肤浅无力的标签式议论,空话大话连篇;记述文平铺直叙,叙事虚假,感情苍白。感觉不到学生真情实感的存在,感受不到学生灵魂生活的痕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应试作文模式的不良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初
期刊
学高可以为师矣,作为一名老师,学识高这是必要前提,但要做到学识高也是不容易的。 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老师既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学习。比如说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上,不要在意他人的教龄,只要是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可以在某方面当你的老师,向你传授他的见解。  我理解的“身正为范”是“正人亦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怎么做,同时也要求自己怎么做;不希望
期刊
一、“讲评”重于“指导”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只注重教师的精批细改,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结果是低效甚至负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管建刚老师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九大主张,我特别欣赏他的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那一针见血的犀利语言,时时敲打着我的心,那高屋建瓴的风范时时刻刻震撼着自己的魂,让人不得不掩卷深思,不得不注目品味。如:“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
期刊
课堂教学要有效益,必须做好课前三拼,课后三清。“三拼”就是在课前拼教案、拼课件、拼习题,“三清”就是课后清批改、清辅导、清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一、做好课前三拼  (一)拼教案  新教材变化很快,经常有很多知识点很难把握住。因此,在备课之前要做好三件事情:  (1)每发到一本新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教材,把这本书通读一遍,把整本书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好分析,对本册的知识点、教学的目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旧有的教学理念中,家长只是幼儿园教育的旁观者,他们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情况,从而评价班级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家园共育已经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一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因此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而一年级就是良好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揭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指引了正确的路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全面、彻底、系统的革新,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我们学校积极展开了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课堂导引活动探究,力争打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教育生态圈。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已经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的探索之路。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
期刊
摘要:目前关于“三个课堂”传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运用和研究文章很多,本文只是从“名校网络课堂”与教师成长的背景和影响入手,再深入分析名校网络课堂如何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专业业务水平,如何利用网络让教师自省,最终达到教师之间的相互成长。  关键词:名校网络课堂 教师 教育资源 成长  一、名校网络课堂与教师成长的背景分析  1.教师过去学习环境  过去,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然而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