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校长至少要到50岁,才能让人看到他的教育功力。”四川省成都博骏公学(以下简称“博骏公学”)总校长、成都市彭州博骏学校校长段必聪在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成都七中”)担任副校长时,曾听老校长戴高龄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校长的教育理念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打磨,如同美酒,越酿越香醇。
段必聪初任教师时,只有上好课、教好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简单想法;随着教育经历逐渐丰富,他对教育的感悟愈发深刻,关注当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未来。他开始思考怎样育好人,怎样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他们一生奠基,怎样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育应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校长,我能做的事情更多,思考得也更深,我希望我的教育思想可以影响更多人,能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段必聪说起这话,语气温和,态度坚定。为此,他在教育界耕耘几十年,从教师到校长,从公办学校的“铁交椅”到民办学校的教育“一把手”,他一直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个性成长的机会。
润物无声,鲜花铺就绿色长廊
段必聪成为教师,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上大学之前,他并没有做教师的打算;考入师范院校,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他顺势走上了同样的道路;成为教师前,他只将教师作为一份普通的职业;被分配回家乡西昌,正式踏上讲台后,他才开始爱上这个职业,爱上讲台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首次讲课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忐忑、惶恐,以及和学生成功互动后油然而生的自信與成就感。“那时我还非常不成熟,但学生们很喜欢我的课,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做老师的美好。”
此后,从西昌到成都,段必聪有过很多转行的机会,但最终都放弃了,领导曾力劝他进入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干部,他也只是以一句“希望大家尊重我作为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婉拒了。“我的教育情怀和感悟还是在学校更能实现,一线教育者虽然很辛苦,但孩子们带给了我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他始终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学生让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教师为学生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
段必聪的这一教育理念深受教育同仁的影响,他的身上带着过往教育经历烙下的印记。在各大传统名校任职时,段必聪感受到学校文化底蕴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看到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段必聪在成都七中担任副校长时,校长王志坚为人谦和,尊重学生,会倾听师生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的制度。段必聪受其影响,至今保留着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学生谈心的习惯。2005年,段必聪在成都七中百年校庆的活动中负责接待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不少校友。他们很多已年逾古稀,却对几十年前的高中往事记得清清楚楚,提及母校和恩师对自己的帮助,语气中充满感激与怀念:有的说老校长会一字一句地为他批改作文、给予针对性的修改建议;有的说化学老师会设计有趣的小实验,指导他们动手做实验;有的会拜托段必聪帮忙和曾经教过自己的恩师连线,想亲口道一声谢……
这给了段必聪很大的触动:“学校的文化和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要时时反思,仔细斟酌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校长或教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正面引导。”
在反思和探索中,段必聪更加注重自己的为师之道和一言一行,一路从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成长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段必聪参加了他教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聚会。会上,学生对他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数家珍,很多在他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影响了学生一生。这令他再次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也感到由衷地满足和幸福:“看见学生在我的教导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在各个行业中有所成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大道贯通,让优质民办教育服务于生
2009年,段必聪作为体制内的教育者,受政府委派到民办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成外”)担任校长。彼时,很多人仍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段必聪却认为公、民办学校本质上是趋同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说白了,大家都在办教育,民办学校也一直在努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进入成外后,他秉持“公办学校怎么做,成外就怎么做”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比照公办学校。有人开玩笑说他把公办学校的做法“搬”来了民办学校,把民办学校当公办学校来管理。他也并不在意,只说:“有效果就行。”
