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积淀的重要成果,也是应对21世纪人文科学挑战的战略方案,无疑蕴含了许多的理念和运作要求,而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对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视学生为平等的伙伴,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形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震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二、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去练的机会,真正地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教学,各抒己见。如《养花》一课,我设计了一下三个步骤: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挑选出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
第一步,在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词义或毫无价值,也有一些“闪光”的问题。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养花?昙花为什么只在夜里开放,时间特别短?在这一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发问。
第二步,讨论解决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采用“点将法”,由学生另外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自由结合,可以下座位商量,可以找老师商议,也可以独立思考,教室里的气氛是民主和平等的。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发言、讨论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与精神满足,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奇异古怪的想法,而是要正面引导,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事实证明,思维越独特的学生,他们的创造力可能越强。
第三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适宜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本剧,效果也很好。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举三个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的例子。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针对学生识字记忆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解决。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个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发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鼓励:“太棒了,还有别的字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巴”繁衍出“爸、吧、把、靶”等字。“青”字繁衍出“清、情、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的比较。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学生不分语言环境,随便就用,必须强化练习。
3.寻找错别字。学生在写话习作中容易出现错别字,如把“卓”写成“桌”,“末”和“未”不分等。错别字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改正。教师可以设计纠错题,让学生当“医生”给这些字治病,或让学生当“啄木鸟”把“虫子”叨出来。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1. 学法的选择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这是学法的选择。
2. 情感的选择
让学生挑选最精彩的句段来欣赏,挑选最受感动的情节来交流,挑选最喜欢的句段来背诵,这就是情感的选择。课文中包含丰富词汇,精彩的文句、美妙的故事,深刻的道理等,如果培养学生从小认真朗读,天长日久,就会积累很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通过欣赏读、自读、默读、分角色读,凭读悟情,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荷花》一文时,老师先范读,并播放了一段《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动态之美,教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把荷花的动态之美用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此时,教师和学生仿佛都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荷花仙子,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种方式学生全员参加,自主参与,师生交流互动,效果不错。
3.伙伴的选择
分组讨论、分组表演、自由结合、自主而又互动,这是伙伴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对小组进行调整,采用分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童话、寓言、民间传说故事等,他们极强的故事性适宜表演。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参照一下程序组织教学:分组朗读课文→讨论该怎样表演→各小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评价表演情况,必要时教师也可扮演角色,这种“开放型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道理。我给学生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喝到了瓶里的水,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肯定能想出更妙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有的同学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推到,把水倒进塑料袋可以喝到水;有的说,找一根细麦秆或中空的草秆,可以把水吸上来;有的说,把瓶子斜着放……学生各抒己见,想了不少好办法,教师一一予以肯定,由此可见,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了探究学习的本领。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的创造性人才。■
一、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对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视学生为平等的伙伴,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形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震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二、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去练的机会,真正地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教学,各抒己见。如《养花》一课,我设计了一下三个步骤: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挑选出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
第一步,在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涉及词义或毫无价值,也有一些“闪光”的问题。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养花?昙花为什么只在夜里开放,时间特别短?在这一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发问。
第二步,讨论解决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采用“点将法”,由学生另外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自由结合,可以下座位商量,可以找老师商议,也可以独立思考,教室里的气氛是民主和平等的。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发言、讨论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与精神满足,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奇异古怪的想法,而是要正面引导,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事实证明,思维越独特的学生,他们的创造力可能越强。
第三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适宜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本剧,效果也很好。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举三个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的例子。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针对学生识字记忆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解决。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个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发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鼓励:“太棒了,还有别的字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巴”繁衍出“爸、吧、把、靶”等字。“青”字繁衍出“清、情、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的比较。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学生不分语言环境,随便就用,必须强化练习。
3.寻找错别字。学生在写话习作中容易出现错别字,如把“卓”写成“桌”,“末”和“未”不分等。错别字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改正。教师可以设计纠错题,让学生当“医生”给这些字治病,或让学生当“啄木鸟”把“虫子”叨出来。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1. 学法的选择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这是学法的选择。
2. 情感的选择
让学生挑选最精彩的句段来欣赏,挑选最受感动的情节来交流,挑选最喜欢的句段来背诵,这就是情感的选择。课文中包含丰富词汇,精彩的文句、美妙的故事,深刻的道理等,如果培养学生从小认真朗读,天长日久,就会积累很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通过欣赏读、自读、默读、分角色读,凭读悟情,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荷花》一文时,老师先范读,并播放了一段《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动态之美,教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把荷花的动态之美用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此时,教师和学生仿佛都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荷花仙子,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种方式学生全员参加,自主参与,师生交流互动,效果不错。
3.伙伴的选择
分组讨论、分组表演、自由结合、自主而又互动,这是伙伴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对小组进行调整,采用分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童话、寓言、民间传说故事等,他们极强的故事性适宜表演。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参照一下程序组织教学:分组朗读课文→讨论该怎样表演→各小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评价表演情况,必要时教师也可扮演角色,这种“开放型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道理。我给学生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喝到了瓶里的水,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肯定能想出更妙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有的同学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推到,把水倒进塑料袋可以喝到水;有的说,找一根细麦秆或中空的草秆,可以把水吸上来;有的说,把瓶子斜着放……学生各抒己见,想了不少好办法,教师一一予以肯定,由此可见,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了探究学习的本领。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