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的诗歌创作将中国古典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诗歌深入地走向人民,走向现实生活,把许多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主题带进了诗歌的领域,是政治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唐代社会在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正生活在这个转折期,他虽历经苦难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他总是大胆地揭露矛盾,讽喻实事,表白自己的态度,真实地反映着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大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他的诗歌又被称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千载之后,依然感人。“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如《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轻罗襦。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诗人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她昨夜成亲,今晨就面临和丈夫的生离死别;她既勉励丈夫努力作战,又担心丈夫一去不还;她对丈夫表示忠贞之意,又为少年夫妻的聚短别长而伤感。《杜诗祥注》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短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且贞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这样的诗,句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也是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他的笔锋,一直伸向最高统治者。在《丽人行》中,他以非常生动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骄宠下,杨氏姐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遣遇》、《甘林》、《送韦讽》等诗中,揭露出官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鬻女来缴纳租庸的凄惨景象。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在《洗兵马》中,他指斥李林甫等一群官僚的得势嚣张,在《草堂》中,他谴责成都军阀李忠厚的作威作福和残杀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嘲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无能;在《释闷》、《伤春五首》等诗中,他更对唐代宗的昏庸怯懦和宦官程元振的专权祸国做了谴责和讽刺,可以说杜甫的不少诗都反映了徭役、租税、征战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批判可谓入木三分。
在唐代,给人民带来苦难最深的,还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内乱外患。历次战争,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这种情形在杜甫的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征夫》;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更为可贵的是,诗人不只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揭示出由此而来的更尖锐的社会矛盾。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甚至年老妇人都一起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深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当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了山河复整的气象,于是,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又写出了以欢乐而感人的诗,如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不仅是从他的每一个形象里奔跳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旋舞曲似的飞转着轻快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是为人民忧虑的一生,是为人民歌唱的一生。直到他病倒在湘江船上,在生命的最后, 也没有一刻忘记过多难的祖国、多苦的百姓。他在最后的一首诗中这样地慨叹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风疾舟中伏枕抒怀》)。这就是壮怀一腔忧国忧民之思的杜甫,在他的眼眸中,广大民众的苦难忧乐,始终都是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对象,始终都把自己融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之中,始终都在为社会的不公,时代的不幸,而摇旗呐喊!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崇高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质,从而教育、激励了后世无数的诗人和爱国者——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等人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杜甫伟大的诗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吸引和启迪了后世一代一代的诗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从中唐的白居易到晚清的黄遵宪,都受到杜甫的深远影响,黄遵宪的多数作品描写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都是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脉相承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千载之后,依然感人。“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如《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轻罗襦。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诗人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她昨夜成亲,今晨就面临和丈夫的生离死别;她既勉励丈夫努力作战,又担心丈夫一去不还;她对丈夫表示忠贞之意,又为少年夫妻的聚短别长而伤感。《杜诗祥注》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短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且贞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这样的诗,句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也是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他的笔锋,一直伸向最高统治者。在《丽人行》中,他以非常生动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骄宠下,杨氏姐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遣遇》、《甘林》、《送韦讽》等诗中,揭露出官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鬻女来缴纳租庸的凄惨景象。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在《洗兵马》中,他指斥李林甫等一群官僚的得势嚣张,在《草堂》中,他谴责成都军阀李忠厚的作威作福和残杀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嘲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无能;在《释闷》、《伤春五首》等诗中,他更对唐代宗的昏庸怯懦和宦官程元振的专权祸国做了谴责和讽刺,可以说杜甫的不少诗都反映了徭役、租税、征战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批判可谓入木三分。
在唐代,给人民带来苦难最深的,还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内乱外患。历次战争,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这种情形在杜甫的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征夫》;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更为可贵的是,诗人不只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揭示出由此而来的更尖锐的社会矛盾。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甚至年老妇人都一起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深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当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了山河复整的气象,于是,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又写出了以欢乐而感人的诗,如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不仅是从他的每一个形象里奔跳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旋舞曲似的飞转着轻快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是为人民忧虑的一生,是为人民歌唱的一生。直到他病倒在湘江船上,在生命的最后, 也没有一刻忘记过多难的祖国、多苦的百姓。他在最后的一首诗中这样地慨叹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风疾舟中伏枕抒怀》)。这就是壮怀一腔忧国忧民之思的杜甫,在他的眼眸中,广大民众的苦难忧乐,始终都是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对象,始终都把自己融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之中,始终都在为社会的不公,时代的不幸,而摇旗呐喊!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崇高的人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质,从而教育、激励了后世无数的诗人和爱国者——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等人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杜甫伟大的诗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吸引和启迪了后世一代一代的诗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从中唐的白居易到晚清的黄遵宪,都受到杜甫的深远影响,黄遵宪的多数作品描写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都是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