真正融入民办学校后,他发现民办学校在体制和教育教学方面更加灵活,如果领导者能够采取更具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开放的自主成长空间。这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因此,他萌生并坚定了将办好民办教育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想法。此后,人们几次劝他回到体制内,也有不少人邀请他前往知名公立学校担任校长。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一心扑在“将民办教育办得更好,让民办教育服务于生”的事业上。
在民办学校耕耘十几年,他对民办教育有了更理性客观的认识,积极发挥着民办学校灵活优势的同时,也看到了民办学校校长的困局。
民办学校校长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适应市场”,既要把握教育规律、把控学校发展情况、关注师生成长问题等,还要进一步研究经济规律、探索学校经营之道。每年的中小学招生季,段必聪都很忙——把控新生的质量和数量时,要考量能否通过新生的教育,让学校更进一步,为学校的良性运行、教师的薪酬福利和硬件的更新维护等提供物质支撑。“在公办学校任校长时无需考虑物质资金,因此,我经常感觉担任民办学校校长更艰难。”段必聪说。
民办学校校长的难处不止于此——如果民办学校管理机制没理顺,投资人和校长间的人权、事权、财权边界未厘清,会给校长工作带来困扰;有些家长认为在民办学校交足了费用,便以消费者的心态和学校打交道,导致教师被家长的各种强势要求“绑架”……这令很多初涉民办教育的校长焦头烂额。段必聪却认为无论是和投资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相处,最终都能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把教育办好。“民办学校要健康规范地发展,就要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可以过问学校的经营目标和开支预算等,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正常运转必须由校长负责。这是底线。” 2020年4月,四川中小学公民同招政策正式出台,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限制。很多人预测这会影响民办教育的发展。对此,段必聪很乐观,他认为就算新生的学习基础稍有不足,只要学校实力足够,也可以通过特色办学、贴心的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得更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確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根据不同资质学生的特点培养个性化英才,更令人有成就感。”
段必聪对民办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多元的,教育界需要公办教育,也需要民办教育,两者各有优势,百姓各取所需。”他认为,只要是优质的教育,最终都会服务于生、服务于民、服务于国。
博骏公学,骏马驰骋
2015年,尚处于筹备阶段的博骏公学向段必聪递来橄榄枝,邀请他去学校担任总校长。那是他在成外担任校长的第6年,此前,他一直在口碑名校任职,这份邀请多少让他感到些许新奇。但与投资人见面后,他很快被他们的教育理念吸引:他们计划在较偏远的地区打造精品学校,为那里的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段必聪很清楚偏远地区的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以及求学的不易,他见过很多山区孩子为了在成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每次都需要家长往返几百公里接送,这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能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是他们的渴望,也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追求。”再则,将一所学校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件极富成就感和挑战性的事。他没怎么犹豫便接受了邀请。
此后,他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育积淀和学校的客观条件,与学校其他创办人共同确立了“办兼具国际化、精品化、个性化特点的高端精品民办学校”的高标准定位,并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从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规划。
博骏公学的几所学校根据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状况,各自确立不同的校园风格。每所学校皆造型精美、风格大气,在当地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段必聪曾看到过不少新人在博骏公学附近拍摄婚纱照。
硬件设施备齐了,博骏公学要想走好办学第一步,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要。在段必聪的教育感召力和办学愿景的影响下,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很快从全国各地赶来,组成了博骏公学最初的教育力量,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引领学校步入正轨,进而良性快速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段必聪更是下了大功夫,他设置了“一生一课表,两走两擅长”的特色课程体系,开设三种层次的基础学科必修课和中小学各50多门艺体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特长,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设计课表。“博骏公学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艺体修养的培养。我希望学生毕业时至少擅长一项艺术技能并终身陶醉享受,至少擅长一项体育技能供其健体强身。”学校创办至今,已经有很多学生从进入博骏公学时对艺体课程不喜欢、不擅长,到后来的热爱、精通。学校初中段有几名学生入学前从未接触过小提琴,在选修课上发现了自己在小提琴上的兴趣和天赋,经过专职教师一年的指导和帮助,多次在成都市的音乐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在博骏公学并不鲜见。“只要给孩子提供相关的教育服务,他们最终都能有所收获。”
博骏公学还很年轻,依然处于夯实基础的阶段,段必聪深知,稳扎稳打才能将教育口碑打响,进而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身为博骏公学的总校长和教育总监,他身上的担子很重,学校理念的设计、教学质量的把控、发展方向的纠偏等都需要他来负责。每天忙于学校各类事务,段必聪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心声,这令他颇感遗憾,但能够一直奔走在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路途中,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作为博骏公学的校长,我希望学校能够为孩子们提供多元、自由的平台和适宜、个性的教育,让他们在拥有无限未来可能的教育‘立交桥’上自由驰骋。”段必聪说。
