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经过在商英09级两个班为期一年多的实验,探讨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措施与途径,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一、项目研究的问题
(1)研究的目的。本项目研究的目标是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为载体,通过对实验班的实验教学实践,探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以翻译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涉外翻译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能运用英语知识、翻译技能和商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2)研究的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旨在探索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也可为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3)研究的理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我院翻译教学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二、项目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
本项目研究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和知行并重的教学基本规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研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有1995年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议的精神指导,明确了改革形势下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标准要求,以此指导我们的实践,避免走歪路。
(二)概念界定
对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把研究限定在明确的范围内,确立“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避免概念的泛化和歧义的产生,同时将讨论集中在既定的基础上。
(1)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指具有较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知识、各种翻译技能及较强的翻译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事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涉外商事企业提供翻译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优化是指“以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主线,构建起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保证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突出的专业能力,更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指拥有一批既能讲授翻译知识和技巧,又能够开展翻译实践的教师队伍。可采用聘用一些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方法,充实实践教师队伍,促进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指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方面,实现从单纯的知识化评价向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内涵的转变,建立起过程性的学生能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项目研究实验
实验教学实例1 :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即以一个仿真的项目贯彻整个翻译课程的始终,让学生完成若干个项目的翻译任务。分几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翻译实践,集体完成一本电子版的翻译书,使全班同学接受到了实战锻炼。实验证明: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任务相结合,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
实验教学实例2:翻译技能训练。在笔译能力训练中,教师从炼词经造句到谋篇,从语用关系到文化知识背景和修辞风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译文能流畅地再现原文的信息和风格;在口译能力训练中,教师采用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实施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操练和实践。实验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传译原文的能力和口译能力的强化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技能,效果良好。
四、创新点
(1)项目引入了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以翻译工作过程为着眼点,以任务驱动为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目标,构建起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练就了职业技能。
(2)构建了“翻译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与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
总之,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措施和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实现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国际商务业务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素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
[2]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3]杨柏.外语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0)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5]林丽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6]丁金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5)
[7]王爱琴,王秀平.市场经济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台州学院学报,2006,(5)
[8] 许国新. 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化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0)
作者简介:
李红秋(1962~),女,黑龙江海伦人。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论研究。
科研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R/AO7.1-1-03
关键词: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一、项目研究的问题
(1)研究的目的。本项目研究的目标是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为载体,通过对实验班的实验教学实践,探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以翻译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涉外翻译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能运用英语知识、翻译技能和商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2)研究的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旨在探索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也可为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3)研究的理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我院翻译教学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二、项目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
本项目研究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和知行并重的教学基本规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研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有1995年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议的精神指导,明确了改革形势下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标准要求,以此指导我们的实践,避免走歪路。
(二)概念界定
对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把研究限定在明确的范围内,确立“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避免概念的泛化和歧义的产生,同时将讨论集中在既定的基础上。
(1)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指具有较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知识、各种翻译技能及较强的翻译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事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涉外商事企业提供翻译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优化是指“以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主线,构建起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保证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突出的专业能力,更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指拥有一批既能讲授翻译知识和技巧,又能够开展翻译实践的教师队伍。可采用聘用一些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方法,充实实践教师队伍,促进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指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方面,实现从单纯的知识化评价向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内涵的转变,建立起过程性的学生能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项目研究实验
实验教学实例1 :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即以一个仿真的项目贯彻整个翻译课程的始终,让学生完成若干个项目的翻译任务。分几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翻译实践,集体完成一本电子版的翻译书,使全班同学接受到了实战锻炼。实验证明: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任务相结合,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
实验教学实例2:翻译技能训练。在笔译能力训练中,教师从炼词经造句到谋篇,从语用关系到文化知识背景和修辞风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译文能流畅地再现原文的信息和风格;在口译能力训练中,教师采用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实施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操练和实践。实验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传译原文的能力和口译能力的强化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技能,效果良好。
四、创新点
(1)项目引入了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以翻译工作过程为着眼点,以任务驱动为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目标,构建起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练就了职业技能。
(2)构建了“翻译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与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
总之,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措施和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实现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国际商务业务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素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
[2]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3]杨柏.外语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0)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5]林丽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6]丁金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5)
[7]王爱琴,王秀平.市场经济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台州学院学报,2006,(5)
[8] 许国新. 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化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0)
作者简介:
李红秋(1962~),女,黑龙江海伦人。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论研究。
科研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R/AO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