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展开分析,探讨了自动化专业改革存在的优质资源没有共享、与国际接轨不充分、教学手段和模式效率低、教学模式扁平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自动化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的管理机制,构建无线互动课堂等思路。自动化专业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1 绪论
自动化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标志,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生产过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工厂供电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适应未来新工科新型产业链和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自动化在新工科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一个参与者,更应该是一个倡导者、组织者、引领者,是新工科发展的领航员。所以,新工科对传统自动化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培养新型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人才非常紧迫。
2 自动化专业改革分析
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改革应着重进行教学团队、课程及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和建设,将自动化专业建成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示范性较强的专业。目前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目前全国高校自动化专业现有资源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部分基础资源、低级资源各个学校都必须的资源出现了重复建设,反复建设,原地踏步建设。各个高校尚未对自动化专业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造成前期建设没有在后期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极大地投入浪费。
(2)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国际接轨不充分,没有放眼全世界,甚至不能及时立足国内甚至校内,改革是个大纯滞后系统,不吻合国家双一流发展战略。自动化这个专业研究领域非常宽泛,实际上国内的各个工业领域都会多多少少的涉及到自动化专业,相当于一个万金油专业,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杂,但又不精。而国际上没有却没有自动化这个专业,只有相近的电气工程、计算机、机器人和机械电子等专业。那么如何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教学手段和模式效率低,教师劳动强度大,管理不高效不科学。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落后,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个人水平的影响很大,部分教师讲课过程中,“篇篇翻,片片替”,而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又不完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必然优于灌输式学习,所以如何捋顺教与学之间关系,如何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学习速度、评价学习效果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4)教学模式扁平化,师生交流渠道单一化,校、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堵塞不畅通。现有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到点教师来上课,下课后,老师夹包走人,老师和学生之间全程无交流,教学效果无反馈。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合作学习的策略呢?那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如何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天时,在合适的时间讲授合适的知识;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地利,合理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人和,由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进一步的,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与学相互促进。
3 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
(1)建立自动化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针对自动化专业现有教学模式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环境下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展开探索研究,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全国自动化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实现。同时紧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消融各类高校之间的屏障和隔阂,从管理层面上实现自动化资源信息的采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统一管理和调配。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的管理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和消解,实现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双闭环。分析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国际接轨不充分的影响机理,探讨自动化专业改革过程的大纯滞后环节,针对延时环节进行预测,建立改革成效的评估模型,评依据改革成效反馈来优化模型,真正实现自动化专业体制改革的双闭环。
(3)研究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方法,科学化效率化现有的教学过程,构建无线互动课堂,促进师生无障碍交互。
最终实现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自动化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自动化专业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化,促进全国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并轨、同轨,实现与国际接轨,争取实现国际学科专业与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倒接轨”。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并构建无线互动课堂,促进师生无障碍交互。
4 结语
自动化专业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首要指标,形成了目标系统、决策系统、监控系统、组织系统、资源系统“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徐雷.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
[2]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17,(6).
[4]许涛,严骊,殷俊峰.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8,36(1).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1 绪论
自动化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标志,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生产过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工厂供电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适应未来新工科新型产业链和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自动化在新工科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一个参与者,更应该是一个倡导者、组织者、引领者,是新工科发展的领航员。所以,新工科对传统自动化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培养新型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人才非常紧迫。
2 自动化专业改革分析
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改革应着重进行教学团队、课程及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和建设,将自动化专业建成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示范性较强的专业。目前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目前全国高校自动化专业现有资源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部分基础资源、低级资源各个学校都必须的资源出现了重复建设,反复建设,原地踏步建设。各个高校尚未对自动化专业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造成前期建设没有在后期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极大地投入浪费。
(2)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国际接轨不充分,没有放眼全世界,甚至不能及时立足国内甚至校内,改革是个大纯滞后系统,不吻合国家双一流发展战略。自动化这个专业研究领域非常宽泛,实际上国内的各个工业领域都会多多少少的涉及到自动化专业,相当于一个万金油专业,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杂,但又不精。而国际上没有却没有自动化这个专业,只有相近的电气工程、计算机、机器人和机械电子等专业。那么如何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教学手段和模式效率低,教师劳动强度大,管理不高效不科学。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落后,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个人水平的影响很大,部分教师讲课过程中,“篇篇翻,片片替”,而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又不完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必然优于灌输式学习,所以如何捋顺教与学之间关系,如何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学习速度、评价学习效果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4)教学模式扁平化,师生交流渠道单一化,校、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堵塞不畅通。现有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到点教师来上课,下课后,老师夹包走人,老师和学生之间全程无交流,教学效果无反馈。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合作学习的策略呢?那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如何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天时,在合适的时间讲授合适的知识;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地利,合理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人和,由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进一步的,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与学相互促进。
3 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
(1)建立自动化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针对自动化专业现有教学模式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环境下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展开探索研究,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全国自动化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实现。同时紧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消融各类高校之间的屏障和隔阂,从管理层面上实现自动化资源信息的采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统一管理和调配。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的管理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和消解,实现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双闭环。分析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国际接轨不充分的影响机理,探讨自动化专业改革过程的大纯滞后环节,针对延时环节进行预测,建立改革成效的评估模型,评依据改革成效反馈来优化模型,真正实现自动化专业体制改革的双闭环。
(3)研究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方法,科学化效率化现有的教学过程,构建无线互动课堂,促进师生无障碍交互。
最终实现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自动化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自动化专业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化,促进全国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并轨、同轨,实现与国际接轨,争取实现国际学科专业与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倒接轨”。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并构建无线互动课堂,促进师生无障碍交互。
4 结语
自动化专业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首要指标,形成了目标系统、决策系统、监控系统、组织系统、资源系统“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徐雷.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
[2]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17,(6).
[4]许涛,严骊,殷俊峰.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8,36(1).