段必聪初任教师时,只有上好课、教好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简单想法;随着教育经历逐渐丰富,他对教育的感悟愈发深刻,关注当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未来。他开始思考怎样育好人,怎样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他们一生奠基,怎样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育应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校长,我能做的事情更多,思考得也更深,我希望我的教育思想可以影响更多人,能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段必聪说起这话,语气温和,态度坚定。为此,他在教育界耕耘几十年,从教师到校长,从公办学校的“铁交椅”到民办学校的教育“一把手”,他一直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个性成长的机会。
润物无声,鲜花铺就绿色长廊
段必聪成为教师,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上大学之前,他并没有做教师的打算;考入师范院校,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他顺势走上了同样的道路;成为教师前,他只将教师作为一份普通的职业;被分配回家乡西昌,正式踏上讲台后,他才开始爱上这个职业,爱上讲台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首次讲课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忐忑、惶恐,以及和学生成功互动后油然而生的自信與成就感。“那时我还非常不成熟,但学生们很喜欢我的课,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做老师的美好。”
此后,从西昌到成都,段必聪有过很多转行的机会,但最终都放弃了,领导曾力劝他进入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干部,他也只是以一句“希望大家尊重我作为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婉拒了。“我的教育情怀和感悟还是在学校更能实现,一线教育者虽然很辛苦,但孩子们带给了我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他始终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学生让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教师为学生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
段必聪的这一教育理念深受教育同仁的影响,他的身上带着过往教育经历烙下的印记。在各大传统名校任职时,段必聪感受到学校文化底蕴对教育的重要意义、看到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段必聪在成都七中担任副校长时,校长王志坚为人谦和,尊重学生,会倾听师生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的制度。段必聪受其影响,至今保留着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学生谈心的习惯。2005年,段必聪在成都七中百年校庆的活动中负责接待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不少校友。他们很多已年逾古稀,却对几十年前的高中往事记得清清楚楚,提及母校和恩师对自己的帮助,语气中充满感激与怀念:有的说老校长会一字一句地为他批改作文、给予针对性的修改建议;有的说化学老师会设计有趣的小实验,指导他们动手做实验;有的会拜托段必聪帮忙和曾经教过自己的恩师连线,想亲口道一声谢……
这给了段必聪很大的触动:“学校的文化和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要时时反思,仔细斟酌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校长或教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正面引导。”
在反思和探索中,段必聪更加注重自己的为师之道和一言一行,一路从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成长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段必聪参加了他教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聚会。会上,学生对他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数家珍,很多在他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影响了学生一生。这令他再次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同时,也感到由衷地满足和幸福:“看见学生在我的教导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在各个行业中有所成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大道贯通,让优质民办教育服务于生
2009年,段必聪作为体制内的教育者,受政府委派到民办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成外”)担任校长。彼时,很多人仍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段必聪却认为公、民办学校本质上是趋同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说白了,大家都在办教育,民办学校也一直在努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进入成外后,他秉持“公办学校怎么做,成外就怎么做”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比照公办学校。有人开玩笑说他把公办学校的做法“搬”来了民办学校,把民办学校当公办学校来管理。他也并不在意,只说:“有效果就行。”
真正融入民办学校后,他发现民办学校在体制和教育教学方面更加灵活,如果领导者能够采取更具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开放的自主成长空间。这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因此,他萌生并坚定了将办好民办教育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想法。此后,人们几次劝他回到体制内,也有不少人邀请他前往知名公立学校担任校长。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一心扑在“将民办教育办得更好,让民办教育服务于生”的事业上。
