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习俗文化,充分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而横山地区以说书、腰鼓、民歌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域特有的文化符号,更是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与文化观念,把当地人性格当中的豪爽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难。基层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当中,充分发挥其主体的巨大优势作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基层文化馆
  横山位于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地处内蒙古、陕西交界,古称塞北边陲,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陕北说书”的主要发源地。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方面,从2006年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普查工作至今,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4项,市级13项,县(区)级21项。近年来,我区始终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加大推动陕北说书、横山老腰鼓、横山民歌等传统民间艺术迈上新台阶的力度。先后被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家文艺家协会等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陕北民歌之乡”,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横山区一张最闪亮的名片。
  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近几年,横山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民间艺术传承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个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民的包容性就越强。一些外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民间艺术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青少年一味地追捧西方的主流文化,对当地传统的民间文化“敬而远之”,使大多数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成了老年人的兴趣专场。
  (一)民间艺术不受重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使得以说书、腰鼓、民歌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便捷式的快餐生活以及快节奏的工作要求,让人们很难放慢脚步找寻真正的传统文化,尤其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国家虽然早已经呼吁学生的教育一定少不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民间艺术的耗时性、长期性的客观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比较大的压力和难度。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当代的审美变化,我们每个人对于审美的定义是不同的,不能一味地摒弃外来文化,也要及时地意识到我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不可否认,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极具特色和充满美感的一种文化,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一个青年人都喜欢并且能够学习这种文化。
  (二)传承出现断层现象
  在当今这个数据爆炸时代,青少年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认识不够,更谈不上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民间艺术传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断层问题。从外部原因来说,这是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或者生活与工作的需求,人们无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当中。从内部原因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大多是个人的技藝或手艺,并非集体性的单位体制。传播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例如传播过程困难、无法大面积教授学习、市场狭窄等问题。再就是民间艺人大多比较保守,存在着“传男不传女”或“传内不传外”的狭隘观念,导致学习对象更是少之又少。
  二、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
  (一)发挥基层文化馆的主体地位
  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蕴藏于基层群众当中,大部分存在于乡村当中。部分偏远乡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放弃对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而选择从事别的行业。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村里只留有老年人居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民间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渐渐被削弱。基层文化馆作为文化系统中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单位,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也是文化馆的主要职责之一。同时,更应该为民间艺术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让当地更多的人了解说书、腰鼓、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二)加强宣传教育


  要真正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民间艺术,根本途径是要使说书、腰鼓、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民心。对此,作为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的意识。只有自身认识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焕发主动性,更好地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首先,可利用现代化传媒宣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将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渗透在网络、报刊以及旅游观光等当中。全方位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本地群众了解民族民间艺术的热情,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其次,由基层文化馆有目的地组织进校园展演活动。特色地方文化节目与学校社团节目相融合呈现出的多元化演出,可以让广大师生近距离地感受到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不断完善文化馆自身机制
