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新课改的理论以及创新教育的理论,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的意识,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15-0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讲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创新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并构建主体性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自己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平等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共同探究知识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1 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魅力和胆识。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见解讲述出来。当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排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千万不能使学生盲目的进行课堂学习,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适得其反。
1.2 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加不应该拘泥固定的教学程序。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中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够感受来自教师的爱,从而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够为课堂带来生命的气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2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从“发现”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教师为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者,使学生慢慢掌握质疑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实施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造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位学生的创造意愿都能够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够受到环境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拥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情境,给予学生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3 开拓创新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也仅限于语文教材,提问成为了教师的专利,回答成为了学生必须要尽的义务,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对于开展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根本不可能开展创新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3.1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同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3.2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此,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的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其注入新的血液,确保其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丽娟.让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同行[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8):98.
[2] 孙丽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中学版,2008(7):56-57.
[3] 苏国彬.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10(10):267.
[4] 卢莹.谈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45-46.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15-0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讲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创新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并构建主体性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自己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平等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共同探究知识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1 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魅力和胆识。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见解讲述出来。当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排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千万不能使学生盲目的进行课堂学习,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适得其反。
1.2 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加不应该拘泥固定的教学程序。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中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够感受来自教师的爱,从而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够为课堂带来生命的气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2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从“发现”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教师为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者,使学生慢慢掌握质疑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实施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造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位学生的创造意愿都能够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够受到环境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拥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情境,给予学生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3 开拓创新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也仅限于语文教材,提问成为了教师的专利,回答成为了学生必须要尽的义务,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对于开展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根本不可能开展创新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3.1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同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3.2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此,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的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其注入新的血液,确保其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丽娟.让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同行[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8):98.
[2] 孙丽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中学版,2008(7):56-57.
[3] 苏国彬.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10(10):267.
[4] 卢莹.谈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