在民办学校耕耘十几年,他对民办教育有了更理性客观的认识,积极发挥着民办学校灵活优势的同时,也看到了民办学校校长的困局。
民办学校校长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适应市场”,既要把握教育规律、把控学校发展情况、关注师生成长问题等,还要进一步研究经济规律、探索学校经营之道。每年的中小学招生季,段必聪都很忙——把控新生的质量和数量时,要考量能否通过新生的教育,让学校更进一步,为学校的良性运行、教师的薪酬福利和硬件的更新维护等提供物质支撑。“在公办学校任校长时无需考虑物质资金,因此,我经常感觉担任民办学校校长更艰难。”段必聪说。
民办学校校长的难处不止于此——如果民办学校管理机制没理顺,投资人和校长间的人权、事权、财权边界未厘清,会给校长工作带来困扰;有些家长认为在民办学校交足了费用,便以消费者的心态和学校打交道,导致教师被家长的各种强势要求“绑架”……这令很多初涉民办教育的校长焦头烂额。段必聪却认为无论是和投资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相处,最终都能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把教育办好。“民办学校要健康规范地发展,就要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可以过问学校的经营目标和开支预算等,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正常运转必须由校长负责。这是底线。” 2020年4月,四川中小学公民同招政策正式出台,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限制。很多人预测这会影响民办教育的发展。对此,段必聪很乐观,他认为就算新生的学习基础稍有不足,只要学校实力足够,也可以通过特色办学、贴心的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得更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確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根据不同资质学生的特点培养个性化英才,更令人有成就感。”
段必聪对民办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多元的,教育界需要公办教育,也需要民办教育,两者各有优势,百姓各取所需。”他认为,只要是优质的教育,最终都会服务于生、服务于民、服务于国。
博骏公学,骏马驰骋
2015年,尚处于筹备阶段的博骏公学向段必聪递来橄榄枝,邀请他去学校担任总校长。那是他在成外担任校长的第6年,此前,他一直在口碑名校任职,这份邀请多少让他感到些许新奇。但与投资人见面后,他很快被他们的教育理念吸引:他们计划在较偏远的地区打造精品学校,为那里的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段必聪很清楚偏远地区的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以及求学的不易,他见过很多山区孩子为了在成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每次都需要家长往返几百公里接送,这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能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是他们的渴望,也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追求。”再则,将一所学校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件极富成就感和挑战性的事。他没怎么犹豫便接受了邀请。
此后,他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育积淀和学校的客观条件,与学校其他创办人共同确立了“办兼具国际化、精品化、个性化特点的高端精品民办学校”的高标准定位,并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从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规划。
博骏公学的几所学校根据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状况,各自确立不同的校园风格。每所学校皆造型精美、风格大气,在当地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段必聪曾看到过不少新人在博骏公学附近拍摄婚纱照。
硬件设施备齐了,博骏公学要想走好办学第一步,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要。在段必聪的教育感召力和办学愿景的影响下,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很快从全国各地赶来,组成了博骏公学最初的教育力量,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引领学校步入正轨,进而良性快速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段必聪更是下了大功夫,他设置了“一生一课表,两走两擅长”的特色课程体系,开设三种层次的基础学科必修课和中小学各50多门艺体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特长,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设计课表。“博骏公学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艺体修养的培养。我希望学生毕业时至少擅长一项艺术技能并终身陶醉享受,至少擅长一项体育技能供其健体强身。”学校创办至今,已经有很多学生从进入博骏公学时对艺体课程不喜欢、不擅长,到后来的热爱、精通。学校初中段有几名学生入学前从未接触过小提琴,在选修课上发现了自己在小提琴上的兴趣和天赋,经过专职教师一年的指导和帮助,多次在成都市的音乐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在博骏公学并不鲜见。“只要给孩子提供相关的教育服务,他们最终都能有所收获。”
博骏公学还很年轻,依然处于夯实基础的阶段,段必聪深知,稳扎稳打才能将教育口碑打响,进而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身为博骏公学的总校长和教育总监,他身上的担子很重,学校理念的设计、教学质量的把控、发展方向的纠偏等都需要他来负责。每天忙于学校各类事务,段必聪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心声,这令他颇感遗憾,但能够一直奔走在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路途中,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作为博骏公学的校长,我希望学校能够为孩子们提供多元、自由的平台和适宜、个性的教育,让他们在拥有无限未来可能的教育‘立交桥’上自由驰骋。”段必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