  在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同时,基层文化馆的一些机制也应随着本地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改进。只有随时适应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并调整工作,才能让基层文化馆的工作起到最大限度的效果。目前,大多数基层文化馆在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时都遇到了共同的困难,即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和资金短缺。这就需要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性人才,在资金问题上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四)重视文化传承人的作用
  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承载者和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传承人可能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传承人之所以成就为传承者,环境(家族中有传承的传统,有师傅带和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应该是在继承传统文化中,有能力做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人物。近几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评选和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肯定了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尊重,赞扬了传承人这个群体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传承人对于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作用。
  三、结 语
  改革开放以后,娱乐文化的兴起让人们逐渐对说书、腰鼓、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兴趣,不再关注。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我们地区特有的文化烙印,保存着地区多年以来的记忆和情感寄托。基层文化馆需要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说书、腰鼓、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共同保护本地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在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方面,不可忽视青少年的自身的发展性,他们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只有让青少年认识并参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说书、腰鼓、民歌等传统的民间艺术才能更好地流传下去。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应坚持传统民间艺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王新兵:《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广东科技》,2013年第22期,第10页。
  [2] 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1年。

其他文献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一、近代中国民族复
期刊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由太白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图书馆承办的迎新春棉絮画线上线下展终于和广大群众见面了。本次集中展出的有人物、动物、花卉等作品65幅(其中太白县棉絮画非遗传承人刘小侠作品60幅,棉絮画爱好者王爱侠作品5幅)。  棉絮画源于明朝初年。几百年来,棉花在成为农耕文化重要标志的生活必需品之后,也被勤劳的人们创造成了诸多形式的艺术品,而棉絮画就是这诸多艺术形式中的一朵绮丽瑰宝。近
期刊
前年大年初三,驱车去一个叫豹皮沟的偏远之处拜见我的大岳父。山高路远,坡陡弯急,中途还要涉过一道不小的河——武关河。一路颠簸摇晃,到达终点时,口渴、疲惫自不必说。  然而,当我一下车,目光便被一种奇异的景象深深吸引。——不远处的河面上,几乎全是白亮、厚实的冰,绵延竟达数十米之远,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里!我的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顾不上和岳父打招呼,就急不可耐地去玩冰,一屁股坐在冰上,让妻子
期刊
为纪念第58个学雷锋日,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在3月5日举办“送温暖、拍幸福照”學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马庄街道群众义务拍照,定格幸福。活动当天,市群艺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10名摄影工作者走进马庄街道师村,为当地老人拍摄幸福照及全家福照,并现场打印赠送照片。拍摄现场,老人们精神焕发、笑容满面,同时积极配合摄影师,定格这一幕幕充满温情的瞬间。此次志愿服务活
期刊
摘 要:按照《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是国家在乡镇一级设置的旨在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宣传文化的主阵地,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明新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
期刊
在所有我去过的地方中,要比较一下哪里的云最美,还要属草原上的云。千变万化,又仿佛神秘莫测,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它们变幻莫测的形态。  在我的记忆里,大概是在七八年前,我们驱车深入草原,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一路上我隔着车窗,一时一刻都不舍得闭眼休息,贪婪地张望着窗外的美景。窗外时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纵情舒展着身姿,没有丝毫的起伏,像是被揪展、抚平的绿绒毯,时而是线条圆润、舒缓的小山丘
期刊
在我人生的旅程中,有一本书使我成长,使我清醒,使我思考,使我理性。使我在痛苦时乐观,使我在得意时安静,是它告诉我,在這个世界上,不是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这本书就是路遥的现实主义力作——《平凡的世界》。  大学时代读这本书,尽管思想与意识被小说牢牢地牵引着,但对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的命运是同情的,怜悯的。心中总有一种力量,要去替他们挣脱命运的牢笼,这力量越强烈,心中更多悲悯。
期刊
我的家乡坐落在县城以北15公里的地方,是个山清水秀的半山丘陵地带,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一棵棵椿树,松樹枝叶繁茂,鸟语花香。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房屋错落有序,楼房与陈旧的瓦舍混居而坐落,村口那口甘甜的水井,一条小溪穿村前而过,空气新鲜,那村后的山,门前的小溪,溪中的游鱼,螃蟹,山沟的田地,绿油油的庄稼,天空盘旋而飞的朱鹮,这就是家乡山清水秀的灵气。如一幅自然的水墨画,把这田园风光在天然的画轴
期刊
十一月的光景,寒风送走夏天最后一丝暑气,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寒氣,湖边已呈现出一番萧索之色,唯有几棵灞柳稀疏地伫立在湖边。湖里,略显浑浊的水面上铺满了大片大片的荷花。  秋天的荷,荷叶褪去了夏天的饱满翠绿,有的已有些干瘪,原本挺立着的荷叶已经耷拉下来脑袋,在秋日的寒风里显得些许萎靡不振。其中许多株已经完全干枯,倒坍凌乱地倒在湖面上,更显得这湖中景象的萧索。回想夏天的荷花亭亭玉立,不染纤尘,绽放出柔和典
期刊
轨道伫立在那里,  直通尽头。  是否有车经过,  不得而知。  鸟鸣声镶入空气里,  混杂着绿色的芬芳气,  世界回馈以我  辽阔的目之所及。  湛蓝色的倒顶  飄舞着一对白色云线,  蜿蜒善变地接续上  更远处的华丽。  这一对,  是那白色的线。  微风与时间  将它定格在空间里。  曾经,  我也幻想过  鸣笛声未曾停息。  一对夹层的轨道  传寄殷实的梦想,  负重前行。  如今,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